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透过窗帘缝隙,落在客厅那面绣着枫叶的锦旗上 ——“暖传社区?情系邻里” 六个字沾着晨露般的柔光,陈建国蹲在茶几旁,指尖轻轻拂过锦旗边缘的针脚,忽然想起小丫缝枫叶玩偶时歪歪扭扭的线迹,嘴角不自觉弯起来。
“发什么呆呢?粥都要溢出来了。” 林慧端着煎蛋从厨房出来,围裙上还沾着红糖渍 —— 昨晚煮红糖小米粥时,她特意多放了两勺糖,说要补补陈建国开总结会熬的夜。乐乐背着书包凑过来,伸手就要摸锦旗上的枫叶:“爸,这枫叶跟小丫姐姐缝的一样,是不是她偷偷帮着绣的?”
陈建国把儿子拉到身边,捏了捏他的脸:“是社区老人们绣的,不过呀,这心意跟小丫的一样暖。” 他想起昨天会议结束后,张阿姨拉着他的手说 “以前总觉得住楼里跟邻居跟陌生人似的,现在好了,谁家有事都能搭把手”,眼眶又有点发热 —— 这正是爷爷在枫溪笔记里写的 “暖要实实在在”。
早餐后,陈建国带着枫溪笔记去社区办公室。刚到楼下,就看见李主任在门口等他,身后还跟着两个穿西装的年轻人。“建国,这是东风社区的代表,特意来请教互助小组的事。” 李主任笑着递过一杯热茶,“他们社区老人多,就是缺个接地气的法子。”
东风社区的王代表接过陈建国递来的笔记复印件,指着 “玉米籽记账法” 那页:“陈哥,您这方法太实用了!我们之前搞活动,光报表就做了三版,老人们还是看不懂,您这一颗玉米代表一百块,一听就明白。” 陈建国想起在枫溪帮赵二柱算草药账的日子,笑着说:“其实就是把复杂的事变简单,就像在枫溪,村民们记工分,都是用石头摆数,直观。”
聊着聊着,王代表提到社区想搞个 “手工互助班”,但没人会教。陈建国心里一动,想起社区里的周奶奶以前是裁缝,张爷爷会编竹篮:“咱们不用找外人,社区里的老人都是师傅。就像枫溪的张奶奶,缝补丁的手艺教给了小丫,小丫又教了其他孩子,手艺越传越活。” 他当场拿出纸笔,帮王代表列了个 “师傅名单”,还标注了每个人擅长的手艺,王代表看得直点头:“陈哥,您这脑子太灵光了,比我们请的策划还管用!”
忙到中午,陈建国去超市接林慧下班。刚走到收银台,就看见超市入口处贴着张招聘启事 ——“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招聘策划主管,要求:熟悉老年群体需求,有接地气的服务思路”。他盯着 “接地气” 三个字,摸了摸怀里的枫溪笔记,心里忽然冒出个念头:或许,这才是他真正想做的事。
“发什么愣呢?该回家给乐乐做饭了。” 林慧挽住他的胳膊,注意到他盯着招聘启事,“你不会想换工作吧?现在社区的工作不是挺好的?” 陈建国把她拉到没人的地方,小声说:“我想试试。你看,社区养老跟咱们现在做的互助小组差不多,而且能帮到更多老人,就像在枫溪帮村民们搭晒秋架一样,心里踏实。”
林慧看着他眼里的光,想起以前他在写字楼里唉声叹气的样子,笑着点头:“只要你喜欢就好,反正咱们现在的日子,怎么过都踏实。” 她忽然想起件事,从包里拿出个笔记本:“对了,乐乐班主任今天给我打电话,说乐乐上周打架的事,想跟你聊聊。你可别像以前那样,一见面就批评孩子。” 陈建国心里一紧,想起在枫溪小丫被欺负时,张奶奶说 “先听孩子说什么,再讲道理”,连忙点头:“我知道,这次我肯定好好听乐乐说。”
回家路上,陈建国买了串糖葫芦 —— 乐乐最喜欢吃这个。刚走到楼下,就看见乐乐趴在单元门口的石桌上写作业,旁边放着那个枫叶玩偶。“爸!” 乐乐看见他,立刻举着作业本跑过来,“这道数学题我不会,你教我呗?” 陈建国蹲下来,没有像以前那样直接讲答案,而是拿出枫叶玩偶:“你看小丫姐姐在枫溪学算术,都是用枫果摆算式,咱们也试试?” 他从兜里掏出几颗糖,摆成题目里的数字,乐乐盯着糖,一下子就懂了,笑着说:“爸,还是你这方法好!下次我教小丫姐姐用糖算算术!”
晚饭时,陈建国提起周末想去枫林场整理爷爷的老房子。“正好乐乐周末不上课,咱们一家人去转转,顺便看看爷爷种的那棵枫树。” 林慧给乐乐夹了块红烧肉,“我还可以带点饺子馅,在那边煮饺子吃,就像以前去郊游一样。” 乐乐兴奋地拍着手:“太好了!我要在枫树下放枫叶飞机,还要找小丫姐姐的枫叶!”
陈建国看着妻儿的笑脸,摸了摸怀表,表盘微微有些发烫。他想起爷爷笔记里的那句话:“家不是讲道理的地方,是讲心疼的地方”,忽然觉得,以前他总以为要挣很多钱,要当大官,才算对家人好,现在才明白,能陪着他们吃一顿热饭,听他们说说话,把枫溪的暖一点点融进日子里,才是最实在的幸福。
睡前,陈建国坐在书桌前,翻着枫溪笔记,在空白页上写了句话:“今天把枫溪的互助法子教给了东风社区的朋友,老人们的笑脸,跟枫溪村民的一样暖。周末带妻儿去枫林场,看看爷爷的老房子,也看看那棵枫树 —— 或许,爷爷早就把枫溪的暖,留在那里了。”
窗外的月光洒在笔记上,映着那片夹在页间的枫叶,红得像一团小小的火。陈建国握着怀表,仿佛能听见枫溪的风吹过枫树的声音,轻轻的,暖暖的,像在说 “做得好,回家的路,没走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