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埃里克的合作进入实质性磋商阶段,联合研究小组的第一次线上会议,议题便聚焦在最核心也最敏感的“伦理边界”上。埃里克团队的一位数据伦理专家提出了一套基于西方研究范式的标准协议,强调数据匿名化和模型输出的“文化中立性”。
林清音仔细阅读后,微微蹙眉。她看向视频会议界面中埃里克团队期待的目光,语气温和却坚定:“各位,我非常赞赏你们对研究伦理的重视。但我想提出几点补充考量。”
她操作屏幕,共享了一份她提前准备的文档:“首先,关于‘文化中立性’。音乐,尤其是传统音乐,其情感内涵与特定文化语境、历史背景紧密相连。强行剥离语境追求‘中立’,可能会使模型失去理解音乐深层情感的关键维度。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在模型中构建一个‘文化语境注释层’,在分析情感的同时,标注可能相关的文化背景信息,由研究者自行参考判断?”
“其次,”她继续道,目光扫过本方团队中几位民族音乐学专家,“对于来自民间采集的‘活态’数据,仅仅匿名化可能不够。许多旋律、唱腔与特定地域、族群甚至家族传承紧密相关。我们需要更细致的授权协议,明确数据使用范围,并建立反馈机制,确保研究成果在可能的情况下,能够回馈给这些音乐的源头社区。”
她提出的问题,触及了跨文化研究中常常被技术乐观主义忽略的深层伦理困境。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无论是中方还是挪方成员,都露出了深思的表情。
埃里克率先打破沉默,他蓝色的眼睛里充满了兴奋与敬佩:“林,你提出的这点太重要了!我们之前确实过于聚焦技术本身,忽略了文化本身的主体性和尊严。‘文化语境注释层’和社区反馈机制,这应该是我们合作模型的基石!我完全赞同!”
接下来的讨论变得异常热烈和富有建设性。双方专家就如何具体构建“注释层”、如何设计可行的社区反馈流程展开了深入探讨。林清音凭借她对传统文化深刻的理解和对技术伦理的前瞻思考,赢得了合作方发自内心的尊重。她不仅守住了合作的底线,更将合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当林清音在学术疆域严谨拓荒时,江以辰用他独特的方式,解决了家里的“琴凳争夺战”。
这天林清音结束会议回到家,刚推开琴房门,就愣住了。在她那架暗红色古筝旁边,多了一张按比例缩小的、同色系同材质的迷你琴凳。凳脚圆润光滑,高度正好适合慕慕这样的小豆丁爬上去坐着。凳面上还细心地铺了一块柔软的、印着小熊猫图案的卡通坐垫。
慕慕正穿着小熊连体衣,撅着小屁股,努力地试图往他的新“宝座”上爬。江以辰则抱臂靠在门框上,嘴角噙着一丝笑意看着儿子笨拙又努力的样子。
“这是……”林清音惊讶地看向江以辰。
“江慕音先生的专属座椅。”江以辰走过来,语气带着点漫不经心的得意,“以后你们娘俩合奏,就不用抢地盘了。”
他弯腰,轻轻托了一把,帮助慕慕成功爬上了他的小凳子。小家伙一坐上去,立刻找到了“小演奏家”的感觉,兴奋地拍打着凳面,然后伸出小手指着旁边的古筝,对着妈妈“啊啊”叫。
林清音的心瞬间被这贴心的安排融化了。她走过去,坐在自己的琴凳上,侧头看着身边坐在迷你凳上、双脚还够不着地的小儿子,忍不住笑了。
她调整了一下慕慕的坐姿,让他能更舒服地看着琴弦,然后柔声说:“慕慕,这是你的凳子哦。妈妈弹琴的时候,你可以坐在这里听。”
她开始弹奏一首简单的、旋律清晰的童谣。慕慕这次没有像以前那样急切地扑上来乱抓,而是乖乖坐在自己的小凳子上,乌溜溜的大眼睛专注地看着妈妈的手指在琴弦上跳跃,小脚丫随着节奏在空中一晃一晃。听到高兴处,他还会跟着哼唧几句不成调的音,或者伸出小手指,虚空中模仿着妈妈的动作。
江以辰不知何时也搬了张椅子坐在不远处,手里拿着平板处理邮件,偶尔抬头看看琴房里的母子二人。阳光洒进来,落在专注弹琴的妻子和乖巧聆听的儿子身上,空气中流淌着轻柔的筝音和稚嫩的哼唱,构成了一幅无比温馨的画面。
一首曲子弹完,林清音停下来,转头看向儿子:“慕慕喜欢吗?”
慕慕用力点头,从小凳子上出溜下来,扑到妈妈腿边,抱着她的腿蹭了蹭,表达他的喜爱。
林清音弯腰将儿子抱起来,走到江以辰面前,眼中闪烁着感动的光芒:“学长,谢谢你。”
江以辰放下平板,伸手将母子二人一起揽住,低头看着林清音:“小麻烦精的问题,总得解决。”语气依旧淡淡的,但眼底的温柔却藏不住。
他又看向儿子,点了点他的小鼻子:“以后乖乖坐自己的凳子,不许再打扰妈妈工作,听到没?”
慕慕似懂非懂,但被爸爸抱着,又被妈妈看着,开心地咧开嘴笑,露出几颗小白牙。
这张小小的定制琴凳,仿佛一个无声的契约。它划定了界限,让林清音能够拥有不被打扰的创作空间;它也建立了连接,让慕慕可以安全、舒适地参与到妈妈的音乐世界中。家庭的“合奏”,从此有了新的、和谐的秩序。
晚上,林清音将白天与埃里克团队敲定的伦理框架初步方案拿给江以辰看。江以辰快速浏览后,点了点头:“考虑得很周全。在规则内做事,才能走得更远。”
他合上平板,看着她:“看来,我的旋律不仅在舞台上发光,在谈判桌上也一样耀眼。”
林清音靠在他怀里,感受着他胸膛传来的温暖,轻声说:“因为我知道,无论我探索到哪里,我的节奏先生,都会为我准备好最坚实的后盾,和……最合适的琴凳。”
江以辰低笑,收紧了手臂。
事业的边界需要智慧去界定,家庭的秩序需要用心去营造。他们的第二阶段协奏曲,在学术的严谨与家庭的温情中,找到了最完美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