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雪元年的春天,来得比往年更早些。冰雪消融,万物复苏,连带着大梁的国运,也如同被春风拂过的原野,显露出勃勃生机。边境在三路大军的威慑与新帝强硬的外交手腕下,终于达成了暂时的和议,为这个新生王朝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金陵城,这座承载了太多悲欢离合的帝都,也仿佛洗去了往日的沉疴,焕发出新的活力。市井喧嚣,商旅往来,学堂里传来朗朗书声,一切都透着股欣欣向荣的气息。
这一日,新帝萧景琰于宫中设下简单的家宴,参与者寥寥,仅有言侯、蒙挚、霓凰(自南境短暂回京述职)、以及一身常服的林清辞与跟在她身旁的飞流。没有繁琐的礼仪,没有刻板的规矩,更像是故友小聚。
酒过三巡,气氛渐渐融洽。蒙挚嗓门洪亮,说着军中趣事;言侯捋须微笑,偶尔插上几句精辟的点评;霓凰卸下戎装,眉宇间虽仍有英气,却也多了几分柔和,与林清辞低声交谈着南境风物。
萧景琰坐于主位,看着眼前这一幕,冷峻的眉眼间难得地染上了几分暖意。他举起酒杯,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林清辞身上。
“今日并无君臣,只有故交。”他声音沉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大梁能有今日局面,仰赖诸位鼎力相助。这一杯,敬诸位,也敬……所有为此付出的人。”
众人皆举杯,一饮而尽。杯中酒液辛辣,却仿佛带着新生的甘醇。
言侯放下酒杯,看向林清辞,眼中带着长者般的温和与一丝探究:“林姑娘,如今朝局初定,四海渐安,不知姑娘日后有何打算?”他虽不知林清辞具体来历,却也隐约猜到这位女子非同寻常,与国运息息相关。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林清辞身上。
林清辞微微一笑,笑容清浅,却带着一种安定人心的力量。“此间山河甚好,清辞暂无他念。只愿尽绵薄之力,看顾这万家灯火,岁岁平安。”
她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平淡的陈述,却让在座众人心中一定。萧景琰更是深深看了她一眼,紧绷的唇角微微上扬,一切尽在不言中。
霓凰笑道:“如此甚好!有清辞在,我这南境守将,也能更安心些。”她话中似有所指,引得蒙挚哈哈大笑,连言侯也莞尔。
飞流安静地坐在林清辞下首,专注地吃着面前的糕点,仿佛周遭的一切都与他无关,却又奇异地融入这氛围之中。
宴席散去,月色正好。
萧景琰与林清辞并肩,缓步登上宫中最高的观星台。夜风拂面,带着初春的微凉。脚下,是沉睡中的金陵城,万家灯火与天上星辰交相辉映。
“记得去年此时,我还只是靖王,前途未卜,身边危机四伏。”萧景琰望着远方,语气中带着恍如隔世的感慨,“而今……”他没有说下去,但那份沉重与责任,不言而喻。
林清辞站在他身侧,衣裙在夜风中微微飘动。“陛下已做得很好。”
萧景琰转过头,目光灼灼地看着她,那眼神不再仅仅是帝王的审视,更带着属于萧景琰本人的、毫无保留的信任与依赖。“若非有你,我走不到今日。这江山,有你一半。”
林清辞迎上他的目光,摇了摇头:“江山是陛下的,是万民的。我只是一介守护者,职责所在。”
“于我而言,不同。”萧景琰语气坚定,“清辞,我知你志不在此宫墙之内,你有你的天地。我只望,无论你行至何方,这大梁,始终是你的归处。我萧景琰,永远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这不是情话,却比任何情话都更显厚重。这是一个帝王,一个男人,所能给出的最郑重的承诺。
林清辞心中动容。她看着眼前这个男人,他或许不够圆滑,不够变通,但他有着赤诚的心、钢铁般的意志,以及对她毫无保留的信任。这片山河,因他而有了不一样的温度。
“好。”她轻声应道,如同一个郑重的誓言。
她伸出手,并非与他相握,而是虚按向脚下的万里河山。体内三相星辰自然流转,周身泛起柔和而纯粹的金色光晕,与这方天地的气息水乳交融。那光晕并不刺目,却仿佛蕴含着无尽的生机与希望,照亮了观星台的一角,也映亮了萧景琰深邃的眼眸。
他看着她,如同仰望夜空中的北辰,遥远,却是指引方向的光。
两人不再言语,只是静静地立于高台之上,一个玄衣龙纹,威仪初显,一个素衣流光,超凡脱俗。一个守护着社稷黎民,一个守护着此界山河。道路虽略有不同,目标却是一致。
夜色渐深,星河低垂。
林清辞能感觉到,大梁的国运正在稳步复苏,万民的信念如同涓涓细流,不断汇入国运长河,也滋养着她的守护者之力。前路或许还有风雨,窃运阁主的威胁如同悬顶之剑,万界之中或许还有更多未知的挑战。
但此刻,站在这里,与身旁这人并肩,看着这片逐渐焕发生机的土地,她心中充满了平静与力量。
守护者的黎明,已然到来。而她的故事,在这片名为大梁的土地上,还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