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传令!曹操嘶哑着嗓子下令,全力收整败军,集结后立即退守襄阳。
此刻的曹操已不敢妄想反击。经此一役,十万大军折损殆尽。更令他忌惮的是,至今仍不知诸葛川从何处调来多少兵马。在弄清虚实前,他断不敢再犯险境。
眼下只盼文聘能速速率援军接应。若让孙权知晓这场败绩,必会趁火 ** ,届时这支残军将雪上加霜。
午后的北彝陵。
孙权策马而至,与先锋大将吕蒙、甘宁汇合。眼前是被俘的两千余名曹军溃兵——这些人在夜间逃亡时迷失方向,最终落入吴军之手。
望着密密麻麻的俘虏,孙权沉默良久,终于低声自语:“曹操拥兵十万,攻打仅有三万守军的江陵城……竟就这样败了?”
他的眼中满是不可置信。
随行的徐盛、丁奉、陈武、周泰等人更是惊愕不已。
“这怎么可能!”
“曹操怎会败得如此之快!”
“攻城方反被守军击溃?简直闻所未闻!”
众人议论纷纷,震惊之情溢于言表。
早已抵达的甘宁与吕蒙对视一眼,苦笑摇头——他们初次听闻曹军溃败的消息时,反应与众人并无二致。
吕蒙上前一步,沉声道:“主公,事实便是如此。”
“曹操确实败了。”
“据俘虏所言,曹操抵达江陵后,因大雨延误,本不打算立即攻城。”
“只是派遣将领挑衅守城的赵云。”
“未曾想……”
“赵云单骑应战,以一敌 ** 落下风,更斩杀了曹休、许褚两员大将。”
“盛怒之下,曹操不顾暴雨下令强攻。”
“然而祸不单行——”
“攻城途中,刘备麾下魏延、诸葛川率援军突至,与城内守军里应外合,杀了曹军一个措手不及。”
“十万大军,就此一夜间溃败。”
说到此处,吕蒙自己亦觉离奇。
若非此地并非赤壁……
他几乎要以为,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重演。
孙权听罢吕蒙的辩解,脸上写满了无奈。
好一个曹孟德!
真不知该如何评价你!
若派曹仁出战,自己坐镇襄阳,何至于惨败至此?
败了就败了。
偏偏连累我也跟着倒霉,好处没捞着,反倒惹了一身麻烦。
孙权惋惜地连连摇头。
就在话音刚落的瞬间。
轰隆!轰隆!
大地突然剧烈震颤,仿佛地底有巨龙翻滚。
远处的地平线上。
一支高举帅旗的南郡军队逐渐显现。
北彝陵地区。
江东军临时营地。
察觉异动的孙权神色如常,丝毫不显慌乱。
原因很简单。
如今南郡境内,仅存三方势力。
曹操既已败退。
最可能出现的就是赵云、徐庶统领的南郡部队。
孙权笃定刚经历大战的南郡军不会立即对他们动武。
即便他此行确实另有所图。
但表面功夫。
双方不是还没撕破脸吗?
思及此。
孙权极目远望。
果然。
正如他所料,来的正是南郡军。
这支队伍规模不大。
约莫三千余骑。
传令各部,保持警戒!
若不出所料,领兵的应当是诸葛子瑜之子,诸葛川。
“且听此子如何分说。”
江东众将犹疑未决时,孙权率先开口。
言毕排众而出,径直来到阵前。
他眯起双眼,凝视着单骑而来的白衣少年。
“弱冠之年...”
“恍惚间竟似公谨复生。”
“惜哉!”
“待孤知晓时...”
“木已成舟!”
“此子已被子瑜过继给孔明!关中捷报,天下皆知。”
孙权低声轻叹,字字透着难以掩饰的赞许。
这番言语引得众将默然。
无论是关中战役,抑或近日江陵之战...
少年展现的韬略,令宿将们黯然失色。
纵观江东群英,
竟无一人可比肩。
数载光阴前,
唯有早逝的周都督有此风姿。
念及周瑜早陨,又思诸葛川错投刘备,众将胸中翻涌难平。
若公谨尚在...
若这少年效忠吴侯...
或许,
江东铁骑早已问鼎中原。
纵使难成霸业,
此刻荆州也该尽入彀中。
何至进退维谷。
马蹄声近,
白衣少年已至阵前。
他忽生一念:
此时若张弓搭箭...
然而,这个想法在诸葛川心中稍纵即逝,他很快便将其否决。
原因很简单。
就像赤壁之战后,刘备诸葛亮等人特意安排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一样,曹操那时绝不能死。如今的情形也类似,孙权同样不能死。
赤壁之战时,倘若曹操身亡,获益的只会是江东势力。孙权很可能乘势北上进军中原,使其势力膨胀到难以控制的地步。到那时,孙刘联盟将不复存在。刘备要么沦为江东的附庸,要么被江东吞并,别无他选。
此刻的局势亦是如此。若孙权死去,江东必陷入混乱。而刚刚取得西川和汉中的刘备,根本无力趁机攻取江东。最终,得利的只会是曹操。一旦曹操占据江东,整个北方、中原及东南地区都将落入其掌控之中。
这种局面,对于尚未整合完毕的刘备一方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因为到那时,曹操将变得几乎不可战胜。
思绪电转间,走近前方的诸葛川猛然抬起右手。
随即,他率领的三千兵马开始减速,最终在距离江东军仅百丈之处整齐停下。
吴侯!马背上的诸葛川高声问道,可是来助我们守卫南郡的?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连他自己都不相信这番话。诸葛川从不认为,孙权会如此好心。
江东军阵前,孙权听到询问,朗声笑道:伯治,我见曹操势大,担心南郡有失,自然是来支援你们的。
毕竟,他接着说道,于公而论,南郡是刘皇叔向我江东借取的,岂容曹操染指江东疆土。
“刘皇叔也算是某的妹夫,某岂能对他的将士见死不救?”
“可惜!某来迟一步,曹操竟先被你们击溃了!”
孙权面不改色地说着这话,将上位者的权谋之术展露无遗。
末了,他话锋一转,反问诸葛川:
“倒是伯治你……”
“不率军追击败逃的曹操,来此作甚?”
“方才你领兵冲阵的架势,险些让某帐下诸将误以为是敌袭,差点就要挥兵迎战。”
“幸好某及时制止!”
“否则……”
“伯治你可就危险了。”
孙权言语带刺,显然想在道义上占据上风。
诸葛川闻言轻笑,从容回应:“吴侯此言差矣。”
“川儿率兵前来,正是为了不失待客之礼!”
“若等吴侯大军抵达江陵城下,主人才姗姗来迟,岂不是怠慢了远道而来的江东将士?”
“此外,川儿还要告知吴侯……”
“江陵城中,赵叔父与徐伯父已备好酒宴,恭候吴侯与诸位将军赏光!”
“望吴侯与诸位将军莫要推辞!”
“否则,川儿回去可不好向两位叔伯交代,他们还当是某得罪了诸位!”
既然孙权已不顾颜面,诸葛川也不必客气。
他言语间暗藏锋芒,却又滴水不漏。
毕竟——
这番话,他确实是笑着说的。
所求的,不过是“略尽地主之谊”罢了。
他……
蜀汉篇·军阵前方的孙权,望见诸葛川那张带笑的脸庞,对方正用招待宾客般的语气向他发出邀请......
他的面容瞬间阴沉。
赴江陵之约?
通过情报早已掌握益州牧刘璋是如何落入刘备之手的孙权,怎么可能自投罗网!
正如他在夏口启程时对鲁肃所言——
即便此刻双方仍是盟友,他孙权永远不会相信刘备及其麾下众人。
况且......
如今身居东吴之主的他,早已不是当年独闯荆州向刘表讨要父亲遗骸的少年,绝不会再让自己置身险境。
哈哈哈!
伯治盛情,权心领了。
既然南郡无恙,我军也该班师了。
更何况......
离吴日久,恐生变故。那屯兵合肥的曹丕虎视眈眈,不可不防啊!
还请伯治转告子龙将军与元直军师,他日有缘,权必当赴约。
孙权一面婉拒,一面向诸葛川表明退兵之意。
此刻他已彻底明白——
当曹操败退之时,夺取江陵的最佳战机已然流逝。
眼前谈笑风生的诸葛川,看似和气,实则暗藏锋芒。
孙权确信——
若真率军进抵江陵城下,等待东吴大军的绝非美酒佳肴,必定是森严戒备的刀戟丛林。
四万吴军对阵伤亡甚微的三万南郡守军......
轻轻摇头的孙权,已预见结局。
不知其所想的诸葛川闻言,面露憾色:原来如此!
**1069**
“实在是遗憾。”
“但既然吴侯公务缠身,必须赶回江东,我也不便多留。”
“魏贤!”
诸葛川低声唤道。
“属下在!”
随行的魏贤立刻上前。
“去,将我们从江陵出发时,特意为吴侯及诸位将军备好的桃花酒取来。”
“权当对吴侯此次‘相助’的谢礼。”
“相助”二字,诸葛川刻意加重了语调,甚至略微提高了几分。
“诺!”
不多时,魏贤身旁的几名南郡士兵翻身下马,解下系在马背的酒坛,随后在魏贤的引领下,径直走向孙权所在之处。
片刻后,十坛美酒整齐地摆在了孙权面前。
不多不少,正好十坛。
既暗指曹操的十万大军,又似一道无形的屏障,横亘在孙权眼前。
孙权凝视着眼前的酒坛,心中暗自感慨。
果然,此人早有准备。
这十坛酒,分明是在明示他:江陵城内并无酒宴,唯有诸葛川为他备下的送行酒。
思及此处,孙权不再多言,只是向诸葛川扯出一抹僵硬的笑容,随即冷然转身。
“撤军!!!”
孙权一声令下,吕蒙、甘宁等将领愤懑难平。
“主公,我们就这么撤了?”
“给末将五千兵马,末将定能擒杀此人,一举攻至江陵城下!”
吕蒙不甘心地说道。
“然后呢?”
“杀到江陵城下,然后呢?”
“面对未受重创的赵云大军,是强攻还是死战?”
孙权反问一句,头也不回地离去。
吕蒙被孙权问得哑口无言,顿时僵在原地。
不多时。
江东军后队改前队,字帅旗向东移动——四万大军未至江陵城下,便沿原路撤回。
马背上。
诸葛川静静注视着这一切。
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