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地势险要,若先灭此路,日后入川更为便利。”
林辰轻笑:“刘焉不过守家之犬!”
“如今年迈,益州易主在即,待其内部动荡,再取益州不迟。”
“此时我亲自出手,未免小题大做。”
秦琼上前肃然道:“莫非是张津?”
“张津在南境猖狂,主公虽派关将军率骑兵征讨,但兵力有限。”
“主公欲先除之?”
林辰望向南方:“张津跳梁之辈,云长斩之如反掌观纹。”
“何须我劳神?”
岳飞凝望北方,沉声道:“主公之意……是曹操?”
林辰颔首:“曹操占据三州,根基稳固。”
“宛城乃荆襄咽喉,一旦失守,曹操便可多路进犯,后患无穷。”
“因此,宛城绝不能有失。”
“再者,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名正言顺,百姓及忠汉之士纷纷归附。”
“正因如此,其麾下人才济济。”
“绝不可任其坐大!”
岳飞、赵云、秦琼齐声应道:“愿随主公立功,万死不辞!”
林辰遥望宛城,豪情顿生:“传令全军休整,随后兵发宛城。”
“降卒愿留者,编入樊城守军;愿去者,发放盘缠遣返。”
“今夜务必处置妥当。”
“可明白?”
襄阳城。
战火仍在蔓延,城墙上下的 ** 堆积如山,鲜血浸透了整片土地。
这一晚,周瑜心中莫名涌起一阵不安。
直到东方泛白,他仍未合眼。
军营大帐内,孙策望着周瑜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关切道:公瑾,昨夜没睡好?
要不先回去歇息?
你可是全军的顶梁柱,千万不能倒下。
周瑜摆了摆手:无妨,只是心神不定。
可能是葫芦谷口那边迟迟没有动静,有些焦躁。
等这场战事结束,自然就能安心了。
提到葫芦谷口,孙策不禁问道:你是在担心林辰识破我们的计策吗?
我觉得不太可能。
这个计划环环相扣,天衣无缝,连我都叹为观止。
林辰又不是神仙,怎能看穿其中奥妙?
打仗就像垂钓,最需要的就是耐心。
林辰此刻正在暗中观察,寻找破绽,我们就是要和他比谁更沉得住气。
时间站在我们这边。
我们等得起,他呢?
放宽心!
周瑜轻叹道:对付旁人,我从不怀疑。
但林辰......
他可是屡屡创造奇迹的人啊。
谁知道会不会......
罢了,在结果出来前,说这些都无益。
孙策搂住周瑜的肩膀:这就对了!
来,咱们痛饮几杯!
来人,取酒来!
话音未落,帐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一个声音高喊道:报!葫芦谷口传来军情!
葫芦口有战报传来?
孙策先是一怔,随即欣喜若狂:公瑾,定是捷报!
快问问是否生擒了林辰。
传令兵,速速进来!
帐外斥候应声而入,单膝跪地行礼。
周瑜轻摇羽扇:战况如何?可曾全歼敌军?
斥候面露难色,支支吾吾不敢作答。
孙策尚未察觉异常,仍满心期待地追问战果。
倒是周瑜看出端倪,沉声道:直言无妨。
我军...全军覆没,降卒无数......
孙策如遭雷击,失声喊道:荒谬!天衣无缝的计划怎会......
斥候详述战场惨状后,孙策呆若木鸡。
仅用十八骑就击溃两万大军?
周瑜遣退斥候,叹道:终究是小觑了林辰。
本以为他百战百胜,武艺冠绝天下,心中必然带着几分傲气。
这种傲气和自信会让他直面所有挑战。
即便心生疑虑,也会坚持己见,亲自查证。
没想到林辰竟能压下心中疑惑,暗中留了退路。
凌操将军和周泰将军已竭尽全力。
此战是我指挥不力。
都是我的过错!
孙策摆手道:与你何干?
两万大军竟挡不住二十人,传出去岂不贻笑大方。
这又怎能怪公瑾的计谋?
如今计划失败,林辰接下来会如何行动?
是会来对付我们,还是去攻打江陵的刘备与袁术?
周瑜摇头道:他应当不会先对付我们。
那他会去哪里?
周瑜答道:逐个击破。
当今天下诸侯纷纷出兵,正是林辰各个击破的好时机。
我们与林辰在江陵、襄阳激战正酣,其他诸侯自然放松警惕。
但事与愿违。
我们这么快就败下阵来。
两次交锋,林辰都以完胜之姿碾压我们。
如今我军士气低落,已不成威胁。
所以说......
唉!!!
林辰当真是可怕的对手。
孙策沉吟道:我们该如何应对?
连日攻城不下,若继续强攻,恐怕覆灭的就是我们了。
周瑜沉思良久:集中兵力,攻其一处。
既然林辰不在江陵,就先取江陵。
传令三军,立即回师江陵。
孙策犹豫片刻,长叹道:也只能这样了。
**
“这一招又落空了。”
“公瑾,我们真的能赢林辰一次吗?”
周瑜神色严肃:“林辰再强,终究是人。”
“虽然这次没能困住他,但至少让他措手不及。”
“听说周泰将军还伤到了林辰。”
“这就是突破。”
“突破?”
孙策摇头苦笑:“可这代价……太大了。”
“折损两员大将,两万士兵。”
“光是想想就……”
“唉!”
————
江陵城外,联军大帐内。
刘备、陈登、孙乾、太史慈四人围坐。
溃败的残兵带回消息,众人心中沉重。
刘备长叹:“林辰的谨慎远超预料。”
“与他为敌,实乃我等之不幸!”
“如今损兵折将,接下来该如何应对?”
陈登劝道:“主公不必忧虑,我军尚有后手,至少立于不败之地。”
“我军受阻,只因林辰在此。”
“其余各路无他阻拦,或许……”
话未说完,他忽然想到林辰未被牵制,便不再多言。
孙乾望向远方,若有所思。
“主公,我们该为下一步打算。”
“若其他几路也无法破局……”
“我们该何去何从?”
“北面沮授的军队已攻入青州、徐州。”
“不少城池已陷落。”
“我们的退路……在哪里?”
当然可以。
---
“南面刘繇尚在,需休兵养民;东为袁术所据,进退无路。”
刘备轻叹,他怎会不知此理?
纵使夺得扬州,亦难挡林辰兵锋,又能苟安几时?
一旁沉默的太史慈闻言,眼中忽现锐色。
他略一思索,上前拱手道:“主公,末将有一策,不知可否直言?”
“哦?”
刘备、陈登、孙乾皆露讶色,未料太史慈此时开口。
刘备收敛神色,肃然道:“子义但说无妨。”
太史慈目光西指:“益州!”
……
**“益州?”
刘备眉头微蹙,沉吟不语。
陈登与孙乾相视一眼,显然未料太史慈竟提此议。
他们非未思及益州,然刘焉经营多年,上下铁板一块,欲取其地,谈何容易?
良久,刘备沉声问:“子义,有何高见?”
太史慈正色道:“林辰势大, ** 不可敌。眼下青徐二州旦夕可陷,若退无可退,又当如何?”
“主公需择一立足之地。益州物阜民丰,地势险要,昔年高祖据此而成霸业。”
“蜀道艰险,燕云铁骑、背嵬军至此,战力必损。”
“刘焉病重,其子刘璋庸懦,此时入川,正是天赐良机!”
---
太史慈一席话令刘备、陈登、孙乾三人神色皆变。
沉寂片刻,刘备目光闪动,似有所悟。占据益州汉中的自在光景浮现眼前,他眼底泛起一丝希冀。
元龙、公佑,子义将军此议二位以为如何?
陈登沉吟道:此计虽妙,却有隐忧。
林辰势力本就扩张迅猛,若轻易让出青徐二州,岂非助长其势?待其吞并凉州,曹操袁术皆非敌手。
届时林辰挟横扫六合之威进逼益州,纵有山川之险,恐也难挡其锋芒。
孙乾稍作思忖,肃然道:元龙所虑虽远,终究是最坏情形。若此刻入主益州,局面大不相同。
我们大可趁林辰征讨诸侯之时,北取长安,兵出祁山。若能据有雍凉,便可谋两分天下。
届时凭险据守,足与林辰分庭抗礼。属下附议子义将军之策。
孙乾这番剖析,动摇了陈登的反对之心。倘若真能如此,对刘备确为利大于弊。
但陈登仍觉此计过于理想——刘焉如今牢牢掌控益州,岂是轻易可图?
刘备却似全然未虑此节。益州在他眼中已化作龙兴之地,尤其孙乾所言平分天下,更令他胸中炽焰翻腾。
他眸中绽出决断之色:入川确是上策。只是具体方略,还需仔细筹谋。
元龙、公佑、子义可有良策?
太史慈谦然笑道:运筹帷幄之事,二位先生远胜于我。方才所议之策,想必先生们早有成竹,不过未及言明罢了。
蜀道难
某不敢在诸位面前卖弄了。
太史慈谦逊之态,令刘玄德、陈元龙、孙公佑三人俱是颔首称善。
略叙寒温后,玄德目光灼灼望向陈、孙二人。
元龙捋须道:欲取西川,须待刘君郎身故。
其次明公需得内应相助。
若无助力,恐难全取益州。
玄德闻言蹙眉:内应?何处可寻?
元龙在益州可有故旧?
元龙答道:以明公之德,入蜀必能得人倾心。
然刘焉未死前,切记不可锋芒太露,否则恐引火焚身。
玄德微微颔首:青徐二州该当如何?
总不能如元龙所言,就此弃之不顾吧?
孙公佑沉吟道:或可赠予曹孟德、袁公路,使其阻林辰兵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