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薄雾,照在青娘茶肆的木牌上。雨终于停了,檐角还挂着未干的水珠,空气里带着泥土和茶香混合的清新味道。
青娘早早起身,将昨日盘点的库存清单重新核对了一遍。赤字的阴影还在,但她的眼神已经恢复了往日的坚定。她知道,今天是维护老客户的关键一天。
“阿福,把‘雨前高山茶’的预售单整理好,我要挨家挨户去拜访。”
阿福应声:“好嘞!青娘,你真的要亲自去吗?让伙计们去不行吗?”
青娘摇头:“老客户是我们的根。我要让他们知道,我们遇到了困难,但更要让他们知道,我们有信心渡过难关。”
二
第一站,是刘掌柜的绸缎庄。刘掌柜是青年茶肆最早的一批客人,也是最懂茶的人之一。
青娘递上亲手写的感谢信和预售单,诚恳地说:“刘掌柜,今年梅雨断供,我们的库存很紧张。我想请您支持我们的预售,价格不变,提前预付三成定金,等新茶到货,我第一时间送到您府上。”
刘掌柜看着青娘,眼神中带着一丝赞许:“青娘,你做事向来踏实。我信你。”说完,他当场签下了预售单,并吩咐账房预付定金。
青娘深深一揖:“多谢刘掌柜。”
三
第二站,是王夫人府上。王夫人爱茶如命,对茶叶的品质要求极高。
青娘没有直接谈预售,而是先泡了一壶自己珍藏的高山茶。茶汤清澈,香气悠长。王夫人细细品味,连连点头。
“这茶……”王夫人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青娘微笑:“这是我准备进山直采的茶样。王夫人若喜欢,我想请您成为第一批预售的客人。”
王夫人毫不犹豫:“好!我相信你的眼光。”
就这样,青娘用真诚和品质,赢得了王夫人的支持。
四
接下来的几家,有爽快答应的,也有犹豫观望的。青娘不急不躁,耐心解释每一个细节,从茶叶的品质到交付的时间,从价格的稳定到售后的保障,她都一一说明。
“青娘,你这是在做生意,也是在做人啊。”一位老客感慨道。
青娘笑了:“做生意和做人,本就是一回事。”
到了中午,她已经签下了十几份预售单,预付款的银子沉甸甸地装在她的钱袋里。这不仅是资金的补充,更是信任的证明。
五
回到茶肆,青娘将预付款交给阿福入账。阿福看着账本上的数字,兴奋地说:“青娘,有了这笔钱,我们的现金流就稳了!”
青娘点头:“这只是第一步。我们还要继续联系更多的老客户,同时准备进山的事宜。”
她顿了顿,又道:“阿福,我准备在店里设一个‘老客茶会’,专门邀请老客户来品茶、聊天。一方面是感谢他们的支持,另一方面也能收集他们对新茶的意见。”
阿福连连称赞:“好主意!青娘,你真是太厉害了。”
六
下午,青娘开始筹备“老客茶会”。她亲自挑选了茶叶,准备了精致的茶点,还在店内布置了几盆新采的兰花。每一个细节,她都力求完美。
“青娘,这样会不会太破费了?”阿福有些担心。
青娘摇头:“老客户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花这点心思,值得。”
她的话让阿福豁然开朗。他突然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客人愿意一直支持青娘茶肆——因为青娘始终把他们放在心上。
七
傍晚时分,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来到了茶肆。
“青娘,好久不见。”
青娘抬头,惊喜地发现来人竟是她的老朋友——陆砚。陆砚是城中有名的文人,也是一位品茶高手。
“陆兄,你怎么回来了?”
陆砚微笑:“听说你遇到了一点困难,特地回来看看。也许,我能帮上忙。”
青娘心中一暖:“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两人相视而笑,仿佛一切困难都不再可怕。
八
夜深了,青娘独自坐在柜台前,翻看着今天签下的预售单。每一张单子上,都有一个熟悉的名字,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
她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明天的计划:
1. 继续拜访老客户,扩大预售规模。
2. 完善“老客茶会”的流程和细节。
3. 与陆砚商讨茶会的宣传和邀请名单。
4. 准备进山的行装和验茶工具。
写到这里,她的嘴角微微上扬。她知道,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九
第二天一早,“老客茶会”如期举行。十几位老客户齐聚青年茶肆,品着新茶,聊着家常。
“青娘,你的茶越来越好喝了。”
“青娘,这次预售我一定支持。”
“青娘,什么时候进山?我们都等着你的好消息呢。”
听着客人们真诚的话语,青娘心中充满了感激。她站起身,向大家深深一揖:“多谢各位的支持。青娘茶肆能有今天,离不开你们的信任和帮助。”
茶会的最后,青娘宣布了一个消息:“三天后,我将启程进山直采。我会把最新鲜的高山茶带回给大家。”
“好!我们等着!”客人们齐声应道。
十
茶会结束后,陆砚留下来,与青娘讨论进山的事宜。
“青娘,山路艰险,你一个女子……”
青娘微笑:“陆兄放心,我已经准备好了。而且,我还认识了一位来自南山的茶农,他会带我进山。”
陆砚惊讶:“哦?是哪位?”
青娘眼中闪过一丝暖意:“他叫沈行舟。”
陆砚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沈行舟……这个名字,我好像听过。”
青娘微微一笑,没有再多说。她知道,属于她的茶路,才刚刚开始。
十一
傍晚,青娘收到了一封来自南山的信。信是沈行舟写的,短短几行字,却让她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青娘,山路已通,茶园的新茶长势喜人。我在山里等你。”
青娘放下信,抬头望向窗外。夕阳西下,天边的晚霞像一条金色的丝带,温柔地缠绕在群山之间。
她深吸一口气,心中默念:“青娘,你一定可以的。”
十二
夜深了,青娘茶肆渐渐安静下来。阿福打着哈欠准备去休息,青娘却还在柜台前忙碌着。
她将今天收集到的客户意见整理成册,又将进山需要带的物品一一列出。每一个细节,她都力求做到最好。
“青娘,你早点休息吧。明天还要早起呢。”阿福关切地说。
青娘点头:“好。你也早点休息。”
她关上灯,走进内室。躺在床上,她的脑海里不断回放着今天的茶会和客人们的笑容。这些温暖的画面,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她前行的道路。
十三
第二天一早,青娘带着阿福去市场采购进山所需的物资。她买了防滑的草鞋、结实的油纸、防潮的竹篮,还有一些应急的草药。
“青娘,你准备得真周全。”阿福感叹道。
青娘微笑:“进山不比在城里,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造成大麻烦。”
她的细心和谨慎,让阿福更加敬佩。他突然觉得,青娘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商人,更是一位值得信赖的领导者。
十四
下午,青娘回到茶肆,发现陆砚已经在等她。
“青娘,我帮你拟了一份‘老客茶会’的后续宣传方案,你看看。”
青娘接过方案,认真地看了起来。陆砚的方案细致入微,从宣传的渠道到内容的重点,都考虑得十分周全。
“陆兄,你的方案太好了!”青娘由衷地赞叹。
陆砚微微一笑:“能帮到你就好。青娘,我有一个想法——等你从山里回来,我们可以举办一场更大规模的‘试茶会’,邀请更多的爱茶之人。”
青娘眼前一亮:“好主意!”
两人越聊越投机,仿佛已经看到了茶肆未来的繁荣景象。
十五
夜深了,青娘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群山。她知道,三天后,她将踏上一条充满未知的道路。但她并不害怕,因为她有坚定的信念、真诚的朋友和一群支持她的老客户。
“青娘,”她在心中轻声呼唤自己的名字,“勇敢地走下去吧。”
窗外,一轮明月挂在夜空,银色的月光洒在大地上,像为她铺就了一条通往茶山的光明之路。
本章节主要情节总结:
1. 挨家拜访:青娘亲自上门感谢老客户,并成功签下多份预售单,缓解了现金流压力。
2. 设立茶会:筹备并举办“老客茶会”,拉近与老客户的距离,收集新茶反馈,巩固信任。
3. 旧友相助:老朋友陆砚回归,为茶会出谋划策,并提出举办更大规模“试茶会”的建议。
4. 准备进山:收到沈行舟的来信,确认进山事宜,并采购了齐全的物资,为即将到来的直采之旅做好了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