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历本以为已经成功堵住了大臣们催生的嘴,却很快发现自己还是太天真了。
从那之后,每天朝会的最后一个环节,都固定得像是排练过一般——张廷玉率先出列,撩袍跪地,身后满朝文武齐刷刷跟着伏身,异口同声高呼:“请皇上以江山社稷为重,广纳妃嫔,绵延皇嗣!”
那阵仗,整齐划一到弘历都忍不住怀疑,这帮老臣是不是每天下朝后还专门组团加练过。
这还不算完。御书房里每天都会单独抬进来一整筐奏折——全是各地官员送来的、专门用来催生的折子。
弘历早就吩咐军机处别往他这儿送,可主理军机处的怡亲王——他十三叔,一脸正气凛然:“此乃各地臣工对陛下的一片关切之心,皇上岂能不看?”
对着这位一心为公的长辈,弘历有火发不出,只能硬着头皮一本本翻。
更绝的是,不知谁开了个头,后来不管是什么请安、谢恩、汇报政务的折子……结尾必定会拐到“祈愿陛下早得麟儿”上。
弘历每天起码得批四五十本“催生折”,他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不愧是寒窗苦读几十年的文科高手,催生的话术五花八门、绝不重样。哪怕奏报的是黄河水患、边疆军情,最后也总能神奇地绕回“国本为重,皇嗣为先”上来。
就连一向不管后宫事、专心办女校的太后,也被宗室王公们烦得不行,最后只得每日派贴身嬷嬷亲自盯着皇帝翻绿头牌,翻完才肯回去复命。
最离谱的是,宗亲们居然请动了早已颐养天年、年过花甲的老理亲王胤礽和直亲王胤褆。两位老王爷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跪到他面前,老泪纵横:“皇上!为了大清江山永固,您可得抓紧啊!”
这还没完。各省官员竟发动百姓联名上书,民间万人请愿书雪片似的飞进京城——老百姓听说皇帝为了节省开支连妃子都不纳,纷纷主动签字,恳请皇上“为天下计,速生皇子!”
弘历只能苦笑。见过催生的,没见过举国上下、从官到民一起催生的!现在他成了史上第一个被全民催生的大冤种。
为了彻底解决这个“全民心病”,弘历心一横,直接掏出了压箱底的生子丸,把后宫里所有已有名分、有生育能力的嫔妃全都召幸了一遍,并确保历史上数得上号的妃嫔一个不落,全揣上娃。
为了一步到位,他甚至严格按照历史上子嗣出生的顺序和时间临幸后妃,精准投喂孕子丹,力求“批量生产,一次搞定”。
于是乾隆六年刚开年,后宫就像开了挂似的接连报喜——皇后富察·琅嬅、贵妃高曦月、贤妃辉发那拉·景娴、嘉贵人金佳敏柔、纯贵人苏绿筠、令贵人魏嬿婉等七位嫔妃,齐齐诊出了喜脉!
对于魏嬿婉,弘历原本另有安排。如剧中一样,她聪明漂亮、勤奋好学,是个难得的好苗子。他本打算送她去女校进修,照她的人设,绝对能考科举、入朝堂,做出一番事业。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天道(雍正)察觉他的意图后,直接显灵警告:魏嬿婉必须入后宫!只因只有她生下的永琰,才是真正的“真龙转世”。
乾隆六年十月,满朝文武翘首以盼的皇嗣大军终于降临——整整十一位皇子,轰动朝野!
皇后生下五皇子永琮,贵妃高曦月生七皇子永璋,纯贵人得八皇子永榕,嘉贵人一举得两子:九皇子永铖和十皇子永瑜。舒贵人生十皇子永玥,贤妃诞下十一皇子永璂与十二皇子永璟。而令贵人魏嬿婉更是惊人地生下三胞胎:十三皇子永琰、十四皇子永荃、十五皇子永璘!
皇帝子嗣瞬间爆满,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弘历也终于摆脱了被全民催生的噩梦。
乾隆六年的喜事还不止这一桩。这一年科举放榜,女校学生成绩耀眼——112名进士中,女子占10人,张廷玉的孙女更以惊人才华摘得探花,被弘历亲点入翰林院。
同年,大清女校在各省遍地开花,招生范围放宽至平民女子,通过智力测试即可免费入学。大清男校也应官员的呼吁中热烈筹建,招生标准与女校相同。
各类专门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农业部设农业学堂,工部办工业学校,兵部建军事学院,商部推商业学堂,礼部兴礼仪学院……六部纷纷下场,定向培养专业人才。
民间办学热情也随之高涨。商人们为拓展商业版图,自发创办语言学校、纺织学堂、船舶学院……“技能培训”风靡全国。
学习之风席卷大清。哪怕是最普通的农户,也会送孩子上官府办的“扫盲班”;稍有余力的家庭,更是挤破头要把子女送进官办学校——读书改命,已成共识。
自此,这个弘历改写的大清,踏上了和原世界线截然不同的快车道。
之后几十年,完成“生娃KpI”的弘历全身心扑在朝政上,和他爹雍正一样,每天只睡两三个时辰,其余时间全是工作时间。
他的勤政将大清推向前所未有的巅峰。至其退位时,大清疆域已翻倍,人口翻了几番,真正实现了“万国来朝”的盛世景象。
也许是因为他太卷了,皇子们从小目睹父皇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活得比牛马还累,纷纷对皇位产生了心理阴影……
多年后,当弘历打算退休时,才发现问题大了——皇后、贵妃、贤妃生的儿子们,为了逃避皇位,有的随商队出海了,有的跑去偏远地区办学了,有的干脆下海经商了……甚至还有几个直接躺平,终日游山玩水,潇洒快活。
最终,只有魏嬿婉的小儿子永琰——历史上的嘉庆帝,愿意接过这个“烫手山芋”。
好在永琰资质不错,能力也经得起考验。弘历五十岁那年,痛快禅位给了永琰。
直到这时,他才明白天道为何非要魏嬿婉入宫——也只有她这样有野心的母亲,才能教出愿意扛起江山重任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