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德的春天来得迟缓而羞涩,残雪顽固地盘踞在背阴的山坳里,但向阳的坡地上,毕竟挣扎出了些许嫩绿的草芽,带来了些许生机。然而,比自然界的春意更早笼罩第十三兵团驻地的,是一种混合着荣誉、悲伤与凝重期待的特殊气氛。
一份来自志愿军司令部和中央军委的联合命令已经下达:将在兵团驻地举行一场隆重的授勋大会,表彰在长津湖战役中涌现出的英雄集体和个人。同时,一个由国内高层领导率领的高级军事视察团也将同期抵达,不仅是为了授勋,更是为了实地考察这支功勋部队的现状,并传达下一阶段的战略意图。
消息传来,整个驻地都忙碌起来。战士们尽可能地整理着自己破旧不堪的军容,擦拭着所剩无几、新旧混杂的武器。宣传部门的干事们忙着布置会场——一片相对平坦开阔的山谷地,用松枝和红布搭起了简易的主席台。一股压抑着的兴奋与激动在部队中流动,毕竟,这是祖国和人民对他们在长津湖浴血奋战的最大肯定。
授勋大会当天,天空作美,难得的晴空万里。山谷中,旌旗招展,以缩编后新建制为单位,幸存的将士们排着整齐的方阵,尽管许多方阵明显稀疏了许多,但战士们挺直的脊梁和肃穆的神情,依旧透着一股百战余生的凛然之气。
主席台上,除了兵团主要领导林文澜、周志宏、林枫等人,还端坐着几位从国内来的、面容严肃、肩章熠熠生辉的高级将领和政工干部。台下最前排,则坐着即将接受表彰的英雄代表们。
大会在雄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声中开始。政治部主任林枫主持,他声音洪亮地宣读着嘉奖令和授勋名单。
“……授予,在长津湖战役中,表现英勇顽强,成功炸毁水门桥,为战役胜利做出突出贡献的,原特种兵指挥部突击队……‘穿插利剑英雄连’荣誉称号!”
杨文涛吊着绷带,代表几乎全军覆没的突击队残存官兵,上台接过了那面鲜红的锦旗。他举起仅存的右手,向台上和台下敬礼,目光扫过台下那些空荡荡的、本该由他的兵站列的位置,嘴唇紧抿,眼圈瞬间红了。
“……授予,在白云山阻击战中,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直至牺牲,仍保持战斗队形,壮烈殉国的,原第39军某部一连……‘冰雕英雄连’荣誉称号!”
一名被临时指定、来自该连其他残存建制的老兵,代表那些永远留在山岭上的战友,踉跄着上台,用颤抖的双手接过旗帜,紧紧抱在怀里,泪水无声地滑过粗糙的脸颊。
“……授予,第38军军长王铁柱同志……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
“……授予,第39军军长吴信泉同志……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
“……授予,特种兵指挥部司令杨文涛同志……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
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一项项至高的荣誉。台下不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每一次掌声都饱含着对英雄的崇敬和对逝去战友的追忆。
最后,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林文澜身上。
“……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司令员林文澜同志……‘特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并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
山谷中的掌声达到了顶峰,如同山呼海啸。所有将士都自发地立正,向他们的司令员投以最崇高的敬意。是他,带领他们从缅北走到华北,从起义走到抗美援朝,又在这异国的冰天雪地里,打出了这震惊世界的一仗!
林文澜稳步走上主席台,他的军装依旧笔挺,但细心的人能发现,他的鬓角已然添了许多刺眼的白霜。他从高级视察团团长手中接过那枚沉甸甸的勋章和证书,转身,面向台下成千上万双注视着他的眼睛。
他没有立即说话,而是缓缓举起了手中的勋章,让阳光照射在那金色的徽章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同志们!”他的声音通过简陋的扩音器,传遍了整个山谷,带着一种独特的沙哑和穿透力,“这枚勋章,很重。但它不是挂在我林文澜一个人脖子上的!”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每一个方阵,仿佛要看进每一个战士的心里。
“它上面,沾着杨文涛突击队,那些在水门桥粉身碎骨的弟兄们的血!”
“它上面,刻着白云山上,那些至死不下火线的‘冰雕连’英雄们的名字!”
“它上面,映着我们在长津湖的冰天雪地里,每一个倒下战友年轻的脸庞!”
“它,是属于我们整个第十三兵团的!属于每一个在这场血战中流过血、掉过肉、拼过命的志愿军将士的!”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悲怆而激昂的力量:“祖国和人民给了我们荣誉,我们感激!但我们要记住,这荣誉,是拿什么换来的!是拿命换来的!我们不能只戴着勋章沾沾自喜,我们要对得起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更要对得起那些把命留在这里的兄弟!”
他放下勋章,双手撑在讲台上,身体前倾:“我知道,大家都很累,都很想家,心里都憋着一股火,一股对敌人的恨,一股对失去战友的痛!我也一样!但是,同志们,敌人会因为我们悲伤就停止进攻吗?不会!战争,还没有结束!”
“我们现在在这里休整,不是来睡觉的,是来磨刀的!是把我们打断的骨头接上,把我们流掉的血补回来,把我们失去的战斗力,十倍、百倍地练出来!我们要用更强大的力量,去迎接下一场战斗,去为我们牺牲的战友报仇雪恨!要用更多的胜利,来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
“祖国人民在看着我们,牺牲的战友在看着我们!我们有没有信心?!”
“有!!!” 山呼海啸般的回应,震得山谷似乎都在颤抖,积年的冰雪仿佛都要被这冲天的气势所融化。将士们眼中含泪,胸中却燃烧着复仇的火焰和再战的决心。
授勋大会在激昂的口号声中结束。然而,荣光的背后,阴影依旧存在。
当天晚上,在兵团指挥部那个矿洞里,气氛却格外凝重。高级视察团的团长,一位资历深厚、不苟言笑的老帅,在听取了林文澜和周志宏关于部队现状、损失情况以及休整补充计划的详细汇报后,久久沉默。
“文澜同志,志宏同志,”老帅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缓慢,“你们和十三兵团的同志们,受苦了,功劳也很大,中央和军委是充分肯定的。长津湖一仗,打出了我们的军威国威,意义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他话锋一转,目光变得锐利起来:“但是,仗,不能只算政治账,还要算军事账。你们兵团,现在可以说是伤筋动骨,元气大伤。重装备几乎丢光了,老兵骨干损失惨重,新兵比例过高,战斗力形成需要时间。而战场形势,不等人啊。”
老帅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指着三八线附近犬牙交错的战线:“美军正在积极调整部署,企图卷土重来。志司的初步判断是,敌人很可能在春季,发动一场大规模的反扑。西线压力很大,东线也需要有力的拳头部队。总部对你们十三兵团,是寄予厚望的。”
林文澜和周志宏对视一眼,心中都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老首长,”林文澜谨慎地开口,“您的意思是……”
“总部希望,你们兵团能在两个月内,完成基本整训和补充,恢复主要战斗力,作为战略预备队,随时准备投入下一次战役。”老帅的语气不容置疑,“时间紧,任务重。我知道这很困难,但全局需要,希望你们能克服困难,坚决完成任务!”
两个月!林文澜和周志宏心中同时一沉。以目前部队的状况,两个月时间,能让新兵学会战场生存就不错了,谈何恢复主要战斗力?更别提形成有效的诸兵种协同了。这简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军令如山。
“请老首长和总部放心!”林文澜猛地站直身体,斩钉截铁地答道,“第十三兵团全体指战员,保证克服一切困难,坚决完成任务!”
送走了视察团,矿洞里只剩下林文澜和周志宏两人。之前的激昂和荣誉感仿佛被抽空,只剩下巨大的压力和现实的冰冷。
“两个月……司令员,这……”周志宏的脸上写满了忧虑。
林文澜走到洞口,望着外面漆黑的夜空,繁星点点,却照不亮他心头的沉重。他何尝不知道这其中的艰难?但他是主官,他不能在任何时候表现出犹豫和动摇。
“没有退路。”林文澜的声音在夜风中显得异常清晰,“通知下去,取消所有节假日,训练强度加倍。干部带头,所有人,包括你我在内,全部投入训练和整编工作。我们要创造奇迹。”
他转过身,脸上是惯有的冷峻和决绝:“同时,以兵团党委的名义,给志司和总部写一份详细报告,如实反映我们的困难和极限,并正式提出……我们需要时间,更需要……更多、更快的苏式装备和技术顾问的支持!”
荣光与压力并存,荣誉的背后是更加艰巨的挑战。刚刚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的第十三兵团,还来不及好好抚平伤痛,就不得不再次绷紧神经,投入到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更为严酷的重生炼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