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大的宫廷庆功宴,足足持续了三天。
这三天里,开封城仿佛都浸泡在美酒与欢庆之中。皇宫内更是觥筹交错,歌舞升平,文武百官、有功将士轮番上前,向柴荣敬酒,歌颂着陛下的英明神武与大周的赫赫武功。
陆明作为风头最劲的功臣,自然是被灌酒的重点照顾对象。饶是他酒量经过军中历练已算不错,也架不住各路神仙的车轮战。到最后几天,他几乎是靠着偷偷服用自己配置的“解酒丹”(主要成分是葛根、枳椇子提取物,效果嘛…聊胜于无)以及装傻充愣,才勉强没有在御前失仪。
他算是深刻理解了什么叫做“甜蜜的负担”。
不过,在这片普天同庆的喧嚣之下,陆明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些暗流。比如,赵匡胤虽然也位列席间,接受了封赏(加封检校太尉,虚衔),但笑容总显得有些勉强,与其他将领的热络形成鲜明对比。他麾下的那些“义社兄弟”,如石守信、王审琦等人,虽然也对陆明表示了祝贺,但态度明显比北伐时期多了几分疏离和客套。
“老石今天跟我喝酒,居然用了敬语…”陆明揉着发胀的太阳穴,私下对王朴吐槽,“这很不石守信!”
王朴捻着胡须,眯着眼睛,像只老狐狸:“树大招风,功高震主。你现在是参天大树了,别人自然要掂量着跟你说话。至于赵匡胤…他如今虽被架空,但在军中的影响力根深蒂固,此番北伐,他旧部也有战功,心中岂能毫无想法?”
陆明心里咯噔一下,王朴这话,既是提醒,也是警告。
果然,在庆功宴结束后的第二天下午,陆明就被内侍秘密宣召入宫,地点不是寻常的御书房,而是一处更为隐秘的暖阁。等他到了才发现,柴荣和王朴早已在内等候,除此之外,再无第四人。
暖阁内熏香淡淡,气氛却与外面的暖意截然不同,带着一种沉凝。
“臣,参见陛下。”陆明收敛心神,恭敬行礼。
“爱卿平身,坐。”柴荣指了指王朴下首的一个锦墩,神色略显疲惫,揉了揉眉心,“这几日宴饮,倒是比打仗还累人。”
陆明深有同感地点头:“陛下圣明,臣深有体会。”他觉得自己现在看到酒樽都有点条件反射性反胃。
柴荣笑了笑,随即神色一正,目光扫过王朴和陆明:“今日召二位爱卿来,是有一件棘手之事,需与你们密议。”
陆明立刻坐直了身体,知道正戏来了。
“北伐大胜,论功行赏,乃题中应有之义。”柴荣缓缓道,“然,赏罚之间,亦需平衡朝局,稳固国本。如今,军中诸多将领,凭借军功,声望、权柄皆有大增。此虽是国家柱石,但若处置不当,亦恐尾大不掉,滋生骄矜之心。”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锐利:“尤其是一些手握重兵、且…心中未必全然顺畅的宿将,更需妥善安置。”
话说到这个份上,指向已经非常明确——首要难题,就是如何安置赵匡胤及其庞大的军中势力集团!
王朴接口道:“陛下所虑极是。赵匡胤虽交出了殿前都点检的实权,但其在禁军、乃至地方节度使中,旧部门生故吏遍布,影响力不容小觑。此番北伐,其旧部亦有建功,若封赏不及,恐寒其心,若封赏过厚,又恐其势力复炽,将来更难制衡。此实乃两难之境。”
柴荣看向陆明,问道:“陆明,你素来机变,思绪开阔,对此有何看法?”
陆明心里叫苦,这可是个烫手山芋啊!直接涉及军权、人事,搞不好就要得罪一大票人。他之前光顾着搞科研和谈恋爱(划掉)是处理个人情感问题了,对这复杂的政治博弈,实在是有点头大。
他斟酌着词语,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王相,此事…确实棘手。赵将军毕竟有功于国,若处置过于严厉,恐令其他将领物伤其类,心生不安。但若放任不管,也确实…嗯,有点睡榻之旁他人酣睡的感觉。”
他用了句比较委婉的比喻。
柴荣和王朴都微微颔首,示意他继续说。
陆明脑子飞快转动,结合自己那点可怜的历史知识和现代管理经验,试探着说道:“臣以为,问题的根源,在于‘兵为将有’。将士们往往只知有将,不知有国, loyalty…呃,是效忠的对象,首先是他们的直接上司,然后才是朝廷。”
王朴眼中精光一闪:“‘兵为将有’?此言可谓一针见血!陆国公果然见识不凡!” 他之前也有类似想法,但从未提炼得如此精辟。
柴荣也露出深思的神色:“继续说。”
得到鼓励,陆明胆子大了些:“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不能只针对某一个人,而是要从制度上着手,改变这种‘兵为将有’的局面。要把军队,真正变成国家的军队,陛下的军队!”
“哦?如何改变?”柴荣身体微微前倾,显然被勾起了浓厚的兴趣。
“这个…具体的方案,臣还需要些时间仔细构思。”陆明可不敢一下子把“杯酒释兵权”或者“军事学院”、“轮戍制”这些大招全抛出来,那太惊世骇俗了,而且容易把自己置于众矢之的。他得先看看皇帝和老王头的决心有多大。
“不过,眼下对于赵将军等人的安置,臣以为,可以遵循几个原则。”陆明开始兜售他的“现代hR管理理念”(古代版),“第一,明升暗降,给予极高的荣誉和虚衔,但剥离实际兵权。第二,利益置换,用其他的,比如…嗯,金钱、田宅、或者某些未来的、听起来很美好的‘期权’…来换取他们手中的权力。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要有足以让他们安心交权的‘定心丸’,让他们相信,即使交了权,他们和家族的未来,依然有保障,甚至可能更好。”
王朴听得连连点头:“明升暗降,利益置换,给予保障…此三策,颇合中庸之道,既全了君臣之谊,又可达成分权之实。陆国公大才!”
柴荣也沉吟道:“此策…确实比一味打压或放任,更为稳妥。只是,这‘定心丸’,该如何给?又如何确保他们心甘情愿地吃下去?”
陆明嘿嘿一笑,露出一丝狡黠:“这就需要一点…‘话术’和‘包装’了。比如,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皇家军事学院’,请这些老将军去担任荣誉院长、教授,将他们宝贵的作战经验传承下去,为大周培养下一代将才…这听起来,是不是比单纯被剥夺兵权,要光荣和有意义得多?”
柴荣和王朴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艳之色!这主意太绝了!把削兵权包装成发挥余热、培养后人,面子给足,里子也拿到了!
“妙啊!”王朴忍不住击节赞叹,“如此一来,既可解其兵权,又可借其声望培育新人,还可示天下以陛下爱才重才之心!一举三得!”
柴荣脸上也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看着陆明的眼神更加欣赏:“陆爱卿,朕果然没有看错你!总能于困局之中,另辟蹊径!”
陆明谦虚地摆摆手:“陛下过奖,臣只是胡思乱想,具体细节,还需陛下与王相斟酌。”
他心里暗爽:嘿嘿,把赵匡胤弄去当校长,看他还怎么搞“黄袍加身”?天天跟教案和学生作业打交道去吧!
“不过…”柴荣的笑容收敛,又抛出了一个难题,“此策虽妙,但涉及众多功勋宿将,牵一发而动全身。需有一个万全之策,既能顺利推行,又不至于引起剧烈反弹。陆明,你可能将此番构想,细细斟酌,形成一份完整的条陈,供朕与王相参详?”
陆明知道,这是要自己正式献策了。他肃然应道:“臣,领旨!必当竭尽所能,草拟一份详尽的方案!”
他知道,这份条陈,将不仅仅关乎赵匡胤一个人的命运,更将决定大周未来军事制度的走向,甚至…影响历史的进程。
压力山大啊!
但与此同时,一股参与创造历史的兴奋感,也油然而生。
“好了,此事暂且议到这里。”柴荣似乎解决了心头一大难题,心情轻松了不少,看着陆明,忽然话锋一转,带着几分调侃,“陆明啊,你的私事,朕本不该过问。不过,符家那丫头,还有…你带回来的那位萧绰公主,以及府州的折赛花将军…你打算如何处置啊?朕可是答应过,要为你和玉弦赐婚的。”
陆明:“!!!”
刚解决一个国家级难题,更大的“个人级难题”就来了!
他看着柴荣那似笑非笑的表情,以及王朴那一脸“老夫早就知道会这样”的玩味神色,顿时一个头两个大。
“陛下…这个…臣…臣…” 陆明支支吾吾,冷汗又下来了。
这齐人之福,果然不是那么好享的!前朝后院,都是战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