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腿脚不便,也丝毫不妨碍他坐着轮椅,把华尔街那些不可一世的资本家们按在地上暴打!这才是正宗的‘华盛顿刀枪炮’!”】
朱元璋看到这里,小眼睛里闪过一丝精光,带着几分欣赏和怀疑:“哦?真有这么厉害?”
他老朱对付贪官豪强手段也狠,但对这种针对巨富的、系统性的“暴打”很感兴趣。
视频接着展示了一个更具体、也更显夸张的网友段子:
【“有网友戏称,那时候的华尔街资本家,就算晚上做梦捡到一百块钱,第二天一早国税局的电话就能打过来,让他乖乖上缴九十四块!”】
朱元璋一听,先是愣住,随即竟然觉得这法子不错,捋着胡子点头道:
“若真能如此......倒也是个妙法!既然钱多得花不完,收上来充盈国库,赈济贫民,修桥铺路,岂不美哉?反正他们那么多钱!”
他本质上对富可敌国的大商人并无太多好感,觉得此法甚合他意。
【“所以在资本家眼里,他妥妥的就是个‘阶级叛徒’!”】
【“但这帮家伙也只敢在心里偷偷吐槽,因为罗斯福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独裁!”】
曹操对此人的魄力亦是赞叹:“身有残缺,却能以如此雷霆手段,压制豪强,统御全局......此人之勇,不在冲锋陷阵,而在睥睨时势,破旧立新!真乃豪杰也!”
而各朝各代那些累世公卿、地方豪强、巨商大贾无不感到脊背发凉。
“幸亏......幸亏我等所处之世,无此等‘魔王’临朝!”
“九成多家财?!这与抄家何异?!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啊!”
【“在他任内,参众两院和最高法院都听他的,军警宪特一手抓,堪称‘三位一体’大总统!”】
李世民看到这里,眼神变得深邃起来。作为通过非常手段登基、又深知权力平衡重要的帝王:
“原来如此。〞
“政令畅通,司法俯首,暴力机器紧握......这才是他能够强力推行那般激进政策的根基。”
“大权在握,方能言出法随。”
黎哲也恍然大悟,在屏幕前点了点头:
“难怪他的‘新政’能成功,原来是形成了绝对的政治权威啊。这确实不是一般总统能做到的。”
【罗斯福:你说这资本家这玩意谁研究的呢?咋一打就爆金币呢?】
结合上下文,李世民瞬间就明白了这“爆金币”的损人含义,不由得失笑,摇头道:
“啧啧,此言......真损啊。”
虽然损,但他不得不承认,对于国库空虚的统治者来说,能稳定“爆金币”的群体,确实极具“吸引力”。
刘彻也是会心一笑,带着几分佩服:
“话糙理不糙。能让富商巨贾如此‘听话’地掏出钱来,此人手段,确实厉害。”
他想起了自己为了筹措军费而想尽办法的时光。
【“什么?你说你不想给?那咱们也没什么好聊的了。有什么话,跟我的FbI说去吧。”】
【说完画面出现黑衣探员形象】
王安石正为变法遇到的重重阻力而心力交瘁,看到此处,既感震撼,又心生无限向往。
“FbI?此乃其鹰犬爪牙乎?”
他喃喃自语,“若......若吾能有此等权柄,令政令无所阻,使反对之声噤若寒蝉,那新法推行,又何至于如此步履维艰......”
自己的改革若能拥有如此强大的执行力,局面将截然不同。
各朝代的帝王们 反应各异。
嬴政对此深表认同:“治大国如烹小鲜,有时便需此等雷霆手段。优柔寡断,反受其乱。”
朱元璋更是觉得找到了知音:“看看!咱就说嘛!”
“对付这些奸猾豪富,就得用狠的!跟他讲什么道理?!”
【“有形的机枪直接干碎了华尔街市场那‘无形的大手’。关键是当时的资本家连跑都没地方跑!”】
杜甫虽然对经济之事不甚了了,但也心生疑惑:“为何无处可逃?天下何其大?”
民国时期的一些人却深有体会,低声议论:
“确实啊,哪里又有真正的乐土和平安处?”
【“因为当时正好是蓝星第二次世界大乱斗时期!”】
【“他们跑出去,要么去汉斯猫小胡子那里coS肥皂,要么去慈父那边coS路灯。思来想去,还是留在鹰酱,乖乖掏钱买平安吧!”】
李世民看到这里,原本觉得那些资本家能翻云覆雨的看法有所改变,他捋须进而猜测:
“莫非,正是因这罗斯福以铁腕聚敛财力,强力干预,才使得鹰酱能积蓄力量,最终一跃成为世界霸主?”
他越想越觉得有可能,“若非此人,那些如蛀虫般的大资本,恐怕真会吸干鹰酱的国力根基。”
桑弘羊作为理财能手,看得更为深远:
“这罗斯福之法,确能在短期内极大抑制资本,充盈国库,稳定社会。”
“然......此策过于依赖其个人威权。”
“他在时,自然无虞。只怕他一旦离去,人亡政息,那些蛰伏的巨鳄必将卷土重来,变本加厉地蚕食这个国家。啧啧,福兮祸之所伏啊。”
岳飞的关注点却有些不同,他眉头紧锁:“coS......肥皂?这小胡子竟当真喜好将人......制成肥皂?!”
黎哲看完这段总结,顺手点开了评论区,果然又是人才辈出。
一条高赞评论以一首打油诗的形式出现:
【“八面威风杀气飘,个人所得全上交。
一百转我九十五,我的手段你清楚。
还有五块别乱花,晚上转我四块八。
剩下两毛你别动,明天给我留着用。
最后一毛赚不着,还得给我打欠条。
—— 美武帝 · 罗斯福”】
杜甫虽然觉得这诗格律不羁,用语俚俗,但也不由得被其中那股子蛮横霸道的气势逗乐了,捻须微笑道:
“此诗......势倒到也十足,颇能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