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工真市,春意渐浓,街道两旁的梧桐树抽出了嫩绿的新芽,公园里的花朵竞相绽放。
近港区域打桩机的轰鸣声,象征着这座城市向前奔跑的雄心,但在城市的毛细血管里,而寻常百姓的家常日子,却是另一种更为质朴的力量。
周六,李毅飞推掉了一个非必要的商务接待,也没有选择在办公室批阅文件。
他换上了一身普通的夹克衫和深色裤子,对秘书陈默吩咐道:“今天不用跟着,我自己随便走走,去看看老马。”
陈默心领神会。
老马,全名马建华,是陵城区的老区委书记,去年刚退下来。
他不是李毅飞的亲戚,也不是什么显赫人物,但在工真市干部队伍中口碑极佳。
李毅飞初到工真市调研时,曾被他拉着在老旧小区里转了一下午,听他讲每家每户的难处,讲他如何一点点争取政策、协调资源,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
那种扎根基层、一心为民的赤诚,给李毅飞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马建华家住在一个有些年头的机关家属院里,房子不大,陈设简单,但收拾得干干净净。
李毅飞的突然到访,让马建华和老伴又惊又喜。
“李书记,您怎么来了?快请进,快请进!”马建华连忙把李毅飞让进屋,老伴则忙着去倒茶。
“马老,别忙活了,我今天休息,就是来看看您,跟您聊聊天。”李毅飞笑着在客厅的旧沙发上坐下,语气随意得像是在拜访一位自家长辈。
没有过多客套的寒暄,话题很快便转到了工真市的发展和老百姓的生活上。
马建华虽然退下来了,但心还系着这片土地。
“李书记,近港那边搞得红红火火,我们在新闻上都看到了,好事情!”马建华先是肯定,随即话锋一转,带着老一辈人的关切,“不过啊,我这段时间在街上转,在公园里听老头老太太们闲聊,也听到一些别的声音。”
他掰着手指头说:“比如,城东那片老居民区,管道老化得厉害,经常停水,年轻人还好,那些七八十岁的老人家,提水上楼真是遭罪。
还有,咱们市里是不是可以考虑多建几个社区食堂?
现在很多独居老人,做饭不方便,吃饭是个大问题。
菜市场管理也要跟上,有些摊贩缺斤短两,以次充好,老百姓心里有杆秤啊……”
马建华说的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都是些柴米油盐、家长里短,但李毅飞听得非常认真。
他知道,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恰恰是构成老百姓幸福感、安全感的“大事”,也是检验一座城市治理水平的“试金石”。
“马老,您说的这些,都是金玉良言。”李毅飞郑重地说,“发展经济是硬道理,但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舒心、安心,更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您放心,您提的这些问题,我都记下了。”
就在李毅飞与马建华聊天的同时,在工真市另一个角落——位于城北的“幸福里”社区,社区党支部书记王秀娟,像过去的每一个清晨一样,早早来到了社区办公室。
“幸福里”社区是一个典型的混合型社区,有新建的高层住宅,也有几十年的老旧楼房,居民构成复杂,管理难度不小。
王秀娟今年五十多岁,在社区已经工作了近二十年,脸上总是带着温和的笑容,但办起事来却风风火火,雷厉风行。
她刚到办公室,还没来得及喝口水,电话就响了。
是住在3号楼的独居老人张奶奶打来的,说家里卫生间的水龙头坏了,水溅得到处都是。
王秀娟一边在电话里安抚老人,一边立刻在社区志愿者微信群里发消息,寻找懂水暖维修的志愿者。
几分钟后,一位热心肠的退休管道工师傅响应,王秀娟立刻把张奶奶的地址和情况发了过去。
处理完这事,她又拿起一叠表格,准备去走访几户申请了低保的家庭,核实情况。
路上,遇到几个买菜回来的阿姨,拉着她反映小区健身器材有几个零件松动了,存在安全隐患。
王秀娟立刻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记下,答应马上联系物业处理。
这就是王秀娟普通的一天,琐碎、忙碌,却又无比充实。
她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她熟悉社区的每一栋楼、每一户困难家庭,她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矛盾,像一颗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螺丝钉,牢牢地铆在基层治理的最末端。
下午,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考验着这座城市的温度,也直面那个困扰许多人的社会问题——“不是你碰的你为啥扶?”
在市中心的一条商业街上,一名年轻的母亲推着婴儿车不慎在台阶处绊倒,婴儿车瞬间侧翻,几个月大的孩子被甩出车外,头部磕在地上,发出一声闷响,随即哇哇大哭。
年轻母亲吓得脸色煞白,想去抱孩子又不敢,手足无措地瘫坐在地,带着哭腔呼喊:“宝宝!我的宝宝!”
事发突然,周围的人群瞬间一静。
有那么一两秒钟的迟疑,一些不好的社会新闻片段或许在某些人脑海中闪过——“扶了会不会被讹上?”
“会不会惹麻烦?” 但就在这时,一个身影毫不犹豫地冲了过去。
“快!帮忙打120!”一位穿着白大褂、挎着药箱,看样子是刚出诊回来路过的社区医生,一边喊一边迅速蹲下,她没有贸然移动孩子,而是熟练地检查他的瞳孔和头部。
“孩子意识清醒,但需要专业检查!” 她的行动像按下了启动键。
一个穿着某公司制服的小伙子立刻掏出手机拨打急救电话,语速清晰地说明地点和情况。
旁边餐饮店的女老板拿着一个软垫跑出来,小心翼翼地垫在孩子的头下。
一位刚送完货、满头大汗的外卖小哥停下电动车,从自己的保温箱里(里面放着待送的冰饮)找出最干净的一条毛巾,递给那位社区医生。
还有几位路人自发地围成半圈,既保护了现场,又疏导了好奇围拢过来的人群,保持空气流通。
没有人组织,没有太多言语,默契的配合在瞬间完成。
整个过程被一位在对面咖啡馆的市民用手机记录了下来。
视频里,只有母亲压抑的哭泣、孩子逐渐减弱的哭声,和那些陌生人专注而关切的神情。
救护车很快赶到,医生初步判断孩子可能有轻微脑震荡,需送院观察。
众人协助医护人员将孩子和母亲送上救护车后,便像潮水般悄然散去,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那位社区医生甚至没留下名字,只是擦了擦额头的汗,背起药箱默默离开了。
晚上,李毅飞在浏览本地社交平台时,看到了这则被大量转发、点赞已经破万的“街头暖心救助”视频和图文报道。
评论区里,除了“工真温暖”、“好人一生平安”的祝福,也零星夹杂着一些不同的声音: “现在敢这么扶的人不多了,给这些好心人点赞!”
“要是被讹上就麻烦了,这些人胆子真大。”
“希望孩子的家人能明白事理,别寒了好心人的心。”
这些评论,让李毅飞的心情有些沉重。
马建华白天提到的是一些“硬件”上的民生短板,而社会上存在的这种“信任危机”,则是一种更深层次、影响社会和谐的“软件”问题。
李毅飞立刻让市委宣传部和政法委了解具体情况,并准备一份关于如何鼓励和保护见义勇为行为的报告。
在本周市委常委会上,李毅飞在部署完经济工作和“春风暖心”民生专项行动后,特意播放了那段救助视频。
“同志们,”李毅飞语气凝重,“这段视频,让我们看到了我们市民心中闪耀的善良光芒,这是工真市最宝贵的财富!
但评论区里的一些担忧,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如果做好事要承担不可预知的风险,如果英雄流血又流泪,那最终冷却的,是整个社会的良心!”
李毅飞提出:“我们必须用实际行动,破除‘扶不扶’的荒谬逻辑,为善良和正义撑腰!”
李毅飞当场做出几项部署: 第一,由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司法局牵头,尽快联合出台《工真市见义勇为人员认定和权益保护实施细则》。
明确认定标准,简化申报流程,并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对见义勇为行为第一时间介入,提供法律支持,坚决打击诬告陷害行为。
第二,设立“工真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由市财政注入启动资金,并接受社会捐赠,对见义勇为人员进行表彰奖励和困难帮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第三,加大宣传引导。不仅要宣传见义勇为的英雄事迹,更要宣传政府为英雄“撑腰”的政策和案例,通过新闻发布会、权威媒体解读等方式,向社会清晰传递“在工真市,行善有保障,好人有好报”的强烈信号。
第四,将“弘扬见义勇为精神”纳入“春风暖心”行动和文明城市创建的核心内容,作为衡量各区县、各部门工作成效的重要软性指标。
“我们要通过制度和行动,旗帜鲜明地告诉所有人,”李毅飞的声音铿锵有力,“在工真市,善良不容质疑,正义不会孤单!
我们要让‘敢扶’、‘愿帮’、‘乐助’成为这座城市的文明底色!”
常委会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大家都意识到,李毅飞要打造的,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工真市,更是一个有温度、有正气、让人安心、让人温暖的工真市。
工真市的这个春天,机器的轰鸣与街头的暖流交织,宏伟的蓝图与对良善的守护并进。
这份植根于民心的温暖与力量,以及政府为维护这份温暖所展现出的坚定决心,正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正能量,涤荡着那些荒谬的杂音,也为工真市未来的远航,注入了更深厚、更持久的文明动力。
一个敢于“扶人”的城市,其发展的脚步,也必将更加稳健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