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五年的深秋,西山工械营的核心实验区内,弥漫着一股混合着机油、煤烟和某种未知燃料气味的灼热气息。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实验台那个被无数管线缠绕、发出低沉咆哮的金属怪物身上——这便是集中了西山动力科技最高成就的“麒麟一号”原型机。
与其说是机器,它更像是一堆精密零件勉强拼凑起来的艺术品。一个垂直的铸铁气缸,顶部是复杂的进气阀和排气阀,通过一根粗壮的连杆与下方沉重的飞轮连接。旁边是一个利用蒸汽机驱动的预压缩气囊,正将雾化的煤油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压入气缸。
王铁柱赤着上身,古铜色的皮肤上汗水淋漓,他死死盯着压力表,声音嘶哑地吼道:“压力到位!准备……点火!”
一名工匠深吸一口气,用力扳动一个杠杆。气缸顶部的电火花塞(由无线电项目组协助研制)猛地爆出一团蓝白色的电火花!
“轰——噗——咔啦……”
一阵沉闷的爆鸣声从气缸内传出,活塞猛地向下推动,带动连杆和飞轮转动了半圈,随即发出一串刺耳的金属摩擦声,冒出一股黑烟,缓缓停了下来。
实验室里一片寂静,只有未燃尽的油气散发出的刺鼻味道。
“又……又失败了。”一个年轻工匠沮丧地低下头。
王铁柱抹了把脸上的油污,眼中却没有任何气馁,反而闪烁着更加执着的光芒:“怕什么!比上次多转了半圈!记录数据!检查火花塞间隙,清理积碳,检查活塞环密封!”
这就是“麒麟计划”——内燃机研发的日常。失败是常态,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都值得庆祝。
林枫站在外围,平静地看着这一切。他没有出言指导,更没有干涉具体的研发过程。他深知,从蒸汽机到内燃机,是一个质的飞跃,涉及材料、工艺、燃料、控制的全面升级,不可能一蹴而就。他能做的,就是提供原理方向、充足的资源和无限的耐心。
“伯爷,让您见笑了。”王铁柱走过来,有些不好意思,“这玩意儿,比蒸汽机难伺候多了,脾气大得很。”
“无妨。”林枫拍拍他的肩膀,“记住我跟你说的要点:压缩比、点火正时、油气混合比。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决定成败。不要怕失败,每一次失败,都是在为成功铺路。”
他看向那台再次被工匠们围起来拆解的“麒麟一号”,目光深远:“铁柱兄,你要记住,我们造的不是一台机器。我们是在创造一颗‘心’,一颗能让铁马自行奔驰,能让巨舰劈波斩浪,甚至……能让钢铁大鸟翱翔九天的‘澎湃之心’!”
王铁柱浑身一震,虽然他还无法完全理解“钢铁大鸟”的含义,但林枫话语中描绘的宏伟蓝图,让他感到热血沸腾。
内燃机的研发,极大地暴露了西山在基础材料上的短板。
气缸承受不住连续爆燃的高温和高压,容易出现裂纹。
活塞环的密封材料不过关,导致压缩不足,功率流失严重。
用于制造曲轴和连杆的钢材,在高速往复冲击下,疲劳强度远远不够。
“伯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王铁柱拿着几件损坏的零件,愁眉苦脸,“没有更好的钢,没有耐高温的合金,没有可靠的密封材料,这‘麒麟’永远只能是个病秧子。”
林枫看着那些报废的零件,沉思片刻,下令道:“将材料问题,列为格物院和工械营的最高优先级。成立材料研究所,集中力量攻关。一方面,改进现有的炼钢工艺,研究不同的合金配方,特别是铬、镍、钼等元素的添加。另一方面,寻找天然的高性能材料,比如特殊的石棉用于密封,高品质的煤炭用于炼制焦炭,提升炉温。”
他知道,材料是工业的基石,这一步绕不过去。
尽管困难重重,但在无数次的失败和调试后,“麒麟一号”的运转时间,从最初的几秒钟,逐渐延长到了一分钟、五分钟……
当它第一次连续不断地轰鸣了整整一炷香的时间,稳定地输出着虽然微弱却持续不断的动力时,整个实验室沸腾了!工匠们相拥而泣,王铁柱这个铁打的汉子也红了眼眶。
林枫亲自为参与项目的所有人员颁发了嘉奖令和丰厚的奖金。
“你们今天点燃的,不仅仅是这台机器。”林枫对众人说道,“你们点燃的,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历史,会记住你们今天的汗水!”
虽然距离实用化还遥遥无期,但希望的微光已经穿透了重重迷雾。这颗尚在襁褓中的“澎湃之心”,每一次微弱的搏动,都在为西山的未来,注入着无穷的潜力。
林枫知道,当这颗“心”真正强健起来,并驱动着钢铁造物驰骋于大地和海洋之时,这个世界将迎来一场比蒸汽时代更加狂暴的动力革命。而这一切,都始于这个深秋,这个充满机油味和失败气息的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