斫韵堂的冬晨凝着股崖间的寒峭 —— 院坝里的残雪冻成了薄冰,踩上去 “咯吱” 作响;董晓给小桃树的保温棚又加了层塑料布,连棚顶的积雪都小心翼翼地扫到一旁,生怕压坏新生的枝芽;屋里的炭盆燃着松木炭,火苗跳跃着,却挡不住崖风顺着窗缝钻进来,带着刺骨的凉意。脉气灯碎片的七彩光,今早泛着层冷裂的淡白,光纹在天枢泉下游 “崖下分流槽” 的标注上尖锐闪烁,连沈墨怀中的星槎引,杖尖都带着点冰裂般的刺痛震颤,与守着崖下药田的张药师顶着晨霜赶来时的焦灼模样正好对上:“沈师傅!崖下分流槽冻裂了!槽体裂了道三指宽的缝,槽底的淤沙和冰碴混在一起,脉气水全从缝里漏了,崖下的五亩药田都快干死了,当归和黄芪的根都快露出来了,再不上水,这季的药材就全毁了!”
“崖下分流槽?” 沈墨心里一紧,这是天枢泉下游最后一个分脉节点,专门给崖下的药田分流脉气水 —— 药材越冬对水分和脉气要求极高,一旦缺水,不仅药材会枯萎,来年的药性都会受影响,“是槽体青石板冻裂,还是槽底的‘药脉养灵’符文冻坏了?”
“都裂了!” 张药师跺着冻麻的脚,手里攥着块从槽体敲下的冰碴,冰碴里嵌着青石板碎片,“分流槽的青石板被寒潮冻得裂了道斜缝,从槽口一直裂到槽底,槽底的淤沙和冰碴冻成硬块,把符文都压得磨花了!我用检测仪测了,脉气浓度才 29%,是三个分脉节点里最低的!药田的土都冻得发白,手指一捻就碎,再不下水,这些药材真就救不回来了!”
董晓早就趴在资料柜前翻出了崖下分流槽的详图,图纸上的分流槽是 “阶梯式” 结构,青石板镶玄铁的复合材质,槽壁刻着 “药脉养灵” 符文,槽底有三道 “导冰排水脊”,专门分散冰胀力,防止冻裂,“沈哥!我查到了!这分流槽是天工坊为崖下药田设计的‘精准分流节点’,青石板里嵌着玄铁加固筋,怕冬初的骤冷骤热让石板热胀冷缩开裂,槽底的符文是‘药性滋养符’,能让脉气水带着滋养药材的功效,现在符文磨花、槽体开裂,脉气不仅漏了,滋养效果也没了!得先用温姜蜜水融冰(蜜能保护药材根系,姜能驱寒融冰,比单纯姜酒更适配药田),再清淤破冰,用青石板碎片混合玄铁粉、糯米灰浆补裂缝,嵌入青铜加固钉,修补磨花的符文,最后给槽体涂一层防水防冻膏,搭挡雪棚,加固导冰脊,防止再冻裂!” 她指着图纸上的符文位置,“‘药脉养灵’符文是药材的‘底气’,必须补得精准,才能让脉气水恢复滋养功效!”
董雅南已经收拾好登山装备和工具包,里面装着小型破冰锤、清淤耙、裂缝修补工具、青铜加固钉、防水头灯,还有加厚防寒服、防滑冰爪、登山杖和暖宝宝,“崖下的路又陡又滑,积雪没化,我们得穿防滑冰爪,拄着登山杖,一步步慢慢走,千万别摔了。再带点热药茶和杂粮饼,药茶是张药师之前教的驱寒方,杂粮饼顶饿,崖下没地方取暖,得随时补充热量。” 她还翻出了崖下药田的地形图,“分流槽在崖下平台上,旁边就是药田,清理淤沙时要注意,别把泥沙弄到药田里,污染药材根系。”
沈墨点点头,立刻分工:“张药师,你回去带药田的村民准备温姜蜜水(姜、蜂蜜、水 1:2:10 比例,加热到 45 度)、青石板碎片(要和原槽颜色一致)、玄铁粉、糯米灰浆;董晓,你带符文修补工具、细毛刷、‘药脉养灵’符文拓片、青铜加固钉;董雅南,你用无人机先拍分流槽的全景,看看裂缝的延伸范围和药田的干旱情况,我带星槎引定位裂缝深处和符文受损位置,顺便检查槽体有没有其他暗裂。”
“收到!我这就去准备!” 张药师转身就跑,晨霜覆盖的山路被踩得簌簌作响,“我让徒弟煮好热药茶,再烙几锅杂粮饼,等下给大家送过去!”
三人踏着积雪向崖下分流槽出发。车只能开到崖顶,剩下的路要走陡峭的石阶 —— 石阶上积着薄雪,冻成了冰,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登山杖戳在冰上,发出 “笃笃” 的声响;两旁的崖壁上挂着冰挂,像一串串透明的冰棱,风一吹,冰棱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崖下的药田一片枯黄,当归和黄芪的叶子蔫蔫地耷拉着,根部的泥土干裂,露出细小的根须。快到崖下平台时,远远就能看到张药师带着几个村民在等候,每个人都裹得严严实实,手里提着温姜蜜水的桶、工具和青铜加固钉,旁边堆着竹竿和防寒毡,“沈师傅!你们可来了!雪还没化,分流槽的冰碴更硬了,我们不敢硬敲,怕把槽体敲得更裂!”
“先融冰清淤!” 沈墨说着,接过温姜蜜水的桶,用瓢舀着热饮,小心翼翼地浇在分流槽的冰面上 —— 温姜蜜水的热气混着蜜香在冷空气中散开,冰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融化,顺着导冰脊往下淌,“董晓,你和村民用清淤耙把融化的冰碴和淤沙清理出来,堆到平台边缘的空地上,别弄到药田里!”
董晓立刻拿起清淤耙,和村民一起清理淤沙,蜜水和融冰顺着袖口往下淌,手套很快就湿透了,但没人顾得上擦,“沈哥!你看!槽体的裂缝露出来了!从槽口裂到槽底,最宽处有三指,玄铁加固筋露出来了,没断!”
董雅南操控着无人机,拍分流槽的全景和裂缝细节,“沈哥!裂缝没有分支,就是一道主缝,槽体没有其他暗裂,药田的干旱情况比预想的严重,得赶紧清通分流槽,让脉气水渗进去!”
太阳渐渐升高,崖间的风依旧刺骨,张药师的徒弟带着热药茶和杂粮饼赶来了,用保温桶装着,还带了几袋暖宝宝,“大家快歇歇,喝点热药茶,吃个饼暖身子!药茶能驱寒,饼是刚烙的,热乎得很!” 孩子们围在分流槽旁,好奇地看着修补工具,有的还帮着递毛刷,最小的孩子捧着暖宝宝,递给董晓,“姐姐,暖手!”
冰碴和淤沙清理干净后,槽底的 “药脉养灵” 符文露了出来 —— 符文呈菱形,刻在三道导冰脊之间,部分符文被淤沙磨花,边缘还有点磕碰的痕迹,“沈哥!符文磨花了,得补一补!” 董晓立刻掏出拓片,对照着拓片,用细毛刷蘸着玄铁粉混合的糯米灰浆,小心翼翼地修补磨花的符文,每一笔都精准对齐原纹,“这符文不能错一笔,不然脉气水的滋养功效就变了!”
修补完符文,沈墨和张药师一起,把青石板碎片敲成细小的颗粒,混合玄铁粉和糯米灰浆,调成修补材料,“这样补出来的材料,硬度和原槽体一致,还能增强脉气传导!” 董晓用小抹子,把材料一点点填进裂缝里,从槽底往上填,边填边压实,“沈哥!填实了!没有空隙!” 她再用青铜加固钉,每隔十五厘米就往裂缝两侧嵌一根,“青铜钉能拉住石板,防止再被冰胀撑裂!”
最后,董晓给整个分流槽体涂了层防水防冻膏,膏体透明,不影响符文的脉气传导,“这样分流槽就不会再冻裂和漏水了!” 村民们也搭好了新的挡雪棚,用竹竿搭成框架,覆盖着厚厚的防寒毡,能挡住崖上的积雪和落石,“以后就算下大雪,也不用担心分流槽被压坏了!”
中午时分,分流槽的修复终于完成。沈墨打开分流槽的控制阀,天枢泉引来的脉气水顺着槽体缓缓流淌,没有一丝渗漏,顺着三道导冰脊,均匀地渗进崖下的药田;沈墨握着星槎引,将杖尖贴在修补好的裂缝上 —— 杖尖的冷裂淡白渐渐散去,恢复成温润的七彩光,震颤也变得顺畅;董雅南用检测仪测量脉气浓度,屏幕上的数值快速攀升,从 29% 升到 85%,稳定在正常范围,“沈哥!脉气恢复正常了!脉气水带着滋养功效,药田的药材有救了!”
大家站在药田的田埂上,看着脉气水顺着田埂流淌,滋润着干裂的土地,蔫蔫的当归和黄芪似乎瞬间挺直了腰杆,叶片渐渐舒展,泛出淡淡的绿。张药师激动得眼眶都红了,他蹲下身,轻轻拨开泥土,看着湿润的药材根系,“活了!真活了!脉气水的滋养功效回来了!明年这些药材的药性肯定错不了!”
董晓也蹲在田埂上,捧着一捧混着脉气水的泥土,闻了闻,带着淡淡的药香和脉气的清润,“沈哥!这泥土里的脉气很足,药材喝饱了水,肯定能安全越冬!”
“三个分脉节点都修复好了!” 沈墨望着远方,脉气灯碎片的七彩光在天枢泉、三个分脉节点、转脉轮之间形成完整的脉气环流,“天枢泉的地脉源头,通过转脉轮和三个分脉节点,把脉气输送到深山、谷间、溪畔、崖下的每一块土地,整个区域的地脉网络彻底贯通了!”
董雅南掏出手机,翻出砚枢组发来的消息,“砚枢组刚发来喜报!整个区域的地脉浓度平均提升了 12%,主河道、支线、分脉节点形成了完整的脉气闭环,转脉轮的‘三闸三井三槽一池三点’结构完全激活,天工坊留下的地脉网络终于全面复苏了!”
下午,雪停了,太阳露出了温暖的光芒,照在崖下的药田上,泛着淡淡的金光。三人帮着村民在药田周围挖了条排水沟,防止积雪融化后积水淹了药材,又检查了一遍挡雪棚和分流槽,确认没有问题后,才准备离开。张药师送了他们满满一袋晒干的当归、黄芪和一壶热药茶,“带回去尝尝!这些药材是去年收的,药性足,药茶能驱寒养生,都是好东西!”
车驶离崖顶时,董晓趴在车窗边,看着渐渐远去的崖下药田和分流槽,挡雪棚的防寒毡在风中轻轻晃动,脉气水顺着分流槽流淌,像一条银色的丝带,滋润着每一寸土地,“沈哥!三个分脉节点都修好了,转脉轮也全面激活了,第四卷的任务是不是完成了?”
“转脉轮的核心任务完成了,但地脉守护还没结束。” 沈墨望着窗外,脉气灯碎片的七彩光在整个地脉网络上轻轻流转,“砚枢组刚发来新的消息,说转脉轮全面激活后,通济渠上游的深山里,出现了疑似‘天工坊地脉控制室’的脉气波动,可能藏着天工坊调控整个区域地脉的核心装置,我们接下来要去探索这个新节点,揭开天工坊地脉网络的终极秘密。”
董雅南掏出手机,翻出砚枢组发来的新节点资料,“资料里说这个控制室叫‘地脉总枢阁’,藏在深山的天然溶洞里,洞口有天工坊留下的符文封印,只有转脉轮全面激活后,封印才能解开,我们接下来的重点就是找到总枢阁,探索它的功能。”
回到斫韵堂时,已是傍晚。窗外的夕阳为大地镀上一层金红,残雪在余晖中泛着柔和的光,小桃树的保温棚上积着的雪渐渐融化,变成细小的水珠。脉气灯碎片的七彩光恢复了明亮而温润的光泽,在桌面上轻轻流淌,落在 “地脉总枢阁” 的图纸上,节点的位置泛着淡金的光,像一颗等待被探索的星,指引着下一段守护的方向。
三人坐在桌旁,喝着热药茶,吃着杂粮饼,聊着崖下分流槽的修复细节,聊着地脉总枢阁的探索计划。董晓在笔记本上写下了第四卷的第九页笔记:“槽裂补,药田苏。分脉节点全线贯通,地脉网络完整复苏,总枢阁的探索,是下一段揭秘的征程。”
沈墨握着星槎引,杖尖的七彩光与窗外的地脉光遥相呼应,他知道,第四卷《转脉轮》的核心守护任务已经圆满完成,但地脉探索的旅程才刚刚开启 —— 转脉轮的全面激活,打通了整个区域的地脉闭环,而地脉总枢阁的出现,又揭开了天工坊地脉遗产的终极面纱。这寒冬里的每一次登山、每一次破冰、每一次修复,都是为了让地脉的生机更旺盛,让天工坊的智慧得以传承,让守护的足迹,延伸到地脉网络的每一个核心角落。
脉气灯碎片的光,在夜色中轻轻闪烁,像是在庆祝地脉网络的复苏,也像是在期待着总枢阁的探索,更像是在诉说着:地脉守护,从来都是一场兼顾传承与探索的旅程,每一次对未知的迈步,都意味着对守护使命的深化,而这份跨越千年的守护,终将让地脉生生不息,让人间岁岁安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