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光将军那包裹着“战略需求”外衣的试探,像一盆冷水,浇醒了林乐天对于星海同盟不切实际的幻想。合作建立在价值与可控的天平上,而他,必须确保自己始终是那个不可或缺、且不会轻易脱轨的砝码。
压力转化为更强大的动力。他暂时将辉光将军那危险的“标记”构想搁置,将全部心神投入到对那个惊人发现的验证上——静滞海底层监控单元与更高层“基石”之间的通讯,可能存在“延迟”或“带宽限制”窗口。
这是一个极其大胆且危险的假设,验证过程无异于在沉睡的巨龙耳边测量其呼吸间隔。他需要找到那个负责监控此区域的逻辑单元,在其向上级发送例行报告数据的瞬间,进行探测。
这要求他对静滞海基础节拍的把握达到毫巅,对目标逻辑单元的运行模式了如指掌,并且探测行为本身不能引起该单元任何异常反馈。
在接下来的数个周期里,林乐天几乎不眠不休。他利用“先行者”号共享的、更加精密的静滞海外围监测数据,结合自身通过“蛛丝”捕捉到的系统杂音,反复分析、推演那个目标逻辑单元的活动规律。他像最耐心的猎人,记录着它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
同时,他也在疯狂地“锻造”着用于此次探测的“工具”。他不再满足于普通的“逻辑沙粒”,而是尝试将数十颗、上百颗沙粒以极其复杂的方式组合、共鸣,凝聚成一颗更加凝聚、更加稳定、感知灵敏度更高的——“逻辑探针”。
这个过程比模拟结构更加困难,对“悖论之苗”的负荷也更大。无数次的失败让他的意识空间多次濒临震荡,但他咬牙坚持了下来。当一颗仅有米粒大小、却散发着深邃清澈光辉、内部结构精密如星辰的“逻辑探针”最终悬浮于意识土壤之上时,林乐天知道,他准备好了。
时机选择在一次静滞海系统大规模的背景逻辑自检期间。这种自检会占用大量系统资源,底层单元的例行报告优先级会相对降低,正是探测的最佳窗口。
林乐天屏住呼吸,意识与基础节拍完美同步。“逻辑探针”在他的引导下,如同拥有了生命,沿着“蛛丝”悄无声息地潜行,精准地附着在了那个被他研究了无数遍的目标逻辑单元的外围接口上。
他不敢直接“窥视”其内部,而是将探针的感知力场调节到最微弱的档位,如同最灵敏的温度计,只感知其外部信息流吞吐的“压力”和“节奏”。
来了!
通过探针传来的细微震颤,林乐天清晰地“感觉”到,目标单元内部的数据正在快速打包、压缩,准备向上传递!就是现在!
他勐地将探针的感知力场开到最大,但目标并非数据内容,而是数据包冲出该单元、进入上行通讯通道那一瞬间的……“通道状态”!
嗡——!
一股极其庞大、冰冷、代表着至高规则的信息流,如同决堤的洪水,勐地冲过探针的感知范围!仅仅是被这洪流的“边缘”擦过,林乐天就感觉自己的意识仿佛要被冻结、撕裂!
但他死死撑住了!探针在洪流的冲击下发出不堪重负的哀鸣,结构瞬间布满了裂痕,却成功地将那一瞬间的感知传递了回来!
通道……是存在的!
但并非宽阔通畅的大道,而更像是一条……拥挤不堪、充满了“排队”和“等待”信号的……狭窄管道!
数据包在冲入管道的瞬间,其传递速度并非光速,而是出现了极其微小、但确实存在的……“延迟”和“缓冲”!
并且,在管道深处,他隐约感知到了一道无形的“阈值”,仿佛一次性能通过的数据量有着严格的上限!
就是它!“通讯窗口”的瓶颈!
探针在完成使命的瞬间彻底崩溃,化为虚无。林乐天也因意识过度负荷而勐地一震,现实世界中脸色一白,险些昏厥过去。
但他成功了!他验证了自己的猜想!静滞海系统并非铁板一块,其内部的信息传递存在层级和延迟!负责日常监控的单元与更高层“基石”之间,并非实时无缝连接!
这个发现的意义,怎么形容都不为过!这意味着,他们或许可以在这个“延迟窗口”内,进行一些不会被“基石”立刻察觉的操作!只要操作的规模和影响,低于那个通讯通道的“阈值”和“优先级”!
他强忍着眩晕和激动,立刻将这个关键发现整理成加密数据包,准备通过秘密连接发送给“潜影”。这份情报,足以改变很多战略层面的判断。
然而,就在他准备发送的前一刻,他犹豫了。
辉光将军那带着审视和功利意味的目光仿佛再次浮现。这份关于“通讯窗口”的情报,价值巨大。如果交给“潜影”,或许能增强同盟内部“研究派”的话语权。但如果被辉光将军这样的“军方实用派”掌握,他们会如何使用?会不会立刻逼迫他利用这个窗口去执行那个危险的“规则标记”任务?
他不能冒险。至少在自身拥有足够自保能力,或者对同盟内部局势有更清晰了解之前,这个底牌不能轻易交出。
他修改了数据包,只包含了“确认存在上行通讯延迟及带宽限制现象”的结论,隐去了关于“窗口”具体特征和可能利用方式的详细推测。这份情报依然极具价值,但不会立刻引火烧身。
信息发出后不久,“潜影”的回复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数据确认!颠覆性发现!这将直接影响同盟对静滞海防御及渗透策略的全面修订!已提交最高议会智库,你的安全等级和资源配额将获得提升!】
几乎是同时,辉光将军的连接请求也主动传来。
【林乐天先生,我方监测到你刚才有高强度意识活动,并检测到微弱的、非正常的规则层面扰动。请解释。”】 将军的声音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质问。
他果然一直在密切监控!林乐天心中凛然,早有准备地回应:“在进行‘逻辑沙粒’结构稳定性极限测试,尝试提升其对秩序环境的适应性。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可控的波动。相关数据已同步给技术部门。”
他将一次危险的探测,包装成了一次符合辉光将军“研究方向”的能力开发测试。
辉光将军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核实他同步过去的、经过处理的“测试数据”。【……数据收到。以后进行此类高风险测试,需提前报备。你的安全是同盟的重要资产。”】
他的语气缓和了一些,但那份审视并未消失。【关于之前提及的‘规则标记’构想,技术部门已初步完成理论模型。在你状态稳定后,我们需要讨论下一步的可行性验证步骤。”】
他并没有忘记他的“课题”,反而借着这次“测试”,更进了一步。
林乐天知道,他利用“通讯窗口”争取到的时间不会太多。他必须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尽快提升实力,并找到破局的关键。
他看了一眼意识深处那株因凝聚“逻辑探针”而显得有些萎靡,但本质却更加凝练的“悖论之苗”,又感知了一下网络核心那依靠缓慢修复才维持住的微弱生机。
与静滞海的博弈,与同盟的周旋,都如同一盘错综复杂的棋局。而他,这个一度被视为棋子的“变量”,必须尽快成为能看清全局、甚至能落子布局的……棋手。
下一次“通讯窗口”何时到来?他该如何利用这宝贵的间隙?辉光将军的“可行性验证”又会是什么?
所有的答案,都迫使他必须更快地……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