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1年4月,“乡村振兴直播项目”落地满半年。一份来自项目组的阶段性成果报告显示,该项目已覆盖云南、甘肃、四川、贵州、陕西等5省10个县,累计开展助农直播286场,带动芒果、古树蜂蜜、马铃薯粉条、彝族刺绣等23类农产品销售额达1.8亿元,较项目落地前增长300%,直接惠及农户4200余户,户均年增收突破3万元。凭借亮眼的成果与可复制的模式,该项目案例被云南澜沧县、甘肃通渭县等多地方政府纳入“乡村振兴示范案例”,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学习,成为“直播赋能乡村振兴”的标杆。
回溯项目落地的半年历程,团队始终遵循“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的核心思路,针对10个县的产业特色与痛点,构建“培训+供应链+流量+品牌”四位一体的帮扶体系,确保项目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在前期调研阶段,项目组用2个月时间走遍10个县,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产品特点:云南澜沧县的热带水果面临“保鲜期短、品牌辨识度低”问题,甘肃通渭县的杂粮遭遇“物流成本高、销售渠道窄”困境,四川凉山昭觉县的非遗手作则因“缺乏推广、无人知晓”滞销。基于这些调研结果,项目组为每个县定制差异化方案,避免“一刀切”的帮扶模式。
“主播培训”是项目落地的基础。项目组联合地方文旅部门,在10个县开展“3期农村主播专项培训”,累计培养210名本土主播,其中180人成功开启直播事业,成为家乡特产的“代言人”。培训课程不仅涵盖直播话术、合规知识等基础内容,还结合各县产业特色增设“定制化模块”:为澜沧县学员开设“热带水果直播保鲜技巧”课程,教授如何通过直播展示水果新鲜度、如何与冷链物流衔接;为通渭县学员设计“杂粮礼盒组合与营销”课程,指导他们将单一农产品包装成高附加值礼盒;为昭觉县学员打造“非遗手作故事传播”课程,帮助他们挖掘刺绣、漆器背后的文化内涵。学员岩温在澜沧县培训后,通过“茶园直播+蜂蜜酿造过程展示”的模式,单场直播销售额突破80万元,带动周边12户蜂农增收,他感慨道:“以前只会养蜂,不知道怎么卖,培训后才明白,把养蜂的故事讲给网友听,大家才会相信我们的蜂蜜是好东西。”
“供应链升级”是项目可持续的关键。针对10个县普遍存在的“仓储不足、物流不畅”问题,项目组联合陆时衍公司搭建“县域级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在每个县建立1个“农产品仓储保鲜中心”,配备冷链冰柜、分拣设备与质检实验室,将澜沧县芒果的保鲜期从7天延长至30天,通渭县杂粮的保质期延长至6个月;与顺丰、京东物流合作,开通“助农直播专线”,将农产品物流成本降低25%,云南至北京的运输时效从5天缩短至3天;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为每类产品贴上专属二维码,消费者扫码可查看产地、种植过程、质检报告,解决“信任难题”。在澜沧县仓储中心,负责人介绍:“以前农户卖芒果要自己找收购商,价格被压得很低,现在通过仓储中心统一分拣、包装、发货,不仅卖得贵,还能卖到全国,农户的积极性高多了。”
“流量扶持”与“品牌打造”则为农产品打开市场。项目组在抖音、快手、淘宝直播等平台为10个县开设“乡村振兴专区”,每月投入500万元流量资源,扶持农村主播成长;策划“县域特色农产品节”,如“澜沧芒果节”“通渭杂粮节”“昭觉非遗节”,通过“县长+农村主播+苏清颜”的联动直播模式,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在“澜沧芒果节”期间,3场专场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达1200万,带动芒果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澜沧芒果”的品牌搜索量同比增长500%;“昭觉非遗节”则让彝族刺绣销售额从每月10万元跃升至80万元,50余名彝族妇女通过直播实现“居家就业”。
项目成果不仅体现在销售额的增长上,更改变了10个县的产业生态。在云南景迈山,茶农们从“单打独斗”转向“合作社+直播”模式,成立了12个茶叶直播合作社,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在甘肃通渭县,杂粮种植户与加工企业合作,开发出杂粮饼干、杂粮粥等深加工产品,通过直播推向市场,附加值提升3倍;在四川凉山昭觉县,非遗手作传承人开设“直播培训班”,培养了80名年轻刺绣主播,让传统工艺焕发新生。通渭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在接受采访时说:“‘乡村振兴直播项目’不仅帮我们卖了农产品,更让我们找到了一条‘产业升级+农民增收’的路子,现在全县都在学习这个模式,计划明年再培养300名农村主播。”
因成果显着,该项目案例被多地方政府纳入“乡村振兴示范案例”。云南澜沧县将项目经验整理成《直播助农工作手册》,在全省16个州市推广;甘肃通渭县举办“乡村振兴直播项目现场观摩会”,邀请周边10个县的代表实地考察仓储中心、农村主播直播间,学习复制经验;贵州省乡村振兴局还与清颜工作室签订合作协议,计划2031年在贵州15个县引入该项目模式。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评价:“该项目通过‘培训赋能、供应链保障、流量扶持’,构建了可复制、可持续的直播助农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接地气、能落地’的解决方案。”
截至2031年4月底,“乡村振兴直播项目”已在10个县形成“农户+合作社+直播+供应链”的完整产业链,农产品销售半径从“县域内”扩展至“全国”,农村主播月均收入从2000元提升至8000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加入直播助农行列。苏清颜在项目总结会上说:“半年300%的销售额增长,不是终点,而是乡村振兴的新起点。未来,我们会继续优化项目模式,帮助更多县的农产品走出大山,让更多农民通过直播实现增收致富,让乡村振兴的种子在更多土地上发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