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初筑小枫溪,全家同心暖满园
周六早上,陈建国提议把阳台改造成 “小枫溪”—— 种上枫树苗,搭个小晒架,摆张小桌子,以后全家就能在阳台喝茶、聊天、做手工,像在枫溪那样热闹。“我要帮爸爸搭晒架!我在枫溪帮赵二柱叔叔搭过晒秋架,有经验!” 乐乐第一个响应,跑去储藏室找工具。
林慧笑着说:“我去买花盆和土,再买些小装饰品,比如枫叶形状的灯笼、红布做的小旗子,让阳台更有枫溪的味道。” 她从衣柜里拿出件旧衬衫 —— 是陈建国以前穿的,说 “这件衬衫可以改成小桌布,上面绣点枫叶,肯定好看”。
一家三口分工合作:陈建国负责搭晒架,用的是几根细枫树枝 —— 从枫溪带回来的,已经晾干了,结实又防腐;乐乐负责给树枝打磨,用砂纸把边角磨光滑,怕扎到手;林慧则负责缝桌布,在衬衫上画了片大枫叶,用红丝线慢慢绣,针脚细密,透着股认真劲儿。
搭晒架时,陈建国想起在枫溪帮村民搭晒秋架的场景 —— 赵二柱帮他递木头,小丫帮他扶架子,村民们一起喊着号子,热闹得很。“乐乐,你扶着这边,别让架子歪了。” 他说。乐乐用力点点头,小胳膊紧紧抱着树枝,像抱着件宝贝。
不一会儿,晒架就搭好了 —— 虽然比枫溪的小很多,却很精致,上面还挂了几个小钩子,用来挂布偶、剪纸。“咱们在晒架上挂点枫叶灯笼吧,晚上亮起来肯定好看。” 林慧提议道。乐乐赶紧跑去拿灯笼 —— 是他前晚和陈建国一起做的,用红纸糊的,里面放着小蜡烛。
种枫树苗时,乐乐非要自己来。他拿着小铲子,小心翼翼地把土放进花盆,还在土里埋了颗枫果 —— 是从枫溪带回来的,说 “这样树苗就能长得像枫溪的枫树一样高”。陈建国在旁边指导:“浇水要轻轻的,别浇太多,不然树苗会烂根。” 林慧则在花盆旁边摆了个小牌子,上面写着 “小枫溪?2025 年春”。
最后,林慧把缝好的桌布铺在小桌子上 —— 衬衫改成的桌布很合身,上面的枫叶刺绣鲜红夺目,旁边还绣了行小字:“全家同心,暖满园”。“咱们以后就在这儿喝茶、聊天,冬天晒晒太阳,夏天吹吹风,像在枫溪那样舒服。” 她说。
乐乐从房间里抱来两个枫叶玩偶 —— 一个是小丫送的旧玩偶,一个是他给小丫的粉色玩偶,放在晒架上:“让玩偶也住在这里,陪着小枫溪。” 陈建国摸了摸他的头,想起在枫溪时,小丫也把玩偶放在晒秋架上,说 “玩偶能帮着看晒的粮”。
中午,一家三口坐在阳台的小桌子旁,喝着菊花茶,吃着林慧做的小点心。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落在枫树苗上,落在晒架上,落在玩偶上,暖融融的。“爸爸,咱们什么时候去枫溪啊?我想看看小丫妹妹的枫树长多高了。” 乐乐突然问。
陈建国想了想,说:“等秋天枫叶红了,咱们就去,带着咱们的小枫溪照片,让小丫妹妹看看咱们的‘小枫溪’。” 林慧点了点头:“好,到时候咱们再带点社区老人们做的手工,送给枫溪的朋友们,让他们也沾沾咱们的暖。”
下午,陈建国把 “小枫溪” 的照片寄给了枫溪的赵二柱 —— 照片上,枫树苗发着新芽,晒架上挂着灯笼和玩偶,小桌子上铺着枫叶桌布,乐乐在旁边比着 “耶” 的手势。他在照片背面写着:“我们在现实里,也筑了个‘小枫溪’,暖得很。”
诗意结尾:阳台的 “小枫溪” 还在散发着淡淡的暖意,桌上的菊花茶还冒着热气。陈建国握着怀表,看着妻儿的笑脸,忽然明白:所谓 “家”,不是多大的房子,是有爱的人在身边,有暖的回忆在心里,有共同的期待在未来;而那些从枫溪带来的暖,已经真正种进了现实的土壤里,在阳台的 “小枫溪” 里,在全家的笑脸上,慢慢生长,开出最甜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