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铭手持“便宜行事”的金牌,如同拿到了尚方宝剑,立刻以太医院协理(临时)的身份投入到牛痘推广的大业中。他首先联合太医院几位思想开明、医术精湛的太医,组建了一个“牛痘推广专班”,将自己在大同的经验倾囊相授,并制定了极其详尽的《牛痘接种章程》,从痘苗采集、保存、运输,到接种手法、术后观察、意外处理,事无巨细,皆有规范。
选择试点地区、培训接种人手、准备物资、宣传动员……各项工作紧锣密鼓又井然有序地展开。有了皇帝的金牌和明确旨意,各部门罕见地高效配合,无人敢从中作梗。牛痘接种率先在京畿地区推行开来,效果显着,天花发病率应声下跌,赞誉之声渐起。
吴铭忙得脚不沾地,但他心中始终绷着一根弦。他知道,在这深宫之中,最大的“甲方”的认可和支持,才是项目成功的根本保障。他定期将推广进展、数据成效写成简明扼要的简报,通过太监直接呈送乾清宫,让皇帝和皇后能随时掌握情况。
这种透明和高效的工作方式,显然很对朱元璋的胃口。偶尔召见时,这位以严苛着称的皇帝,对吴铭的脸色也缓和了不少。
然而,就在牛痘推广如火如荼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再次将吴铭推到了宫廷斗争和巨大风险的最前沿。
这日,吴铭正在太医院值与太医们商讨下一步推广计划,一名小太监慌慌张张地跑来,声音都变了调:
“吴…吴大人!快!快随咱家进宫!皇后娘娘…皇后娘娘凤体违和,咳得厉害,还发着高热!陛下急召您过去!”
马皇后病了?!还是急症!
吴铭心中猛地一沉。马皇后贤德,深得朱元璋敬重和依赖,她若有事,整个朝局都可能震动!而且皇帝急召他一个“牛痘专员”前去,用意何在?难道……
他不敢多想,立刻跟着小太监一路小跑,直入后宫。
坤宁宫内气氛压抑得让人窒息。宫女太监们个个面色惶恐,脚步匆匆。御榻前,朱元璋眉头紧锁,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几位须发皆白的太医正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废物!一群废物!”朱元璋的低吼声如同受伤的雄狮,“连个咳嗽发热都治不好!朕养你们何用!”
吴铭悄悄抬眼望去,只见马皇后躺在榻上,双颊泛着不正常的潮红,呼吸急促,不时发出沉闷的咳嗽声,看起来十分痛苦。
“陛下,吴铭到了。”引路太监小声禀报。
朱元璋猛地转过头,目光如电般射向吴铭:“吴铭!你过来!看看皇后这是怎么了!”
吴铭头皮发麻,硬着头皮上前:“臣遵旨。”
他不敢贸然诊脉(那不合规矩),只能仔细观察马皇后的气色、呼吸,并轻声询问一旁侍奉的宫女:“娘娘何时起的病?最初症状如何?咳出的痰是何颜色?”
宫女战战兢兢地回答:“娘娘前日便有些许咳嗽,未曾在意。昨日加重,夜间开始发热,咳得愈发厉害,痰…痰似乎是黄绿色的……”
高热、咳嗽、黄绿痰……吴铭心中闪过一个不祥的预感:肺炎!在古代,这绝对是能要命的重症!尤其是对马皇后这个年纪和身体状况来说。
几位老太医的诊断也大致如此,但开出的方子多是些清热化痰的温和之药,显然不敢用猛药,生怕担责任。
朱元璋显然对他们的保守治疗极不满意:“吃了你们的药,不见好转,反而愈发沉重!你们是不是盼着……”
后面的话他没说,但杀意已弥漫开来。太医们磕头如捣蒜。
吴铭心念电转。他知道,必须立刻拿出点不一样的东西,否则这些太医倒霉,自己若束手无策,恐怕也会被迁怒。
他深吸一口气,躬身道:“陛下,臣虽非专职太医,然于护理之道,略有涉猎。观娘娘之症,确是肺热壅盛(肺炎)。除用药外,护理至关重要,或可缓解娘娘痛苦,助药力发散。”
“说!”朱元璋急切道。
“其一,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切忌让风直吹风体。可于窗外通风,室内燃些清淡草药净化空气,以免浑浊之气加重肺腑负担。”吴铭提出第一条。古代习惯紧闭门窗怕受风,但对于呼吸道感染,通风换气其实很重要。
朱元璋愣了一下,似乎有些意外,但还是对太监挥挥手:“照他说的做!”
“其二,娘娘咳痰困难,可令人以手掌轻拍其背,由下至上,助痰液松动咳出。”吴铭演示了一下拍背的手法。
“其三,饮食需清淡,以流质为主,如米汤、稀粥,可适量加入川贝母、梨汁等润肺化痰之物。务必多饮温水,稀释痰液。”
“其四,可用温热毛巾敷于娘娘额前,辅助降温,减轻不适。”
他说的这些,在现代都是护理常识,但在此刻,却显得格外新颖和具体。更重要的是,这些都是“护理”范畴,不直接挑战太医的用药权,减少了抵触。
朱元璋仔细听着,觉得似乎有些道理,尤其是拍背和饮食部分,立刻下令宫人照办。
吴铭犹豫了一下,还是补充道:“陛下,臣曾闻某些海外异士处理此类重症,有时会使用一种名为‘青霉素’的霉菌提取之物,抗菌…呃,清肺热效果奇佳。然此物制备极难,且易引起剧烈反应,臣亦只闻其名,未见其实。只是…只是提供一闻,或许可令太医们开阔思路。”
他不敢直接提抗生素,只能模糊地抛出“青霉素”的概念,希望能给太医们一点提示,或者至少显得自己“博闻强记”,在努力想办法。
太医们面面相觑,显然没听过什么“青霉素”,但皇帝当前,也不敢反驳。
朱元璋深深看了吴铭一眼,似乎想从他脸上看出些什么,最终对太医们吼道:“都听见了吗?多想想法子!用点心思!若是皇后有个好歹,你们……”
就在这时,马皇后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宫女连忙按照吴铭说的方法,轻轻为她拍背。咳了一阵,竟然真的咳出了一大口浓痰,呼吸似乎顺畅了些许。
马皇后微微睁开眼,虚弱地对朱元璋说:“陛下…莫要太过焦躁…吓着他们了…这位吴知事说的法子,倒是…倒是觉得舒服了些……”
见到爱妃稍有缓解,朱元璋的脸色这才稍微缓和了一点,对吴铭道:“你,这几日就留在宫里伺候!把你说的那些护理法子,都给朕用上!需要什么,直接跟内官监说!”
“臣遵旨!”吴铭心中暗暗叫苦,这简直是把他架在火上烤,但此刻也只能硬着头皮应下。
接下来的几天,吴铭如同走钢丝一般,日夜守候在坤宁宫外殿(他不能进入内寝),指导宫女太监进行护理:通风、拍背、饮食、物理降温……同时,他又极其谦恭地与太医们商讨,将自己知道的关于肺炎的病理(用中医术语包装)、可能有效的药材(如加重鱼腥草、黄芩、石膏的用量)等知识,以“建议”和“讨论”的方式提出。
太医们最初对他这个“外行”颇为不屑,但见他的护理方法确实缓解了皇后的痛苦,且他态度谦逊,提出的药理分析也颇有见地,渐渐也愿意听取一二,调整了药方,加重了清热消炎的力道。
在吴铭带来的现代护理理念和太医们调整后的药方共同作用下,马皇后的病情竟然真的稳住了,并且开始慢慢好转!高热渐退,咳嗽减轻,精神也好了许多。
朱元璋的脸色一天天由阴转晴。等到马皇后能够坐起来喝半碗粥时,皇帝陛下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他将吴铭叫到跟前,语气是前所未有的温和:“吴铭,这次,又多亏你了。想不到你于这医道护理,也有如此心得。”
吴铭赶紧躬身:“臣不敢居功!全是陛下洪福齐天,娘娘凤体康健,加之诸位太医医术精湛,方能化险为夷。臣只是从旁协助,尽了点微末之力。”
朱元璋摆摆手:“有功就是有功,咱心里有数。你那个牛痘,办得好。这次护理皇后,也用心了。很好。”
他没有再多说什么,但“很好”两个字从朱元璋口中说出,已是极高的评价。
经此一事,吴铭在皇帝心中的分量,无疑又加重了几分。而他那种务实、新颖、又不居功自傲的作风,也赢得了后宫不少人的好感。
当他终于得以离开皇宫,回到临时住所时,感觉像是打了一场耗尽心力的大仗。
内心oS:「宫廷副本太难了!比对付鞑子和天花还累!幸好这次血条厚,没翻车……」
他倒在床上,几乎瞬间就陷入了沉睡。
然而,他并不知道,这场意外的“护驾之功”,虽然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也悄然为他树立了更多隐藏在暗处的敌人。太医院里,并非所有人都感激他的“建议”;朝堂之上,也有人冷眼旁观着他这朵“帝前新红”能盛开几时。
前方的路,依旧步步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