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麦大树不吭声,隔壁的邻居却忍不下去了。
这会儿正是饭点,隔壁的麦家正围着桌子吃饭,李老太的污言秽语顺着墙缝飘过来,麦家婆婆当即放下筷子,搬了个凳子踩上去,扒着墙头就朝对面骂:“李老婆子!你发什么疯?大晚上的嚎丧呢?老而不死是为贼,你再吵吵,老娘就拿针把你嘴封上,让你好好长长记性!知道什么时候应该闭嘴!”
李老太是怕这个同族的老婆子,年轻的时候是出了名的泼辣,自己就被她打过,且现在要是上手,那家的儿媳妇都会上场,姜氏也指望不上,自己根本不是对手,只能悻悻地闭了嘴,嘴里嘟囔着回了屋,院里总算清静下来。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麦大树精神奕奕的起来,将自家的鸭子挨个过秤,然后送到麦大江家。
麦大江拉着麦阿福和鸭子,带着这个月的粉条子驾驴车去县城。
到了醉仙楼后院,里面早已一片忙活的景象。
灶房里,帮厨们正“梆梆梆”地剁着菜,清水哗哗地流着,洗菜的木盆里堆得满满当当。见麦大江来了,众人都笑着打招呼:“麦大哥来啦!今天的鸭子看着真肥!”
麦大江笑着应着,把驴车停稳,就开始卸鸭子。
两个学徒帮他打下手的帮工,一个正蹲在灶边烧火,另一个守着大锅看水。
见麦大江拎着鸭子往案板走,烧火的帮工连忙起身:“麦大哥,我来帮你!”
说着就上前接鸭子,另一个则盯着锅里的水。
这边刚把鸭子处理好,那边热水就烧得冒了白汽。
几人分工明确,有的褪毛,有的开膛,有的用清水冲洗,没一会儿,十几只处理干净的鸭子就挂在了屋檐下,只等晾干后进烤炉。
可还没等麦大江生火,前厅的小二就气喘吁吁地跑往后厨,高声喊:“麦大叔!麦大叔!前厅有客人预定了一只烤鸭,说一个半个时辰后要取!”
麦大江一听,顿时喜笑颜开,手里的活计都快了几分:“好嘞!知道了!保证准时好!”有客人提前预定,说明烤鸭的名声越来越响,他干活的劲头更足了。
两个帮工也跟着高兴,其中一个心里想着:这烤鸭如果能卖得越来越好,说不定月末掌柜的还能多给发点铜板呢!
说话间,麦大江已经生好了烤炉的火,通红的木炭映着他的笑脸,后院里满是期待的热气。
昌丰村
麦大树捏着刚结算的一千二百个铜板,指尖都透着喜劲儿,一路小跑回了家,见爹娘都不在院子里。
才推开门就把铜板往小林氏手里塞:“媳妇,你看!二哥给的卖咱鸭子的钱!”
小林氏眼睛一亮,连忙接过铜板,先数了两遍,然后找出几块干净的碎布布,把铜板仔细包成鼓鼓的一包,又掀开床褥,在最里面的棉絮里掏了个小窟窿,把钱塞进去压实——这是她琢磨出的法子,之前钱放在钱匣子里,有一次被李老太趁他们不在家时翻找,藏在被褥里反而安全。
“这钱可得藏好。”小林氏拍了拍被褥,语气里满是急迫,“咱们得赶紧攒够钱,早点搬出这老宅!我是一天也不想忍了,爹娘想法设法的要钱,大哥大嫂还总在旁边煽风点火,再住下去,咱们这点家底都得被掏空!”
麦大树点点头,心里也是同样的想法。见小林氏分了三次,把钱藏在不同的被褥夹层里,他才放心地出门,去自家鸭圈查看剩下的鸭子。
蹲在圈边数了数,还剩七只,其中两只个头小,离三斤的标准还差些。
“有两只不够秤,不能给二哥送过去。”麦大树回到屋,跟小林氏商量,“我想着去找丰收兄弟,他家也养了鸭子,我跟他商量商量,压压价,把他家的好鸭子一起收了,凑够数。”
小林氏想了想,点头同意:“行,丰收是个实诚人,他家了的人也不错,跟你关系又好,应该能成。你们悄悄说,别让旁人知道这事。”
麦大树知道媳妇的意思,板着脸出门了,上次就是乐滋滋的出门,让老娘知道自己手中有钱,闹得自己和林氏吵架。
当天傍晚,麦大树就揣着钱去找了麦丰收。
麦丰收家的鸭圈里的鸭子基本都达标了,听麦大树说想一起收鸭子,还愿意以一百一十文一只的价格买,麦丰收顿时乐了,这价格跟拿去县里集市摆摊卖还多,还不用自家忙活。
麦丰收笑着跟麦大树说话:“大树兄弟,你这价格实在!”麦丰收拍着他的肩膀,“就按你说的来,我这就把鸭子逮出来过秤!”
两人趁着天色暗,偷偷摸摸地过秤、给钱,谁也没声张。麦大树提着鸭子回家,小林氏一看凑够了数,脸上的笑意就没断过。
没过几日,麦大树把村里几个相熟人家的鸭子收得差不多了,收鸭子的事才悄悄在昌丰村传开。这下不用麦大树上门,每天天刚亮,就有村民赶着鸭子往他家跑。
“大树啊,在家吗?”这天一早,村民麦老栓就提着两只肥鸭站在院门口,脸上堆着笑,“我家这两只鸭,都快四斤了,你看看够不够秤?”
麦大树连忙迎出来,搬过秤:“老栓叔,您这鸭看着就肥!我给您称称。”说着把鸭子挂在秤钩上,“您看,三斤八两,够标准!一百文一只,您看行不?”
麦老栓盯着秤杆,见秤砣压得稳稳的,连忙点头:“行!怎么不行?比我去县上卖划算多了!大树啊,多亏你给咱村找了这好活计!”
正说着,又有个妇人领着孩子,抱着一只鸭子过来:“大树兄弟,我家这鸭也够秤,你给看看?我家还等着用这钱买粮吃呢!”
麦大树笑着接过鸭子:“嫂子放心,保证给您称得准准的!”
院里一下子热闹起来,此起彼伏的说话声、鸭子的叫声混在一起,麦大树忙着称鸭、给钱,小林氏则在一旁帮忙记账,两人脸上都满是干劲,离搬出老宅的日子,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