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声继续:“自秦桧之后,‘忠献’这个曾经的顶级谥号,彻底成了明清文人的禁忌。
谁都怕沾染上秦桧的污名,哪怕朝廷有意赐谥,文臣们也纷纷避之不及,久而久之
‘忠献’便退出了顶级谥号的行列,再也没人敢碰!”】
“活该!” 樊哙大声道,“好好的谥号被奸贼糟蹋了,谁还敢用?用了岂不是让人误以为是秦桧之流!”
百姓们也议论纷纷:“秦桧这奸贼,真是作恶多端,连个谥号都被他搞臭了!” “
赵普、韩琦都是忠臣,却被秦桧连累,真是可惜了‘忠献’二字!”
岳飞望着秦桧的画像,眼中满是凛然正气,沉声道:“奸佞之徒,虽能一时窃居高位、”
“盗得名誉,却终究逃不过后世的唾骂。”
“‘忠献’虽蒙尘,但忠臣良相的功绩与荣耀,绝不会因一人而磨灭!”
嬴政也颔首:“谥号本是褒贬善恶,秦桧以奸佞之身盗享美名,”
“虽一时得逞,却让‘忠献’沦为笑柄,这便是作恶的代价。”
李世民长叹一声:“一字之谥,关乎千古名声。”
“秦桧用自己的奸恶,毁掉了一个顶级谥号,也让后世之人记住了,”
“奸佞之徒,即便一时权势滔天,也终究会被钉在耻辱柱上,连所获的荣誉,都会跟着蒙尘遗臭!”
光屏前的古人们,或怒拍案几,或扼腕叹息,或痛斥奸佞。
“忠献”二字,本是文人至高荣耀,却因秦桧一人,从顶流谥号沦为无人敢碰的禁忌。
这不仅是一个谥号的悲哀,更是奸佞当道对忠义之名的践踏
而这份遗恨,跨越千年,依旧让人心有不平。
光屏上,秦桧玷污“忠献”谥号的余怒未消,解说声便话锋一转,直指其主:
【说起秦桧,就绕不开他的老板,宋高宗赵构。
这“高宗”庙号,原本也是顶流,却硬生生被他搞成了“禁忌”!】
“赵构?”
刘邦咂了咂嘴,“就是那个杀了岳飞的昏君?他的庙号还能是顶流?”
李世民挑眉道:“‘高宗’本是庙号中的上品,与‘太祖’‘太宗’‘中宗’并称四大顶级庙号,排第三的尊贵。”
说着看向李治,“就像稚奴你的唐高宗,视频里说的,虽民间口碑看似温和,”
“却开创了大唐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的版图,实乃有为之君。”
【画面闪过历代高宗的画像,解说声补充:“往前数,大小朝代的明君,都抢着要‘高宗’庙号,足见其分量。
可自从宋高宗赵构之后,这庙号就彻底凉了
只因赵构胆小懦弱,冤杀岳飞,以敌国为尊,卖国求荣,名声臭到了骨子里!”】
“昏君!十足的昏君!”
朱元璋猛地拍案,龙椅都震得发颤,“岳飞何等忠勇,能征善战,本可收复失地,迎回二圣,却被这赵构和秦桧联手害死!”
“‘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简直是丧权辱国!”
他咬牙切齿,“民间叫他‘完颜构’,真是一点没冤枉他!”
“这等卖国贼,也配叫‘高宗’?玷污了这两个字!”
朱棣也脸色铁青,语气冰冷:“庙号是对帝王一生的盖棺定论,‘高宗’寓意‘德覆万物,功德盛大’。”
“赵构这等懦夫、奸君,何德何能配得上?”
“他让‘高宗’蒙羞,元朝、还有我大明没人敢用这庙号,真是明智,谁愿和这卖国贼共用一个庙号?”
岳飞望着画面中赵构的画像,眼中满是悲愤与不甘,沉声道:“视频里说过我率岳家军浴血奋战
只想‘还我河山’,却被陛下十二道金牌召回,最终冤死风波亭。
他不仅毁了北伐大业,更毁了‘高宗’庙号的尊严,此仇此恨,千古难消!”
【解说声带着调侃响起:“直到清朝,嘉庆皇帝给乾隆上了‘清高宗’庙号
估计是当了一辈子儿皇帝,憋坏了
等乾隆一死,直接来这么一手,主打一个‘老爹不在乎,我可劲儿阴阳’!”】
“哈哈哈!这嘉庆倒是有趣!”
刘邦忍不住笑出声,“当了这么久傀儡,终于敢拿捏老爹一把了?”
朱元璋也乐了:“乾隆这老头,一生自吹自擂,号称‘十全老人’,结果被儿子上个‘高宗’庙号,和赵构为伍,真是讽刺!”
【画面切换到乾隆的画像,解说声补充:“现在一提清高宗乾隆,大家都懂这‘父慈子孝’的门道。
可乾隆的名声,比赵构也好不到哪里去 ,闭关锁国,文字狱盛行,奢靡无度
耗空了康雍留下的家底,对历史的破坏性,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乾隆这小子,确实败家!”
朱棣摇头道,“朕当年派郑和下西洋,开拓海外视野,他倒好,闭关锁国,让华夏与世界脱轨!”
“文字狱更是害死多少文人,毁了多少典籍!”
李世民也叹道:“帝王当以天下为重,乾隆沉迷享乐,固步自封,虽有前期的盛世余晖,却埋下了后世落后挨打的隐患。”
“他配‘高宗’,比赵构更显讽刺,赵构是懦弱卖国,他是自毁长城!”
百姓们也议论纷纷:“原来‘高宗’庙号这么惨,被两个昏君搞臭了!”
“嘉庆这一手太绝了,明着给老爹上尊号,实则骂他和赵构一路货色!”
“乾隆和赵构,一个败家,一个卖国,都配不上‘高宗’二字!”
嬴政望着光屏,语气凝重:“庙号本是褒扬功德,却因两位帝王的昏聩,沦为后世的笑柄与讽刺。”
“这告诉我们,帝王的名声,不在庙号多尊贵,而在一生所作所为。”
“若只顾一己之私,卖国求荣或固步自封,即便庙号再高,也终究会被钉在耻辱柱上,遗臭万年!”
众帝王纷纷颔首,深以为然。
“高宗”这个曾经的顶级庙号,从人人争抢的荣耀
沦为无人敢碰的禁忌,再到被嘉庆用来“阴阳”乾隆,背后是两位帝王的昏聩与荒唐。
而这份因一人而污的庙号,也成了跨越千年的警示
帝王之尊,当以家国为重,方能不负庙号之荣,不负百姓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