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映阳难掩激动,与她的老师们再三确认,她就是北市今年的理科状元后,第一时间就回头搜寻林见椿的影子。
她的声音颤抖,“嫂子,我是北市理科高考状元。”
林见椿也为她高兴,“嗯,恭喜你,阳阳。”
恭喜你拥有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陆映阳扑到林见椿的怀里,狠狠地哭了,似是要将前尘过往狠狠地哭了出来。
两个小家伙大方地将他们的妈妈让给了小姑姑。
陆母也忍不住抹眼泪,敞开怀抱,将两人都抱在了怀里。
“妈,谢谢你。”
陆映阳扑到了陆母的怀里,陆母揉了揉陆映阳的脑袋,“傻孩子,我的傻孩子哟——”
陆悬舟差使了陆小弟回家将家里的糖果拿出来分给大家。
幸亏家里有两个小家伙,他们没少买糖果。
邻居们分了喜糖,也盼着家里以后能出个状元。
清大的乌校长和京大的老校长也闻讯赶来,他们是为了抢夺这个理科状元的。
乌校长一看是林见椿的家人,心凉了半截:他们清大看来跟这个理科状元无缘了。
京大的老校长与领导班子却不这么认为,他们京大这几年名声不好,他们一定要拿下文理双状元来翻一翻名声,让所有人知道他们京大是状元的选择!
老校长挤到前面,笑着与陆映阳道喜,然后就道明了来意:“陆同学,我是京大的校长,我代表京大邀请你加入我们京大,所有专业任你选择。”
陆映阳对京大没什么好印象,要不是京大原来的那个校长,她嫂子也不能离家四年多,还一个人生下两个小侄子。
她这个人心眼小得很,做不到像君子那样子忘了过往恩怨,她就是个记仇的小女子。
陆映阳米神色淡淡,“抱歉,我已经决定报考华一所附属大学。”
老校长急了:“华一所附属大学只是一个建校五年的新学校,怎么跟我们百年名校相比?”
老校长的学生也劝道:“是啊,陆同学,我们京大的分数线也比华一所附属大学高两分,从录取分数线就能看出来我们京大比华一所附属大学好。”
陆映阳抿了抿唇,声音里有任性的不悦:“那你们京大有研究生院吗?未来我的学业规划是本科毕业后还要继续深造的。”
老校长噎了一大口,他们京大没有研究生院!
林见椿笑眯眯地道:“京大没有研究生院,我们华一所附属大学有!只要陆映阳同学报考我们华一所附属大学,专业任选,本硕连读。”
陆映阳抓着林见椿的胳膊,“林院长,我愿意!现在能不能签协议,我怕报考华一所附属大学的状元太多,万一你们华一所附属大学要反悔。”
老海同志适时地拿出了笔纸,偷偷地塞给了陆映阳。
陆映阳都惊了,“爸,你咋准备了笔纸?”
老海同志勾了勾嘴角,笑容里深藏着老年人的智慧:“我早跟人打听过了,去年的状元都是遭到了清大和京大的抢夺的。”
这回陆小弟都好奇了,“你咋知道咱阳阳能考中状元?”
老海同志:“我不知道啊,我就是带着以防万一。咱们阳阳那么努力,万一阳阳能考了状元了呢。”
陆映阳乐了,她从来不知道以防万一是这么用的。
“林院长,快写个协议。”
林见椿当即就写了,还签下了自己的大名。
刚签完,谷鹏云和后勤主任他们也闻讯来了,带来了附属大学的公章。
后勤主任乐了,没想到北市理科状元竟然是自家人。
京医医院的胡校长道:“陆映阳同学是我们京医附属学校的学生,是我们京医家属院里第一个状元,我们医院决定给陆映阳同学一千元奖励!往后,每一个状元,都可以奖励!”
“哇!!!”所有人都恭喜陆映阳。
陆小弟羡慕极了:“阳阳就读了几年书,私房钱一下子就比我多了!”
陆悬舟在一旁泼冷水:“这叫书中自有黄金屋,谁让你当初不肯念书。”
陆小弟哼唧一声,“我已经晚了,哥,你管管你俩儿子吧,天天就知道满院子瞎玩。”
这边热闹着,京大的老校长却没那么高兴。
见陆映阳没戏,只能不甘地放弃去找文科状元。
可等他们到了文科状元的家里的时候,文科状元已经跟清大的乌校长签了协议了。
又过了两天,所有高考成绩都发放。
林能荣的成绩也出来了,足够报考华一所附属大学的五年医学连读。
因为华一所附属大学的医学专业是新设立的,又是五年连读,劝退了不少家境普通的学生。这也导致了这一专业的分数线并不高。也算是被林能荣捡漏了。
而贺风刚刚够华一所附属大学的分数,自然也报考了华一所附属大学。
方家人买了不少东西来感谢林见椿最后的补课,贺风说要不是因为林见椿,他一定没考得那么好。
为此,方家人还特意请了陆家和林家人一起去外面的饭馆吃饭,也算是联络感情。
林见椿极擅长给人补课的消息不知道怎么的传了出去,有不少人拐着弯儿来打听林见椿的补课费。
还有不差钱的人家,直言只要林见椿愿意给他们家孩子补课,补课费随便开。
都是拐着弯儿有点儿关系的人家,答应谁都不好,吓得林见椿躲去了研究所暂避风头。
等到8月初,华一所附属大学的研究生院和医学院全部竣工。
按照华一所附属大学的老惯例,所有的桌椅和宿舍的上下铺都是研究所的工程师和研究所亲自焊制的。
潘局带着领导们来检查,再次表扬了林见椿在教育这一块从不含糊,校园设施一流,还建了一个风雨连廊。下雨天,学生们也能从容地上下学。
8月15日,华一所召开了第三次交流会。
曾经帮过林见椿的单位都被邀请来了,大家共聚一堂,把酒言欢。
林见椿一一表达了自己的感谢, 也一一了解了他们单位的发展和瓶颈。
第二日,林见椿请他们与工程师单独交流,寻求突破。
交流会一直持续了五天,各单位代表们应邀而来,满意而去。
等各单位代表们离开之后,林见椿也忙了起来。
她与工程师们一一研讨项目书,工程师们又一次落在了林见椿的手里,天天饱受无情地摧残。
等到9月10日,华一所附属大学迎来了新一批的本科生和第一批研究生。
林见椿与校领导们在校门口欢迎所有的学生,学长和学姐们为新生们做向导,帮忙搬行李。
校园里,到处都是朝气蓬勃的影子。
等华一所附属大学进入了正轨,林见椿就将重心放在了研究所。
等工程师的项目书一一完善,林见椿就站在研究所的门口,一一送走工程师和研究员们。
往后的很多年,林见椿都站在华一所附属大学的门口迎接新生。
又站在研究所的门口,送走下基层的工程师和研究员们。
听说,她那不得闲的师父又领了一个新项目,她也要忙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