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见人,多留个心眼,别掏真心
村里的王大伯,以前见着生人总爱掏心窝子。有次镇上的小贩来村里收粮食,第一次见面,王大伯就跟人说 “家里存了多少粮”“今年想卖个啥价”,还热情地留人家吃饭。结果小贩摸清了底细,故意压价,王大伯想还价都没了余地,最后亏了不少钱。
后来王大伯学乖了,再跟人第一次打交道,只说些不咸不淡的话,不轻易露自己的底。他说:“初见人,别觉得不好意思藏心思。你要是第一次就热得像团火,把啥都告诉人家,万一遇着不实在的,就是给自己挖坑,后面想填都填不上。要是觉得这人靠谱,下次再慢慢掏真心也不迟,人和人相处,本来就是有来有回的事。”
村里的人都懂:第一次打交道,谁也摸不清谁的底细。你太热情、太实在,容易被人拿捏;多留个心眼,藏几分心思,不是耍心机,是保护自己,别让自己吃了亏。
2、遇着没良心的人,别纠缠,转身就走
村里的李四,以前总觉得 “人心都是肉长的”,遇着没良心的人,也想试着 “唤醒他”。有次邻居借了他的钱,说好月底还,结果拖了大半年都不还,还说 “不就这点钱吗,至于天天要?”。李四没生气,还跟人讲道理,说 “我家里也等着用钱”,可邻居还是不还,最后两人闹得很僵,李四也憋了一肚子气。
王大伯见了,就劝李四:“没良心的人,骨子里就没长那根弦,你再怎么说、再怎么做,也唤醒不了他。别跟这种人纠缠,浪费时间还气自己,转身走了就好,别让他给你的日子添堵。”
李四听了,不再跟邻居要账,也不再跟他来往。后来邻居见李四不纠缠了,反而自己不好意思了,偷偷把钱还了回来。李四说:“中年才懂,遇着没良心的,别较劲,转身就走,才是最聪明的做法。”
3、人只听自己想听的,别傻傻 “知无不言”
村里的小周,以前在镇上的工厂上班,老板开会时说 “大家有啥想法尽管说,知无不言”。小周当真了,把工厂里 “流程太复杂”“有些老员工偷懒” 的问题全说了出来,还提了不少改进建议。结果老板没采纳,反而觉得小周 “爱挑事”,慢慢把他边缘化了。
王大伯跟小周说:“你太傻了,人都只听自己想听的,不符合自己想法的,再好的建议也听不进去。老板说‘知无不言’,不过是场面话,你还真啥都说?下次再遇到这种事,先说说别人想听的、喜欢听的,等人家愿意听你说了,再慢慢说自己想说的。”
小周慢慢懂了:跟人打交道,尤其是跟领导、跟不熟悉的人,别傻傻地啥都说。先顺着人家的心思说,再找机会说自己的想法,才能让人听进去,不然只会吃力不讨好。
4、得到了别 “惜面子”,保持 “不介意” 才能再前进
村里的赵叔,以前家里穷,啥都不在乎,一门心思赚钱。他推着小车去镇上卖菜,不怕别人笑话,也不怕累,慢慢攒了些钱,还开了家小饭馆。可开了饭馆后,赵叔就变了,怕别人说 “饭馆菜不好”,怕别人说 “自己以前是卖菜的”,做事缩手缩脚,饭馆生意也越来越差。
王大伯跟赵叔说:“你以前啥都没有,啥都不介意,才能赚到钱。现在有了点小成就,就开始惜面子,前怕狼后怕虎,咋能前进?你要是还像以前那样,不在乎别人咋说,该咋干咋干,饭馆生意肯定能好起来。”
赵叔听了,不再惜面子,亲自去后厨盯菜,还主动跟顾客聊天,问人家 “菜好不好吃”“有啥建议”。慢慢的,饭馆生意又红火了起来。赵叔说:“中年才懂,得到了别被面子绑着,保持‘不介意’的姿态,才能收获更多。”
5、不合群不是你的错,做自己才是真
村里的小芳,以前总觉得自己 “不合群”,别人一起聊家长里短,她不爱参与;别人一起打麻将,她也不感兴趣。她总怀疑自己 “有问题”,试着跟别人一起玩,可玩着玩着就觉得没意思,还特别累。
王大伯见了,就跟小芳说:“丑小鸭的世界里,天鹅都有罪。不合群不是你的错,是你跟那个群不搭。你是天鹅,就别非要往丑小鸭的群里凑,做自己才是人生的真谛。你要是总想着让别人认同你,就永远在追别人的路上;你做自己,自然会有认同你的人来找你。”
小芳听了,不再勉强自己合群,把时间花在自己喜欢的事上,看书、做手工。慢慢的,她认识了几个跟她一样喜欢手工的朋友,相处得特别舒服。小芳说:“中年才懂,做自己最轻松,也最踏实。”
6、别跟人比,比较是幸福的毒药
村里的张婶,以前总爱跟人比。见邻居家的媳妇买了新衣服,她就赶紧也买一件;见邻居家的孩子考上了好大学,她就埋怨自己的孩子 “没出息”。越比越觉得自己日子过得差,越比越不开心,天天愁眉苦脸的。
王大伯跟张婶说:“别跟人比,比较是幸福的毒药。你跟人家比,越比越觉得自己不行,越比越不幸福。每个人的日子节奏不一样,有人起点高,有人起点低,你只要专注自己的日子,一步一步往前走,就会过得越来越好。”
张婶听了,不再跟人比,把心思放在自己的日子上,种好家里的菜,照顾好家人。慢慢的,她觉得日子过得踏实又幸福,再也不愁眉苦脸了。张婶说:“中年才懂,不跟人比,专注自己的路,才会幸福。”
7、对底层人,别太实在,多留点心
村里的李四,以前总觉得 “大家都是底层人,该互相帮衬”。有次他见邻居家的孩子没钱交学费,主动借了钱,还跟人说 “不用急着还”。结果邻居不仅不还钱,还到处说 “李四有钱,借点钱不算啥”,后来还想跟李四借更多的钱。
王大伯跟李四说:“虽然扎心,但这是现实:越是底层的人,越容易被‘动物性’牵着走,跟他们打交道,得用点‘丛林法则’。你太实在、太好说话,他们不会感动,反而会觉得你好欺负,想伺机占你便宜。别跟他们透露你的隐私,也别太轻易相信他们。”
李四听了,不再跟邻居来往,也不再轻易借钱给不熟悉的人。后来邻居见李四不搭理他,也没再纠缠。李四说:“中年才懂,对有些人,不能太实在,多留点心,才能保护自己。”
8、不欠别人的,就别唯唯诺诺
村里的小周,以前总爱 “讨好” 别人。跟同事相处,啥活都抢着干;跟邻居相处,啥要求都答应,就算自己不愿意,也不好意思拒绝。结果同事把麻烦的活都推给他,邻居也总找他帮忙,小周活得特别累。
王大伯跟小周说:“你不欠别人的,就别唯唯诺诺。笑脸给多了,别人会觉得你好欺负;太好说话,别人会觉得你是没脾气的傻子。你得拿出自己的原则和底线,让别人在你舒服的范围内跟你相处,要是有人越界,就狠狠反击,这样你的人际关系才会好。”
小周听了,慢慢学着拒绝:同事再推麻烦活,他会说 “我手头的活还没干完”;邻居再提过分要求,他会说 “我办不到”。没想到,同事和邻居反而对他客气了,小周也觉得轻松了很多。小周说:“中年才懂,不欠别人的,就别委屈自己,有原则才有尊重。”
9、别信 “好人”,信利益才实在
村里的张大爷,以前总相信 “好人多”。有次网上有人说 “帮贫困孩子捐钱,能让孩子上学”,张大爷信了,捐了不少钱,结果后来发现是骗局。还有次,邻居说 “跟我一起投资,能赚大钱”,张大爷也信了,结果钱投进去就没了下文。
王大伯跟张大爷说:“别信那些嘴上的‘好人’,网上的好人多,是因为说句善良的话不用负责;现实里好人少,是因为做好人要真金白银付出。你信利益才实在,别人跟你来往,要是有利益可图,才会真心对你;要是没利益,再‘好’的人也不会帮你。”
张大爷听了,不再轻易相信 “好人”,遇到事先琢磨 “有没有利益”“对自己有没有好处”。慢慢的,他再也没被骗过。张大爷说:“中年才懂,信利益比信‘好人’实在,能看清很多人和事。”
10、别去 “舔” 别人,变好才是真吸引
村里的小李,以前总爱 “舔” 别人。见领导喜欢喝茶,他就天天给领导送茶;见同事喜欢抽烟,他就天天给同事递烟,想跟人家处好关系,让人家帮自己。可结果,领导没帮他,同事也没把他当回事,还觉得他 “没骨气”。
王大伯跟小李说:“别去舔别人,你舔人家,付出的东西只会被人家拿去舔更有用的人,人家还会嫌你给的不够。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想要让人家主动跟你来往,最好的办法是让自己变好。你变优秀了,自然会吸引别人,人家才会主动对你好。”
小李听了,不再去 “舔” 别人,把时间花在提升自己上,学技术、学管理。慢慢的,他成了厂里的技术骨干,领导重视他,同事也尊重他。小李说:“中年才懂,变好才是最好的吸引,有实力才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