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镇“农光互补”项目的暂缓与重新论证,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头,在清河市党政机关内部激起了不小的波澜。支持者认为江辰书记尊重科学、心系民生,反对者则暗自嘀咕此举过于保守,错失发展良机,尤其是在省里新能源考核指标的重压之下。这种争议尚未平息,另一股新的力量,又开始悄然搅动清河官场的“一池春水”。
根据省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一批从沿海发达省份来清河市对口挂职锻炼的干部,正式报到入职。这批干部共计十二人,分别来自江浙、广东、福建等地,年纪普遍在三四十岁之间,学历高、视野开阔,且多数在原单位担任处级或科级实职,是沿海地区精心选拔的优秀中青年干部。他们的到来,被视为给相对内陆的清河市注入“新鲜血液”、带来“先进经验”的重要举措。
市委组织部为此举行了简朴而热烈的欢迎座谈会。市委书记江辰、市长方远等主要领导出席。江辰在致辞中代表市委市政府对挂职干部表示热烈欢迎,希望他们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和专业特长,将沿海地区改革开放的先进理念、创新思路和务实作风带到清河,助力清河高质量发展,同时也要求在清河的实践中锻炼提高自己。方远则在发言中,着重介绍了清河市的资源禀赋、发展潜力和当前重点推进的几项工作,希望挂职干部尽快融入,大胆工作。
表面上一团和气,但暗流已然涌动。挂职干部被分配到了市发改委、工信局、商务局、高新区管委会、政务服务中心等关键部门和一线岗位。他们甫一上任,便展现出与本地干部迥然不同的工作风格。
分配到市政务服务中心担任副主任的挂职干部李哲,来自深圳。到岗第一天,他就花了半天时间,以普通办事群众的身份,“隐身”体验了中心各个窗口的办事流程。随后,他在一次内部工作例会上,毫不客气地指出了三大问题:一是部分事项仍需“多头跑”,数据共享壁垒未完全打通;二是窗口人员服务意识有待加强,存在“冷硬推”现象;三是“一网通办”宣传不到位,许多企业群众仍习惯线下办理。他建议立即推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并加快推动几个高频事项的“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他的发言条理清晰,直指要害,却让在政务中心工作多年、自诩经验丰富的一些本地中层干部面露尴尬,甚至有些不满,觉得这个“空降兵”是在否定他们的工作。
分配到高新区管委会担任副主任的挂职干部张薇,来自苏州工业园区。她到任后,没有急于听汇报、看材料,而是直接扎进园区企业,特别是几家重点外资企业和科技创新型企业,与企业负责人、研发人员、一线员工深入交流。一周后,她向管委会提交了一份长达万字的调研报告,尖锐地指出高新区在产业规划聚焦度、创新生态营造、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营商环境等方面与沿海先进园区的巨大差距,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报告内容专业,数据详实,但其中“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服务理念落后”、“创新要素集聚不足”等字眼,深深刺痛了管委会一些老资格的领导,认为她“不了解情况乱放炮”、“好高骛远”。
最引发争议的,是在一次由方远市长主持的“优化营商环境”专题研讨会上。来自浙江的挂职干部、现任市商务局副局长的王磊,在讨论到如何提高项目审批效率时,直言不讳:“我调研了清河几个工业项目的审批流程,从立项到开工,平均需要盖近百个章,耗时近一年!这在浙江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很多地方已经实现了‘标准地’出让、‘承诺制’审批,企业拿地即开工。问题的根子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思想!是部门权力意识太重,服务意识太淡!不敢放权,不愿担责!”
这番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会场瞬间鸦雀无声。几位本地职能部门的负责人脸色顿时变得十分难看。住建局长忍不住反驳:“王局长,你刚来,可能不了解清河的实际情况。我们不是不放权,是很多程序有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明确规定,我们必须严格执行,出了问题谁负责?”财政局长也接口道:“就是,沿海地区政策灵活,我们比不了,还是要稳字当头。”
王磊毫不退让:“法律法规是底线,但不是不作为的借口!很多沿海地区的做法,也是在国家政策框架内的创新!关键是敢不敢想、敢不敢试!如果事事都要等文件、等指示,那还要我们这些干部干什么?”
会议气氛一度十分紧张。方远见状,赶紧打圆场,强调要结合清河实际,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稳步推进改革,但明显倾向于缓和矛盾。
挂职干部们带来的“鲶鱼效应”,迅速在清河官场传开。本地干部中,一些年轻、有想法的干部感到振奋,认为带来了新风气;但更多习惯了按部就班、讲究人情世故的干部,则感到不适应、有压力,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私下议论这些“外来和尚” “不接地气”、“指手画脚”。
江辰密切关注着这股新力量的融入情况。他分别找了几位挂职干部和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谈心。他对挂职干部们敢于直言、专业敬业的精神表示赞赏,鼓励他们深入调研,大胆提出建设性意见。同时,他也耐心做本地干部的思想工作,强调要抱有开放包容的心态,把挂职干部当作宝贵资源,虚心学习他们的长处,共同破解发展难题。
“同志们,清河要发展,就不能闭门造车,更不能故步自封。”江辰在一次小范围会议上说,“挂职干部带来的不仅是经验,更是一面镜子,照出我们的差距和不足。有碰撞、有争论是好事,说明思想活跃了。关键是要把这种碰撞转化为改革的动力,找到符合清河实际的优化路径。”
然而,江辰也清楚,新旧观念的融合绝非易事。挂职干部们的理想主义与本地官场的现实逻辑之间的冲突,才刚刚开始。如何引导这股新力量真正发挥作用,而不是激化矛盾、水土不服,甚至半途而废,是对他领导智慧的一大考验。那位敢于直言的王磊,以及其他几位有锐气的挂职干部,是否会成为推动清河变革的关键变量?他们又将如何在这片相对传统的土壤中扎根生长?一切都充满了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