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县委大楼的玻璃窗,洒在走廊的地板上,反射出温暖的光。季秋水正快步走向会议室,手里抱着一摞文件。
昨天,她刚收到县委办的正式通知:经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季秋水同志不再兼任综合科科长职务,专心担任县委督查室主任(正科级)。这意味着她可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督查工作中,不用再分心处理综合科繁杂的日常事务。
\"季主任,恭喜啊!\"路过的同事纷纷向她祝贺。
季秋水微笑点头,心里却很清楚,这个任命不仅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督查室的工作越来越受重视,她必须拿出更多实实在在的成绩,才能不辜负组织的信任。
上午的例会结束后,季秋水回到办公室,开始审阅刚送来的《全县低收入增收督查报告》。这份报告由农业局牵头,各乡镇配合完成,是衡量全县脱贫成果的重要依据。
她的目光很快停留在一组数据上——农业局上报的\"脱贫户人均增收1500元\",与各乡镇汇总的\"人均增收1200元\"之间,存在300元的差距。
\"小王,你过来一下。\"季秋水招呼道。
督查室干事小王快步走来,\"季主任,有什么问题吗?\"
\"你看这里,\"季秋水指着报告,\"农业局的数据比乡镇汇总高了300元,这是怎么回事?\"
小王看了看,不以为意地说:\"哦,这个啊,我问过农业局的人,他们说是统计口径不同。县里加了'产业分红预估',而乡镇只算了'实际到账'的收入。\"
\"差300元不算多,反正都是增长,没必要纠结这个吧?\"小王补充道,\"再说了,这样的统计差异在各地都很常见。\"
季秋水眉头微蹙,\"小王,督查数据不是'面子工程',是'民生答卷'——你多算一分虚假增收,就可能掩盖一个脱贫户的真实困难,误导上级决策。我们必须弄清楚这300元的来龙去脉。\"
当天下午,季秋水就带着小王,直奔农业局了解情况。
农业局局长赵国华(王德海双规后,新任命的农业局局长)热情接待了他们,\"季主任,欢迎欢迎!您是为那份低收入增收报告来的吧?\"
季秋水点头,\"赵局长,我们发现贵局的数据与乡镇汇总有300元的差距,想了解一下具体情况。\"
赵国华早有准备,\"哦,这个问题啊,我们已经向督查室解释过了。县里的数据包含了'产业分红预估',而乡镇只统计了'实际到账'。这是统计口径的差异,很正常。\"
\"为什么要把'预估'算进去?\"季秋水追问。
\"季主任您也知道,\"赵国华压低声音,\"今年市里要评选'脱贫成果巩固先进县',我们的数据漂亮一点,机会就大一些。再说了,这些产业分红都是板上钉钉的事,只是发放时间问题,提前算进去也无可厚非。\"
季秋水的表情变得严肃,\"赵局长,数据的真实性比漂亮更重要。我们督查室需要核实一下这些'预估分红'的实际情况。\"
赵国华脸上闪过一丝不悦,但很快恢复笑容,\"当然,当然,欢迎督查室核实。不过季主任,您也知道,现在基层工作不容易,有些事情还请您多理解。\"
第二天一早,季秋水和小王就出发前往各乡镇进行抽访核实。他们选择了三个有代表性的乡镇:五麻镇、瞿塘镇和青山乡。
第 83 章:督查数据的 “较真到底”(调研深化版)
一、五麻镇的 “分红迷雾”
第一站是五麻镇,车子刚驶进镇域,路两旁的稻田就映入眼帘。正值秋收时节,金黄的稻穗压弯了稻秆,几位农民正弯腰收割,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镇政府是栋翻新的两层小楼,门口挂着 “脱贫攻坚先进单位” 的牌匾,镇党委书记周明早已在门口等候,手里攥着一份厚厚的《低收入增收台账》,指尖微微泛白。
“季主任,一路辛苦!” 周明迎上来,笑容有些僵硬,“您要了解的低收入增收情况,我们都按要求统计好了,绝对没问题 —— 您看,这是各乡镇的汇总表,每一笔收入都有记录。” 他说着就想递台账,却被季秋水抬手拦住了。
“周书记,台账我们回头看,今天想先随机走访几户脱贫户,听听他们的实际情况。” 季秋水的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拒绝的坚定。周明的笑容僵了一下,连忙点头:“应该的应该的,我陪您去!”
他们先去了李大叔家。李家在村东头,是栋白墙黛瓦的小平房,院子里晒着刚收割的稻谷,墙角堆着几袋饲料 —— 那是政府帮扶的养殖项目物资。李大叔正光着膀子劈柴,古铜色的胳膊上满是肌肉,看到镇干部带着县里领导来,连忙放下斧头,在围裙上擦了擦手,略显局促地招呼:“领导快进屋,我去烧开水!”
堂屋里摆着一张旧方桌,桌角有些磨损,墙上贴着孙子的奖状。季秋水坐下后,没有直接谈收入,而是先问起了养殖情况:“大叔,您家的猪养得怎么样?今年能出栏几头?”
提到养猪,李大叔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好着呢!政府给的猪仔壮实,技术员每月都来指导,预计年底能出栏 3 头,能卖不少钱!还有合作社的事,我入了股,说是年底有分红,就是现在还没见着钱。”
“那您知道分红大概有多少吗?” 季秋水顺势问道。
李大叔挠了挠头,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合作社的人说,大概能有一千多块吧。不过他们也说了,得等合作社的农产品卖完了才有钱分,得到年底。怎么,领导,这个分红现在就算进我们的收入里了?”
季秋水心里一沉,面上却不动声色:“我们就是了解情况。大叔,您家今年除了养猪和可能的分红,还有其他收入吗?”
“有!我在村里的公益性岗位干活,每月有 800 块,我老伴在村卫生室帮忙,每月也有 500 块。加上卖稻谷的钱,比去年强多了!” 李大叔掰着手指头算着,眼神里满是对生活的期待,“就是盼着年底分红能早点到账,想给孙子买个新书包。”
离开李大叔家,他们又去了村西头的王大妈家。王大妈家是易地搬迁户,住的是政府统一建的安置房。一进门,就看到王大妈正坐在缝纫机前缝补衣服,桌上放着一碗没吃完的咸菜稀饭。
“大妈,您家今年的收入怎么样?” 季秋水轻声问道。
王大妈叹了口气,放下手里的活:“收入是比以前好点,我儿子在外打工,每月能寄回两千块。就是合作社的分红,说了大半年了,到现在还没给。上次镇里统计收入,问我有没有分红,我说没有,他们却说‘先算上,年底肯定有’。我这心里也犯嘀咕,没拿到手的钱,怎么能算收入呢?”
她指了指墙上的日历,上面用红笔圈着几个日期:“这是我记的合作社开会的日子,每次都说快了快了,可就是见不到钱。我年纪大了,身体不好,想留点钱看病,要是分红一直拖着,我这心里也不踏实啊。”
小王在一旁默默记录,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格外清晰。他抬头看向季秋水,眼神里满是震惊 —— 原本以为 “统计口径差异” 只是小事,没想到背后竟是老百姓 “没拿到手的分红被提前算入收入”。
周明在一旁脸色越来越难看,尴尬地解释:“季主任,这…… 这都是合作社的问题,我们镇里也是按农业局的要求统计的,没敢多算。”
季秋水没有接话,只是拍了拍王大妈的手:“大妈您放心,我们会帮您问问分红的事,有消息了跟您说。”
二、瞿塘镇的 “账本秘密”
第二站是瞿塘镇,车子刚停在镇财政所门口,就看到会计刘敏站在门口张望。她穿着一身深蓝色的工作服,戴着黑框眼镜,手里抱着一个厚厚的账本,看到季秋水一行人,连忙迎上来:“季主任,您来了。”
“刘会计,我们想看看产业分红的发放记录,麻烦你配合一下。” 季秋水开门见山。
刘敏的眼神闪烁了一下,抱着账本的手紧了紧:“季主任,这个…… 需要镇领导批准吧?我只是个会计,没权限随便拿账本给人看。”
季秋水拿出督查证件,递到刘敏面前:“刘会计,我们是县委督查室的,依法依规开展督查工作,查看资金发放记录是我们的职责。如果有问题,你可以现在给镇领导打电话确认。”
刘敏犹豫了几秒,最终还是叹了口气,带着他们走进财政所的档案室。档案室里堆满了文件柜,空气中弥漫着纸张的霉味。刘敏打开一个铁皮柜,拿出一本泛黄的账本,翻到 “产业分红发放” 那一页:“季主任,您看,这就是我们的记录。”
季秋水凑过去,仔细看着账本上的记录 —— 每一户的姓名、身份证号、分红金额都写得清清楚楚,金额从 800 元到 2000 元不等,合计有 56 万元。但她注意到,“发放日期” 那一栏大多是空着的,只有少数几户写着 “已预支”。
“刘会计,这些分红实际发放了多少?” 季秋水指着空白的 “发放日期” 问道。
刘敏压低声音,凑近季秋水,语气里满是无奈:“季主任,实不相瞒,大部分都没发。上个月农业局的人来督查,让我们把‘预估分红’都加上,说这样全县的人均增收数据能好看点,有助于评选‘脱贫成果巩固先进县’。我们镇领导也没办法,只能照做。”
“那账本上这些金额是怎么来的?” 小王忍不住问道。
“都是合作社报上来的预估数,说是年底能分到这么多,但现在合作社根本没钱。” 刘敏苦笑,“我们基层也不容易,上面要‘数据漂亮’,下面要‘实事求是’,夹在中间太难做人了。上次有个大爷来问分红,我说‘账本上已经算进去了’,大爷说‘账本上有,我口袋里没有啊’,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
季秋水拿起账本,手指轻轻拂过那些空白的 “发放日期”:“刘会计,你有没有想过,这些空白的日期背后,是老百姓的期待?他们盼着分红过日子,我们却把没到手的钱算进收入,这不是骗他们吗?”
刘敏的眼圈红了:“季主任,我知道不对,可我只是个会计,上面怎么说,我就怎么做。要是我不按要求统计,镇领导要受批评,我也可能丢工作。我家里还有两个孩子要养,实在没办法啊。”
离开财政所时,正好遇到几个来问分红的村民。他们围着季秋水,七嘴八舌地说:“领导,我们的分红什么时候能发啊?”“是不是被人挪用了?”“我们等着钱给孩子交学费呢!”
季秋水耐心地安抚他们:“大家放心,我们一定会查清分红的情况,尽快给大家一个答复。”
看着村民们渐渐散去的背影,小王的心情格外沉重:“科长,我以前总觉得数据只是数字,没想到背后关系着这么多老百姓的生计。我们要是不较真,老百姓的希望就落空了。”
季秋水点点头:“所以我们必须把数据核实清楚,不仅是对县委负责,更是对老百姓负责。”
三、青山乡的 “两难困境”
第三天,他们去了青山乡。青山乡是个山区乡,路不好走,车子在蜿蜒的山路上颠簸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达。乡长孙伟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脸上带着几分疲惫,看到季秋水一行人,连忙说:“季主任,您可算来了!关于分红的事,我正想向您汇报呢。”
在乡办公室里,孙伟拿出一份合作社的财务报表,叹了口气:“季主任,我们乡的合作社是去年成立的,主要种高山蔬菜。本来今年行情不错,能有不少分红,可没想到夏天一场暴雨,把蔬菜都淹了,损失惨重。现在合作社账上根本没钱,分红的事只能拖着。”
“那农业局要求你们统计‘预估分红’时,你们为什么不说明情况?” 季秋水问道。
孙伟苦笑:“怎么没说?我跟农业局的人说了好几次,可他们说‘先按预估数算,等以后有钱了再补’。还说要是我们乡拖了全县的后腿,年底考核要受影响。我也是没办法,一边是老百姓盼着分红,一边是上级要‘漂亮数据’,我夹在中间,真是左右为难。”
他拿出手机,打开一个村民微信群,里面满是村民问分红的消息:“您看,每天都有村民问我分红的事,我都不敢回复。有个大爷,儿子在外打工摔断了腿,就盼着分红治病,我每次见到他,都觉得对不起他。”
季秋水和小王跟着孙伟去了合作社的蔬菜基地。基地里的大棚大多已经坍塌,只剩下几根生锈的钢架,地里长满了杂草。几位村民正在地里清理杂草,看到孙伟带着人来,纷纷围上来。
“孙乡长,我们的分红什么时候能给啊?” 一位中年汉子问道,“我家孩子明年要上大学,就等着这笔钱交学费呢!”
孙伟的脸涨得通红,支支吾吾地说:“大家再等等,合作社正在想办法……”
“等?我们都等了大半年了!” 另一位村民激动地说,“当初让我们入股,说年底有分红,现在倒好,钱没见到,连个说法都没有!是不是你们把钱挪用了?”
季秋水连忙上前安抚:“大家别激动,我们是县里督查室的,这次来就是为了查清分红的事。合作社遇到了困难,我们会帮着一起想办法,争取尽快给大家一个交代。”
村民们的情绪渐渐平复下来,但眼神里的失望却难以掩饰。一位老大娘拉着季秋水的手,眼眶通红:“领导,我们信你。你一定要帮我们问问,我们这些农民,就靠这点钱过日子啊。”
离开青山乡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车子在山路上行驶,小王看着窗外的夜色,轻声说:“科长,我现在才明白,基层干部真的不容易。他们不是故意要造假,是被‘数据压力’逼得没办法。”
季秋水点点头:“所以我们督查,不仅要查问题,还要帮基层解决问题。农业局只想要‘漂亮数据’,却没考虑到合作社的实际困难,没考虑到老百姓的期待。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真实情况反映上去,让数据回归真实,让老百姓的利益得到保障。”
回到县城后,季秋水连夜整理了抽访记录 ——12 户脱贫户的访谈录音、合作社的财务报表、村民的诉求清单,还有现场拍摄的照片,满满当当装了一个档案袋。她看着这些材料,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数据回归真实,给老百姓一个交代。
第二天一早,季秋水就带着这些材料,再次来到农业局。这一次,她没有再给农业局 “解释的机会”,而是直接把材料摊在局长赵国华面前,语气坚定:“赵局长,这是我们在三个乡镇的调查结果。老百姓没拿到手的分红,被你们提前算入收入,这不是‘统计口径差异’,是数据造假!”
赵国华看着材料,脸色从红变青,最终叹了口气:“季主任,我承认,我们错了。我们也是为了县里的荣誉,没想到会造成这么大的影响。我现在就组织人员重新统计,按‘实际到账’的原则,修正数据。”
季秋水看着赵国华,语气缓和了一些:“赵局长,荣誉固然重要,但老百姓的信任更重要。数据可以不完美,但不能不真实。我们现在修正数据,虽然可能影响评选,但能保住老百姓的信任,这才是最重要的。”
赵国华点点头,拿起电话:“我现在就通知各乡镇,重新统计低收入增收数据,务必保证真实准确!”
看着赵国华忙碌的身影,季秋水心里松了一口气。她知道,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帮合作社解决困难,让老百姓尽快拿到分红,让 “真实数据” 背后,是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一周后,农业局重新提交了《全县低收入增收督查报告》。新的报告显示,全县脱贫户人均增收为1180元,比最初的1500元少了320元。
季秋水在审核通过后,在报告的末尾加了一段批注:
\"数据可以不完美,但不能不真实——1180元的真实增长,比1500元的虚假数字更有说服力。所谓'真实',不是追求'漂亮数字',是敢于暴露'不完美'——老百姓要的不是'纸上增收',是'口袋里的真金白银'。\"
她把修正后的报告送到县委书记李建国办公室。李建国看完后,连连点头,\"做得好,秋水!你这股'数据较真'的劲,保住了咱们县的'诚信招牌'。\"
几天后,市脱贫攻坚督查组来到渝复县检查工作。当他们看到这份修正后的报告时,给予了高度评价,\"渝复县不搞数据造假,实事求是反映成果,这种做法值得全市学习!\"
督查组还决定把这份报告作为\"真实督查\"的范本,印发给全市各县区参考。
这天下午,小王拿着修正后的报告,来到季秋水办公室。
\"科长,我想跟您谈谈。\"小王的表情有些凝重。
季秋水放下手中的工作,\"怎么了,小王?\"
\"以前我总觉得'数据差不多就行',没必要太较真。\"小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通过这次事件,我才明白,差一分钱都是对老百姓的不负责。\"
季秋水欣慰地笑了,\"小王,你能有这样的认识,说明你已经真正理解了督查工作的意义。记住,我们的工作不是为了追求表面的完美,而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让老百姓受益。\"
她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外面的景色,\"督查工作就像一盏灯,照亮的是真相,温暖的是民心。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盏灯一直亮下去。\"
小王重重地点了点头,\"科长,您放心,我一定会记住今天的教训,做一个较真、负责的督查人。\"
随着\"真实督查\"范本在全市推广,渝复县督查室的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季秋水也接到了更多重要的督查任务。
这天,她正在办公室整理材料,李建国书记突然来访。
\"秋水,有个重要任务要交给你。\"李建国的表情严肃,\"市里准备在我们县试点'智慧督查'系统,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督查效率和精准度。我想让你牵头负责这个项目。\"
季秋水有些意外,\"李书记,这是对我们督查室的信任,我们一定全力以赴!\"
李建国满意地点头,\"我相信你们的能力。记住,技术是手段,真实是灵魂。无论工具如何先进,我们督查工作的初心不能变——为老百姓办实事,为县委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送走李书记后,季秋水站在窗前,思绪万千。她知道,这又是一个新的挑战,也是一个新的机遇。
\"小王,召集大家开会!\"季秋水转身对门口的小王说道,\"我们有新的任务了!\"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的脸上,照亮了她坚定的眼神。季秋水知道,她的督查之路还很长,但只要坚持\"较真到底\"的原则,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新时代,季秋水和她的团队,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每一个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