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亭镇的市集总在卯时三刻准时热闹起来。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两侧,摊贩们陆续支起摊位,卖早点的吆喝声、织户讨价还价的交谈声、孩童追逐打闹的笑声交织在一起,裹着太湖水汽的风里,还飘着油条的香气与丝绸的柔滑气息——这鲜活的烟火气,正是青娘的流动染坊打开乡镇市场的最好舞台。
阿巧带着昨晚准备好的染样,提前半个时辰便到了市集。王掌柜帮忙预留的摊位在市集中段,紧邻一家卖丝线的铺子,来往的织户与妇人最多。她麻利地铺开一块青布,将十几块染样一一摆好:靛蓝的“雨过天青”、茜红的“胭脂醉”、藤黄的“鹅黄酥”,还有几匹印着“莲开并蒂”“竹报平安”的印花布,鲜亮的色彩在晨光中格外惹眼。
“这布颜色真好看!是哪里染的?”第一个驻足的是卖丝线的张婶,她拿起一块靛蓝印花布,指尖反复摩挲着布面,“我家那丫头下个月出嫁,正想找块好布做嫁衣,这布要是不掉色,我定要多染几匹。”
阿巧笑着递过一小块边角料:“张婶,您拿这块回去洗洗,用热水泡半个时辰,要是掉色,我赔您十倍的钱!这是苏州青韵染坊的流动染坊染的,就在瑞祥绸缎庄后院,今日染、明日取,比您送苏州城省时间还省钱。”
张婶将信将疑地收下边角料,又问了价格与交货时间,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临走前还特意叮嘱:“我中午就去洗,要是真不掉色,下午就带布来!”
随着市集人流渐多,摊位前的人也越来越密。阿巧一边展示染样,一边讲解流动染坊的优势:“咱们染布用的是天然染料,苏木染茜红、蓼蓝染靛蓝、槐花染藤黄,对皮肤没伤害,老人小孩的衣裳都能染;要是您有特别的图案需求,我还能帮您印花,草木灰模板、蜡染都能做,价格比镇上的染坊便宜两成。”
人群中,一个穿着粗布短打的年轻男子挤了进来,他是望亭镇的散户织户李二,手里攥着一匹皱巴巴的白绸:“姑娘,我这匹布是给镇上酒楼做桌布的,想染成深褐色,今日送过去,明日能取吗?酒楼后天就要用,耽误不得。”
阿巧接过布,仔细查看质地:“这布是粗棉,好上色,今日上午送过去,傍晚就能染好,您明日一早就能取,保证不耽误酒楼用。”她让李二在订单簿上登记,还特意标注“加急单”,“您放心,我这就让人给青娘姑娘传信,优先染您的布。”
李二感激地连连道谢,放下定金便匆匆离开,临走前还不忘对周围的人说:“这流动染坊真方便,不用跑苏州城,还能加急,以后染布就找他们!”
此时,青娘正在绸缎庄后院染布。林小满匆匆跑来,递过阿巧传来的订单簿:“青娘,市集上已经接了十五匹临时订单,有十匹是散户织户的,五匹是镇上商铺的,还有张婶说中午要送布来,想染嫁衣布。”
青娘接过订单簿,快速浏览后对周老栓道:“周老伯,咱们调整一下染布顺序,先染李二的深褐色桌布,再染瑞祥绸缎庄的茜红,最后染临时订单的布,确保明日都能交货。”
周老栓点头,正准备调制深褐色染料,却发现染料箱里的“皂角灰”不多了——皂角灰是染深褐色的关键原料,能让颜色更沉稳,不易掉色。“青娘,皂角灰不够了,得去市集上买些,”周老栓道,“望亭镇的‘杂货铺’应该有卖,只是不知道哪家的皂角灰品质好。”
林小满自告奋勇:“青娘,我去买吧!刚才在市集上听李二说,镇东头的‘老吴杂货铺’卖的皂角灰都是自己晒的,品质好,我现在就去。”
林小满刚走,沈行舟便从马车上取下备用的染料箱:“我还带了些苏州城的皂角灰,要是市集上买不到好的,就用咱们自己的,别耽误染布。”
青娘笑着点头:“还是沈大哥考虑周全。咱们流动染坊在乡镇经营,就是要灵活,缺什么就及时补,不能让原料影响了染布品质。”
临近午时,张婶果然带着一匹白绸来了,手里还拿着那块洗过的边角料:“姑娘,这布真没掉色!你看,水还是清的,布也没变形,我这就把布给你,想染成茜红,再印上‘喜字’,给我家丫头做嫁衣。”
阿巧接过布,仔细测量尺寸,又拿出几张喜字模板让张婶挑选:“张婶,您选这个‘双喜临门’的模板吧,印在布上大气,您丫头肯定喜欢。今日下午染,明日下午就能取,正好赶上您做嫁衣。”
张婶选好模板,付了定金,笑着道:“我这就回去跟丫头说,让她也高兴高兴!以后我家染布,都找你们流动染坊!”
中午时分,市集的人流稍减,阿巧才得以喘口气。她拿出水壶喝了口水,看着订单簿上密密麻麻的名字,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一上午就接了二十匹临时订单,比预期的还多,这说明望亭镇的织户与百姓,已经开始接受流动染坊了。
这时,林小满提着一袋皂角灰回来,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青娘,老吴杂货铺的吴掌柜说,以后咱们要什么染料原料,提前跟他说,他能帮咱们从苏州城进货,价格比市集上便宜一成,还能送货上门。”
青娘眼前一亮:“这太好了!咱们流动染坊在乡镇经营,原料采购是个大问题,能找到长期合作的杂货铺,以后就不用愁原料了。林小满,你跟吴掌柜约个时间,我想跟他详谈合作细节,争取把价格再压低些,还能让他帮咱们打听其他乡镇的原料行情。”
下午,市集的人流再次多了起来。阿巧继续在摊位上接待客户,青娘则抽空去了老吴杂货铺。吴掌柜是个五十多岁的老者,为人豪爽,听说青娘想合作,当即表示:“青娘姑娘,我在望亭镇开了三十年杂货铺,信誉你放心!以后你们要皂角灰、草木灰、明矾这些染布原料,我都按进货价给你们,还能帮你们送到其他乡镇的染坊场地,只收点运费就行。”
青娘笑着道谢:“吴掌柜爽快!咱们就定个合作协议,每月月初,我把原料清单给你,你帮咱们备货,月底结算,要是中间有紧急需求,你也得帮咱们加急采购。”
吴掌柜当即答应,还拿出纸笔,写下了合作协议,双方签字画押,算是达成了初步合作。
傍晚时分,市集渐渐散去,阿巧收拾好摊位,带着订单簿回到绸缎庄后院。此时,李二的深褐色桌布已经染好,正挂在晾布架上晾干,深褐色的布面均匀沉稳,没有一丝色差。李二赶来取布,看到染好的桌布,激动得连连称赞:“太好了!比我想象的还好看!酒楼的王老板肯定满意!”
青娘笑着道:“李大哥满意就好。以后你有染布需求,随时找我们,咱们还能给你优惠。”
李二点头道:“一定一定!我还要跟其他织户说,让他们也来你们流动染坊染布!”
夜幕降临,望亭镇的灯火渐渐亮起。绸缎庄后院的晾布架上,挂满了染好的布料,靛蓝、茜红、藤黄、深褐色,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众人坐在院子里,吃着简单的晚饭,聊着今日的收获——一上午接了二十匹临时订单,达成了与老吴杂货铺的原料合作,还赢得了张婶、李二等客户的信任。
“市集的烟火气,就是咱们流动染坊的‘活广告’,”青娘看着晾布架上的布料,笑着道,“咱们在乡镇经营,就是要贴近百姓,了解他们的需求,用好品质、好服务、好价格,赢得他们的信任。只要咱们坚持下去,流动染坊的口碑,定能传遍江南的每个乡镇。”
沈行舟点头:“明日咱们就能完成瑞祥绸缎庄的订单,后天就能去木渎镇了。望亭镇的成功,给咱们开了个好头,接下来,咱们要把在望亭镇的经验,用到其他乡镇,让流动染坊的模式,在江湖上真正扎根。”
林小满则翻开账簿,笑着道:“青娘,今日的收入已经超过了预期,扣除原料成本、食宿开销,还赚了五两银子!照这个势头,咱们首趟流动染坊的利润,肯定能比在苏州城的门店多两成!”
夜色渐深,望亭镇的烟火气渐渐消散,只有绸缎庄后院的灯火还亮着。众人还在讨论着明日的行程与木渎镇的订单规划,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对未来的期待。青娘知道,市集的烟火气,不仅带来了订单与利润,更带来了流动染坊在乡镇经营的信心——只要贴近百姓,了解需求,用真诚与品质服务客户,流动染坊定能在广阔的江湖天地间,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