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陆离专注于“遗忘回廊”的布局,并监控其他实验场变化时,另一条之前捕获的线索,开始显现其价值。
关于“法则真空带”的模糊坐标。
这些坐标指向多元虚空中一些极其特殊且危险的区域。在那里,构成宇宙的基础法则——时间、空间、因果、能量守恒等等——都变得稀薄、扭曲甚至完全失效,是连命运长河的主流轨迹都难以完全覆盖的“盲区”与“险地”。系统对这类区域的记录往往语焉不详,监控力度也相对较弱。
陆离之前并未急于探索这些区域,因其未知风险过高。但此刻,他手中掌握了更高级别的噪声数据库访问权限,以及从那系统“暗疮”次级通道中获取的些许关于“失效收容”和古老概念的信息碎片。他决定,在不亲身涉险的前提下,先通过远程信息观测,对这些“法则真空带”进行一番探查。
他选中了其中一处坐标相对最“稳定”(意指其空间位置波动范围最小)、且距离他已知疆域不算无限遥远的一处“真空带”。通过“初级监察员”权限,他调取了该区域周边所有可用界域、半位面的历史噪声数据、能量辐射背景报告、以及任何与之相关的异常事件记录。
数据浩瀚而杂乱。这片“真空带”仿佛一个巨大的引力陷阱,影响着周边极大范围内的时空稳定性和信息传递。其周边的噪声数据中,充满了各种无法解释的能量尖峰、断裂的因果线痕迹、以及时空扭曲造成的信号畸变。
陆离调动“时序道网”与“初生道源”的全部算力,如同梳理乱麻般处理着这些数据,试图从中剥离出属于“真空带”本身的、最本质的波动特征。
数日不眠不休(以他的感知)的分析推演,他逐渐从庞杂的背景噪音中,分离出了一种极其微弱、但异常纯粹的“无”之波动。这种波动,并非简单的能量真空或物质匮乏,而是更深层次的、法则层面的“缺失”与“沉寂”。它不反射任何探测,不产生任何信息,只是静静地存在于那里,吞噬着一切靠近的秩序与意义。
然而,就在这片代表终极“无”的波动背景中,陆离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丝……极其不协调的“伪痕”。
那是一段非常短暂、结构异常精巧、仿佛经过精心设计的信息回波。这段回波模拟了某种未知高等文明进行超光速航行时可能产生的时空涟漪,但其模拟的“过于完美”,缺少了真实物理过程中应有的随机涨落和能量损耗细节,更像是一段被精心编写出来的“代码”。
这段“伪痕”隐藏在“真空带”自身波动与周边环境噪音的缝隙中,若非陆离对信息结构有着超越常理的洞察力,几乎不可能被发现。
“人为布置的……诱饵?或者……路标?”陆离的意志泛起一丝极淡的涟漪。在这连法则都失效的绝地,出现如此精巧的“伪痕”,其背后必然存在目的。
他立刻将这段“伪痕”的特征,与数据库中所有已知文明、已知技术、乃至之前接触过的各方势力(系统、同行、乌光、观测者)的信息编码习惯进行比对。没有完全匹配的项。这段“伪痕”的风格独树一帜,带着一种冷静、高傲、甚至略带“展示”意味的技术美感。
是谁?为何要在这种地方留下标记?是为了吸引特定目标的注意?还是为了警告闯入者?亦或是……某种筛选机制?
陆离没有尝试去追踪或互动。在完全未知的领域,任何轻举妄动都可能招致灭顶之灾。他只是将这段“伪痕”的所有特征、其出现的位置、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等所有数据,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加密封存。
“虚空之深,亦有垂钓者。”他淡漠低语,“然,饵食虽美,未知其下是否为噬人之鳖。”
他将对“法则真空带”和这“伪痕”的探查优先级暂时调低。目前信息太少,盲目深入并非明智之举。他需要更多的线索,或许可以从其他“真空带”坐标,或者从那些被系统标记为“失联”的古老文明记录中,寻找类似的痕迹。
他的注意力,重新聚焦回更具可控性的“遗忘回廊”。那里的“吞噬”噪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后,似乎再次出现了微弱的活性提升,并且,那些系统自动监测信号的扫描模式,也开始出现了一些细微的调整,似乎加强了对特定频段信息流失的监控。
“风雨欲来之势,已显端倪。”陆离于幕后静静注视着这一切。他如同一个站在山巅的观测者,冷漠地俯瞰着山下迷雾中若隐若现的兽影与闪烁的灯火。他布下的局正在发酵,引来的目光越来越多,水正在被搅浑。
而他,只需要等待一个最合适的时机,抛出下一个饵,或者,轻轻推倒第一张骨牌。宇宙这盘大棋,在他眼中,不过是一场规模宏大的实验,而他自己,既是实验者,也是最终将享用所有成果的唯一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