山海屯的日子,如同上了发条的钟表,在张西龙的规划下,有条不紊却又充满活力地向前走着。海里的鱼货、山里的产出,化作一张张大团结,不仅还清了新船的部分欠款,更让参与其中的家家户户尝到了甜头,干劲十足。
然而,张西龙的眼光,早已投向了更远处。他深知,近海的资源有限,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必须再次走向深蓝。而走向深蓝,离不开和——探鱼仪和单边带电台。
这天,县里的小王托人捎来口信,说市里的渔业公司淘汰下来一批旧设备,其中就有探鱼仪和电台,虽然型号老点,但据说还能用,价格也便宜很多,问张西龙有没有兴趣。
得到消息,张西龙立刻坐不住了。他安排好手里的活计,第二天一早,就带着东拼西凑的一笔钱,和大壮一起赶到了市里。
在市渔业公司的废旧仓库里,他们看到了那批设备。探鱼仪的屏幕有些划痕,外壳也掉了漆;电台看起来更是笨重老旧,旋钮都有些松动。负责处理这批废品的老师傅坦言:东西是老了,毛病肯定有,但核心部件据说没大问题。你们要是会摆弄,拉回去说不定还能用几年。要是不会,那就是一堆废铁。
张西龙没有立刻做决定。他让老师傅通上电,仔细检查起来。他不懂里面复杂的电路,但他会看指示灯,会听运行的声音,会用手感受机器运行时的温度和振动。他前世零星的机械知识和对设备的敏感,在此刻发挥了作用。
师傅,能打开外壳看看吗? 张西龙提出请求。
老师傅有些诧异,但还是找来了工具。打开探鱼仪的外壳,里面密密麻麻的电子管和线路板显露出来,积了不少灰,但看起来没有明显的烧灼或损坏痕迹。张西龙仔细看了看几个主要电容和连接点,用手轻轻拨动了一下线路,确认没有虚焊或断裂。
这台探鱼仪,我们要了。 张西龙做出了决定。至于那台电台,他检查后感觉问题可能更多,而且目前他们活动的海域还不算太远,暂时用不上,便没有购买。
付了钱,将这台沉重的、半新不旧的探鱼仪小心翼翼地搬上拖拉机,张西龙和大壮如同捧着宝贝一般,一路护着回到了山海屯。
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是个技术活。张西龙对照着找来的、字迹都有些模糊的简易说明书,带着大壮和赵小山,在新海龙号上忙活了好几天。接线、固定、调试灵敏度……遇到不懂的地方,他就跑去公社找唯一的那个老无线电爱好者请教,或者凭着感觉一点点摸索。
西龙哥,这玩意儿……真能看见水底的鱼? 大壮看着那个闪烁着微弱绿光的屏幕,满是怀疑。
试试就知道了。 张西龙心里也没底,但他相信自己的判断。
首次装备探鱼仪的出海,选择了一个风平浪静的日子。 目标海域是距离稍远,但据说常有马鲛鱼(鲅鱼)群活动的流网岬。
新海龙号行驶在蔚蓝的海面上,张西龙的眼睛大部分时间都盯在探鱼仪的屏幕上。屏幕上的绿色光带随着海底地形起伏变化,偶尔有一些稀疏的光点一闪而过,代表着小鱼小虾。
注意!有情况! 突然,张西龙低喝一声。只见屏幕的中上层水域,出现了一小片密集的、不断移动的亮黄色光点!范围不大,但信号很强!
是鱼群!看这信号,个头不小! 张西龙根据经验判断,准备流网!
他们这次携带了专门针对马鲛鱼等表层鱼类的流网。张西龙根据探鱼仪显示鱼群的移动方向和速度,精准地计算出下网点。
下网! 随着他一声令下,大壮和赵小山合力将长长的流网撒入海中。网具如同一条巨大的丝带,随着海流缓缓漂动,正好横亘在鱼群前进的路线上。
接下来的等待变得不再盲目。张西龙通过探鱼仪,可以清晰地看到那片密集的光点逐渐靠近、然后与代表渔网的信号区域重合!
鱼群进网了! 赵小山看着屏幕,激动地喊道。
约莫一个小时后,张西龙果断下令:起网!
绞盘开始工作,沉重的流网被缓缓收回。当网具接近水面时,所有人都看到了令人振奋的一幕——网眼里,密密麻麻地挂满了体型修长、背部蓝黑、腹部银白的马鲛鱼!它们奋力挣扎着,在阳光下反射出片片银光,仿佛将整个网具都染成了银色!
我的老天!这么多鲅鱼! 大壮看着这前所未有的丰收景象,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
这一网鲅鱼,粗略估计就有两三千斤!而且个头均匀,正是市场上最受欢迎的规格。
探鱼仪的首战告捷,极大地提升了捕捞效率和针对性。以往靠经验和运气,十网可能只有两三网有大收获,现在有了这个水下眼睛,几乎能做到有的放矢,大大减少了盲目作业的时间和油耗。
就在张西龙专注于提升海上装备时,山林养殖这边也迎来了新的发展。
合作社的成功,让屯里更多的人看到了希望。但张西龙并没有急于继续扩大合作社的规模,他意识到,管理和技术必须跟上。
他组织了几次简单的培训,请福海和有经验的老养殖户,给合作社的成员们讲解不同动物的习性、常见病的预防、饲料的配比等基础知识。他还统一了养殖记录本,要求各家简单记录动物的生长情况、食量、健康状况,便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同时,他开始尝试产品的多元化。除了直接出售活畜、鹿茸和皮子,他利用这次捕获的大量优质鲅鱼,开始了深加工的尝试。
他借鉴了南方的一些做法,带领家人和合作社的妇女们,将一部分鲅鱼去除内脏后,用盐和香料腌制,然后挂在通风处自然风干,制作成咸香可口的鲅鱼干。另一部分,则切成厚片,用果木进行熏烤,制成风味独特的熏鲅鱼。
这些加工后的产品,不仅更容易保存,运输方便,而且风味独特,在县里的宾馆和饭店试销后,大受欢迎,价格比鲜鱼又高出了一截!这为养殖场和渔业收入开辟了新的增长点。
参园的管理也更加精细化。 张西龙发现,不同区域的参苗长势存在差异。他仔细对比了土壤、光照和水分情况,开始进行一些小范围的试验,比如在某些区域增加腐殖土的厚度,在光照过强的地方适当增加遮阴,记录下这些细微调整带来的变化。他深知,人参种植是慢工出细活,现在的每一分用心,都关系到六年后的收获。
海陆并进的势头愈发凶猛,但张西龙并没有满足。 探鱼仪的成功使用,让他对再次挑战更远海域充满了信心。他的目标,再次指向了曾经让他遭遇灭顶之灾,也蕴藏着更丰富资源的——黑水洋。
这一次,他不再是那个仅凭一腔热血和简陋设备的莽撞青年。他有了性能更好的新海龙号,有了能够窥探水下世界的探鱼仪,有了更丰富的航海经验和更沉稳的心态,还有了岸上稳定发展的养殖业作为坚实后盾。
是时候,再去会会那片海了。 站在新海龙号的船头,望着远方海天相接处那深邃的蓝色,张西龙的目光坚定而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