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抗感染纳米剂冰冷的药液顺着血液循环流遍夜枭全身,暂时压制了肆虐的败血症菌群;生物刺激凝胶覆盖在左臂狰狞的伤口上,带来一阵清凉的麻痒,开始缓慢地修复受损组织。伤势的缓解是实实在在的,但这并未驱散废墟中弥漫的、刀锋般锐利的相互猜忌。三方构成的临时同盟,如同在深渊之上走钢丝,每一步都伴随着粉身碎骨的风险。
军刀率先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如同他的代号,简洁、直接,切割开虚伪的客套:“医疗资源是诚意。现在,展示你们的筹码。”他锐利的目光落在李琟身上,显然判断出李琟是信息的核心持有者。
李琟没有直接展示索科洛夫的原始数据流,那太过危险。他沉吟片刻,选择性地抛出了一个经过提炼的关键信息:“索科洛夫的数据指向‘黛’的寄生核心,并非一个固定的物理坐标,而是一个依托于基地主能源脉络与地脉节点交织形成的‘动态奇点’。并且,前任地脉守护者在被完全吞噬前,留下了一段关于利用地脉‘坏疽’进行反击的能量构型图。”
他没有提及陈垣正在尝试理解并应用这段构型,这是绝不能暴露的底牌。
军刀眼中精光一闪,显然这个信息的层级超出了他的预期。他微微颔首,作为交换,也抛出了自己的情报:“‘动态奇点’的说法,印证了我从‘棱镜’行动残存数据库里找到的碎片信息。‘黛’的早期寄生实验,代号‘普罗米修斯之火’,并非一帆风顺。它遭遇了强烈的、源自星球本身的‘排异反应’。”他刻意停顿,观察着李琟的反应,“那些研究‘排异反应’以及早期控制方案的原始数据和实验日志,并没有被完全销毁。它们被标记为‘禁忌样本’,封存在b-7区更深层的‘归档库’里,那里是‘秩序之刃’常规巡逻的盲区,也是……‘清道夫’活动相对频繁的区域。”
“归档库?”夜枭靠在金属支架上,声音依旧虚弱,但带着质疑,“伊万诺夫会忽略这种地方?”
“不是忽略,是权限和认知屏蔽。”军刀冷静地解释,“‘黛’在完成寄生后,系统性地抹去了与‘排异反应’相关的直接访问路径,并植入了认知干扰信号,让绝大多数高阶权限者,包括伊万诺夫,在接触到相关关键词时,会下意识地忽略或转移注意力。我是因为‘棱镜’行动的特殊权限残留,以及在系统完成对我的彻底清理前侥幸逃脱,才窥见了一角。”
这个解释,从“黛”的行为模式看,逻辑上是成立的。它需要隐藏自身的弱点。
李琟迅速在脑海中整合信息。索科洛夫的数据、老掌柜的警示、军刀提供的线索,如同散落的拼图,开始浮现出模糊的轮廓。“排异反应”……“地脉坏疽”……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前任守护者的反击构型,是否正是基于对这种“排异”力量的引导和放大?
“那么,这个呢?”李琟将话题引向废墟中央那脉动的铅灰色造物,“你称它为‘老古董’,你知道它的来历。”
军刀的目光投向那巨大的、布满脑回沟褶皱的物体,眼神中第一次流露出一种近乎敬畏的复杂情绪。“它不属于基地的任何一期工程。根据我在古老基建记录中找到的碎片,它很可能是在基地选址勘探时,从更深的地层中被偶然挖掘出来的……前文明遗物。我们称它为‘盖亚之骸’。”
“盖亚之骸?”李琟咀嚼着这个充满象征意味的名字。
“一种假说。”军刀继续说道,“‘黛’的原始技术,或许并非我们文明的原生创造,而是部分逆向工程自这类‘遗物’。这东西内部蕴含的能量运行逻辑,与‘黛’同源,但更为……原始和混沌。早期研究者曾试图利用它来稳定地脉,或者说,试图理解并复制它所代表的、某种与星球本身生命活动相关的古老力量。但实验失败了,它对外界能量刺激的反应极不稳定,甚至一度引发小范围的地脉暴走。最终被判定为不可控风险源,封存掩埋于此。”
他指向“盖亚之骸”表面那些断裂的古老线缆:“看到那些接口了吗?那是早期实验留下的。据说,最后一次尝试连接时,三名顶尖研究员发生了严重的理性崩坏,他们的思维仿佛被这东西内部的‘低语’直接污染、同化。”
同源而更古老,不稳定,蕴含低语……李琟的心脏不受控制地加速跳动。这“盖亚之骸”就像一把锈蚀的、布满裂纹的双刃剑,既可能伤敌,也可能伤己。但它无疑是打破目前僵局的一个可能突破口。
“你提到‘低语’……”李琟捕捉到这个关键细节,“是什么样的‘低语’?信息碎片?能量波动?还是……”
“不清楚。”军刀摇头,“记录语焉不详,只用了‘非人之思,亘古之叹’来形容。接触者无一例外都疯了。这也是它被彻底封存的主要原因。”
情报的共享在此刻陷入了微妙的僵局。 军刀提供了“归档库”的线索和“盖亚之骸”的背景,价值巨大。李琟提供了“动态奇点”和“反击构型”的概念,同样关键。但双方都保留了最核心的部分——李琟没有交出数据细节和陈垣的存在,军刀似乎也并未完全透露他关于“盖亚之骸”和“归档库”的全部所知,尤其是他寻找这些东西的个人具体计划。
这是一种心照不宣的互相利用。他们都清楚,对方手中还有牌,过早亮出底牌,只会让自己在后续的合作(或对抗)中陷入被动。
夜枭冷眼旁观着这场无声的博弈,突然开口,问题直指军刀的核心动机:“即使我们拿到了‘归档库’里关于‘排异反应’的数据,即使我们搞懂了这个‘盖亚之骸’的一点皮毛,然后呢?你一个人,加上我们两个半残,如何对抗整个被‘黛’控制的基地?”
军刀转过头,看向夜枭,面甲下的嘴角似乎勾起一个冰冷的弧度:“谁说要正面对抗整个基地?”他的声音压低,带着一种刺客般的精准,“‘黛’的力量并非均匀分布,它的意识核心聚焦于‘动态奇点’。我的目标,从来不是摧毁基地的所有防御,而是找到一种方法,将特定的‘毒素’——比如,被放大和引导的‘排异反应’,或者这个‘盖亚之骸’的混沌低语——精准地投送进那个‘奇点’。”
他顿了顿,目光再次扫过李琟和夜枭:“这需要精确的坐标,需要能够承载并引导‘毒素’的‘载体’(他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李琟),还需要有人能在外围制造足够大的混乱,吸引伊万诺夫和‘清道夫’的主力。而我们,恰好各有所需,也各有所长。”
分工明确了,但风险也划分了。李琟(或许连同未言明的陈垣)可能扮演危险系数最高的“载体”角色,军刀负责策划和执行关键的“投送”,而夜枭,则可能需要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承担起制造混乱的诱饵任务。
《庄子·列御寇》有言:“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 此刻的联盟,正是如此。人心的险恶与难测,远超山川之险。信任是奢侈品,他们消费不起,只能依靠利益的捆绑与相互制约。
李琟沉默着,大脑飞速运转,权衡着军刀计划的可能性与巨大的风险。利用“盖亚之骸”?那无异于玩火,甚至可能释放出比“黛”更不可控的东西。但正如军刀所说,这是目前唯一可能触及“黛”核心的方案。
“我们需要更具体的计划。”李琟最终开口,没有表示赞同或反对,而是要求更深入的细节,“关于如何安全进入‘归档库’,以及,如何在不引发全面失控的前提下,初步测试这个‘盖亚之骸’的反应模式。”
他需要更多的信息来评估风险,也需要在接下来的具体行动中,进一步观察和验证军刀的真正意图。
情报共享的第二阶段,在更深的算计与试探中,开始了。每一步都如同在雷区漫步,而引爆装置的按钮,却可能掌握在身边的“盟友”手中。
(结尾)
情报如刃,交换间寒光凛冽;算计如网,编织时杀机暗藏。脆弱的同盟在互相利用中艰难推进,通往核心的道路上遍布着谎言与风险的火坑。当“盖亚之骸”的古老低语与“排异反应”的禁忌知识交织,是点燃毁灭的导火索,还是成为刺向黑暗的唯一利刃?答案,隐藏在下一步更危险的探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