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子监迎来了一场非同寻常的集会。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大成殿前的广场上已是人头攒动。从各地赶来的学子、士绅、工匠代表们低声交谈着,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复杂的期待。
听说今日是京师来的巡察使训话?
可不是嘛,据说是皇上跟前的红人,专门来巡视新学推行情况的。
几个身着锦缎的年轻士子聚在一处,语带不屑:什么新学旧学,不过是让那些匠户子弟有了可乘之机。
辰时三刻,朱啸一身青衫登上讲台。他刻意收敛了帝王威仪,但久居上位的气度仍让广场渐渐安静下来。
诸位,他的声音清朗有力,六年前,《兴新学诏》颁布,天下震动。今日,本官奉旨南巡,就是想听听,这新学在江南推行得如何?
话音未落,一个约莫二十岁的年轻学子立即起身:巡察使大人!学生李振声,苏州府人氏。家父是木匠,若不是新学开科,学生这辈子都不敢想能进国子监!去年学生设计的改良纺机,已经在苏州的工坊投入使用!
他身旁一位年长的监生冷笑道:不过是些奇技淫巧。若论圣贤之道,你能说出几分真谛?
这话顿时在人群中激起波澜。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翰林颤巍巍站起:巡察使大人,老朽敢问,如今监生不潜心研读经义,反倒整日摆弄那些机械、算学,这还叫读书人吗?
朱啸不疾不徐地反问:老先生可还记得《周礼·考工记》?若没有工匠的奇技淫巧,我朝礼仪典制如何维系?
老翰林一时语塞。
这时,一个衣着华贵的年轻士子突然站起,语气激动:巡察使大人!学生钱文礼,家父是南京商会会首。学生苦读十年,却连续两年乡试不第!那些匠户子弟,不过学了些皮毛算学,反倒能够中举,这公平吗?
人群中响起一阵窃窃私语。钱文礼的遭遇显然触动了不少士绅子弟的心事。
朱啸目光如炬:钱生员,你既苦读十年,想必对新增的新学试题颇有心得?本官倒想请教:若有一船,载重八百石,吃水三尺,今欲增载二百石,该如何计算新的吃水深度?
钱文礼顿时面红耳赤:这、这......学生以为,科举取士当以经义为重......
是不懂,还是觉得不该懂?朱啸追问,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
这时,后排一个清瘦的学子起身答道:回大人,需先求得船体横截面积,再按载重增加比例计算,新吃水约三尺七寸五分。
答话的正是李振声。他继续道:这是格物科的基础题,在《新学算经》第二章有详解。
钱文礼恼羞成怒:不过是些匠人之术!我钱家捐资助学,为的是培养经世之才,不是这些......
钱公子!一个沉稳的声音打断了他。众人望去,竟是南京有名的丝绸商周世昌。他起身向朱啸行礼:巡察使大人见谅。老夫也是商贾出身,但以为新学大有裨益。去岁小儿运用新学算术,改良了家里的账目核算,效率提升了三成。这才是真正的经世致用啊!
这番话在商贾代表中引起共鸣。一位盐商点头道:确实,自从铺子里用了新式记账法,再也没出过糊涂账。
朱啸顺势道:诸位可知道,为何要在科举中加入新学?
一个清脆的女声从专门设立的女子实学班区域传来:因为天下需要真才实学!
说话的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女:学生林婉清,家父是药商。学了新学中的化学,我才明白许多药材的药理。若只读四书五经,能治病救人吗?
她的话引起一阵骚动。女子在国子监公开发言,这在六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钱文礼却不依不饶:巡察使大人!这些新学题目,出得偏怪,分明是为难我们这些正经读书人!
偏怪?朱啸微微一笑,那本官再问一题:若你是县官,辖内水渠年久失修,春耕在即,你是先写一篇《治水论》,还是先计算需要多少人工、多少石料,如何调配?
钱文礼再次语塞。
李振声接口道:回大人,学生上学期正好参与修缮玄武湖水利。当先测量渠长、估算土方,再按人工计算工期,同时预备石料......
他详细地说明了一套完整的水利工程方案,条理清晰,数据准确,让在场的许多老学究都暗自点头。
朱啸环视全场:现在诸位可明白了?新学不是要取代圣贤之道,而是要补其不足!若连一方水渠都治不好,谈何治国平天下?
这时,一位白发老匠人突然跪地叩首:大人!小老儿是个铁匠,按祖制,匠户子弟不得科举。是新学,让小老儿的孙子能读书做官!小老儿......感激不尽啊!
这真情流露的一幕,让在场许多人都动容了。
朱啸亲自下台扶起老匠人,对全场说道:本官知道,这六年来,有人欢喜有人愁。但请诸位想一想:是让有能力者报效朝廷重要,还是固守门户之见重要?
他回到台上,声音铿锵:今日,本官还要宣布:从明年起,将在南京设立格致书院,专攻新学。凡通过考核者,不论出身,均可入学!
这个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保守派士绅面面相觑,而平民学子们则欢呼雀跃。
演讲结束后,人群渐渐散去。钱文礼愤愤地对着同伴说:等着瞧吧,我爹已经联络了南京城的士绅,定要上书朝廷,废除这劳什子新学!
不远处,李振声却被一群年轻学子围住:李兄,你那水利算法,能否再讲解一番?
朱啸在台上看着这鲜明对比,心中了然。新旧的交锋,远未结束。但他相信,真才实学终将战胜门户之见。
就在他准备离开时,一个温和的声音响起:巡察使大人留步。
周世昌趋前低声道:老夫愿捐银五千两,资助格致书院。只求大人给商贾子弟一个公平求学的机会。
朱啸注视着他真诚的目光,缓缓点头。
改革的道路虽然艰难,但希望的种子,已经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