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力排众议,颁行天下,准予全国试行“女户承田法”的惊雷,在帝国上空炸响已逾半年。这道撕裂了千年沉暮的法令,如同投入滚油中的冰水,在广袤的国土上激起了前所未有的沸腾与激荡。支持者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反对者暗中蛰伏,伺机而动;而更多的,是无数在观望、在犹豫、在恐惧与希望中挣扎的普通女子与家庭。
在这历史转折的洪流中心,赵小满却并未选择常驻京城那象征权力顶峰的官署。在向皇帝详细陈述利弊,并获得特许后,她将统筹全国良种推广与“女户承田法”试行事宜的中枢,设在了她的根源之地——丰女村。
这里,有她最熟悉的土地,有她最信任的姐妹,有她一切力量与信念的起点。
曾经的农桑女官府邸,便设在丰女村那座“巾帼织星”牌坊旁,由几间打通改造的、宽敞明亮的青砖瓦房构成。这里没有京城的雕梁画栋,却充满了务实与生机。正堂被布置成了议事厅,墙上悬挂着巨幅的、由赵小满亲自参与绘制的《大燕农桑水利概图》以及《女户承田试行重点区域标示图》,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细小旗帜和符号,标注着各地传回的信息。
赵小满坐镇于此,她不再是那个需要亲自下田、时刻面临生死危机的孤勇者,而是成为了一个运筹帷幄、连接四方的统筹者。
良种推广,系统布局:
每日,来自司农寺、各地官府的文书,以及通过“山野货铺”网络收集的民间信息,如同涓涓细流,汇入这间朴素的议事厅。
赵小满的核心任务之一,便是全力推广“丰女一号”及其后续优选出的良种。她深知,唯有让土地产出更多的粮食,让百姓切实感受到饱暖,所有的变革才拥有最坚实的根基。
“江南道水网密布,需注意排水防涝,选种应以耐湿性更强的批次为主。”
“陇西干旱,需配套推广保墒之法,并试种耐旱的黍米变种。”
“河东等地,可扩大新育成的豆类间作,以肥田养地。”
她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水土条件,结合司农寺的专业意见和自己对“大地之心”那玄妙的感知,制定出极具针对性的推广方略。她不再需要,也无法像最初那样亲赴每一片土地去催生,而是通过完善的章程、明确的技术指导和严格筛选的地方执行人员,将良种与科学的耕种方法,如同播种般,系统地撒向全国。
李青山麾下那已然铺开的信息网络,此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传递消息,更承担起监督良种分发、反馈地方种植情况、甚至暗中保护技术骨干的职责。任何地方出现种苗调配不当、技术指导失误或是人为阻碍的情况,消息都会以最快的速度传回丰女村,由赵小满迅速做出调整与应对。
“女户承田”,稳步推进:
另一方面,关乎无数女子命运的“女户承田法”的试行,更是千头万绪,牵动着赵小满最多的心神。
各地情况复杂远超想象。有些州县官员得力,宣传到位,女户登记踊跃,成效显着;有些地方则阻力重重,宗族势力强大,胥吏阳奉阴违,甚至出现暴力阻挠立户女子耕种的恶性事件。
赵小满的案头,堆积着来自各地的求助信与陈情书。有的字迹歪斜,诉说着拿到地契的喜悦;有的则沾着泪痕,控诉着被毁坏的青苗和受到的威胁。
她冷静地处理着这一切。
对于成功经验,她命人整理成册,通过官方渠道下发各地借鉴。
对于困难与阻力,她则与程维景等朝中支持派官员紧密沟通,或由朝廷下旨申饬地方,或调动监察力量介入,或通过舆论引导施加压力。
她更是以自身“农桑女官”的身份,直接向那些阻力最大的地区的主官去信,陈明利害,以确凿的数据和皇帝的决心,敦促其依法行政。同时,她也通过李青山的网络,向那些正在抗争的女子们传递着鼓励与策略,告诉她们,她们并非孤军奋战,帝国的法度与千万姐妹的关注,是她们最坚实的后盾。
力量的蜕变:
坐镇中枢的这半年,赵小满能清晰地感觉到自身那源自“大地之心”的力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蜕变。
她不再需要刻意去感知,只要静下心来,便能隐约“听”到脚下这片辽阔国土的“呼吸”。无数农田的生机与困顿,喜悦与挣扎,如同交织的乐章,在她心间流淌。那心口的墨黑印记,已彻底化为一个殷红的、如同真正胎记般的心形图案,平日里安静蛰伏,唯有在她凝神感知或情绪澎湃时,才会传来温热的、如同母亲怀抱般的搏动。
这力量变得更加内敛,更加宏大,却也更加……消耗心神。统筹全局,权衡各方,应对明枪暗箭,远比面对面的斗争更加劳心劳力。她的脸色时常显得苍白,但那双眼睛,却因承载了更广阔的视野与更沉重的责任,而显得愈发深邃坚定。
孙巧儿如今已是她最得力的助手,负责整理文书、接待访客,将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王嫂子、张寡妇等丰女村的骨干,则负责村内事务的日常管理,并作为“样板”,接待着一波波从全国各地前来“取经”的女子和官员。
这一日,赵小满刚刚批复完一份关于处理西南某地宗族阻挠女户事件的建议,揉了揉发胀的眉心,走到窗前。
窗外,丰女村依旧是一片繁忙景象,但这份繁忙中,已然透出一种沉稳的底气。她知道,自己扎根于此,就如同将这新政的根系,深深扎入了最肥沃的土壤。从这里发出的每一条指令,都带着泥土的坚实与生命的韧性。
全国良种的推广,正在稳步提升着帝国的粮仓。
“女户承田”的星火,正在艰难却不可逆转地燎原。
而她,赵小满,便是这洪流中枢的掌舵人,以这小小的丰女村为支点,试图撬动整个时代的车轮。前路依旧漫漫,但沃土已在脚下,惊雷已响彻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