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文成公主的凤辇驶离长安,踏上漫漫西行路的同时,遥远的吐蕃逻些(拉萨),早已沉浸在一片前所未有的欢腾与期待之中。自大唐皇帝应允和亲、册封文成公主的国书抵达后,松赞干布下达的“大赦天下”、“减免赋税”的旨意,如同温暖的春风,瞬间吹遍了雪域高原的每一个角落。而随着公主鸾驾正式从长安启程的消息通过快马传回,这种欢庆的气氛达到了顶点。
松赞干布早已下令,吐蕃上下须以最隆重、最虔诚的方式,迎接文成公主的到来。此时的逻些城,虽不及长安的恢弘壮丽,却也焕发出一种独具高原特色的、生机勃勃的壮观景象。
红山之上,布达拉宫的扩建工程正在加紧进行。虽然规模远不及后世,但已然显露出宏伟的雏形。工匠们在原有宫堡的基础上增筑殿宇,石砌的墙壁在高原炽烈的阳光下泛着坚实的光泽,新的金顶正在安装,准备在公主抵达时反射出最耀眼的光芒,以示尊崇。
逻些城内外的主要道路都被平整拓宽,洒扫洁净。沿途插满了象征吉祥的经幡,五色风马旗在高原特有的湛蓝天空下猎猎飞舞,如同无数条彩色的河流,从四面八方汇向王城。空气中弥漫着柏枝和酥油燃烧的桑烟气息,庄重而神秘。
松赞干布难掩心中的激动与喜悦。他换上了一身崭新的、融合了吐蕃贵族与大唐元素的礼服,显得更加英武挺拔。他亲自检查迎亲的各项准备,从仪仗队员的盔甲兵器,到献给公主的珍贵礼物:诸如巨大的天然金块、稀有的雪山宝石、最上等的麝香、成千上万的牛羊,再到盛宴所需的青稞酒、牦牛肉、酥油茶,事无巨细,均要求尽善尽美。
这一日,他率领着吐蕃所有的贵族大臣、各部首领、高僧大德,来到了逻些城外一处预先选定的、水草丰美、视野开阔的高地,搭建起巨大的金色帐篷,作为临时迎接场所。远处,连绵的雪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如同洁白的哈达,环绕着这片欢腾的土地。
“来了!大唐公主的使者先遣队快到了!” 了望的骑士飞驰来报。
松赞干布精神一振,立刻下令:“奏乐!迎宾!”
顿时,浑厚低沉的牦牛号角“筒钦”发出震天的长鸣,声音雄浑,传遍四野。紧接着,各种藏族乐器齐奏——清脆的唢呐、悠扬的骨笛、节奏鲜明的柄鼓和钹铙……汇成一曲充满高原风情、热烈而庄严的迎宾乐章。
松赞干布站在迎亲队伍的最前方,目光灼灼地望向东方那条蜿蜒而来的官道。他的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毫不掩饰的欣悦笑容。这不仅是因为即将娶到一位来自梦寐以求的文明国度的公主,更是因为这一联姻所代表的深远意义:吐蕃与大唐这两个强大政权之间正式确立了和平友好的关系,吐蕃的国际地位得到了空前提升,而他引入先进文明、强盛吐蕃的宏伟蓝图,也即将迈出最关键的一步。他仿佛已经看到,随着公主的到来,吐蕃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
地平线上,终于出现了大唐使团先遣队伍的旌旗。队伍渐行渐近,可以看到骑士们鲜明的衣甲,以及他们护卫着的、象征着公主权威的节钺和仪仗。
当大唐使团的正使手持国书,来到迎亲帐篷前,向松赞干布恭敬行礼,并呈上大唐皇帝的问候和公主行程的最新消息时,松赞干布亲自上前,以最高礼节接待。他通过译官热情地询问公主一路是否安好,表达了对大唐皇帝隆恩的感激,并对公主的到来表示最热切的期盼。
随后,盛大的欢迎仪式正式开始。吐蕃的勇士们表演了精彩的马术和舞蹈,矫健的身姿、豪迈的歌声,展现出高原民族的骁勇与热情。美丽的吐蕃姑娘们献上了洁白的哈达和醇香的青稞酒。整个高地,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贵族们纷纷向赞普道贺,脸上都洋溢着真诚的笑容,和平的曙光让所有人都感到振奋。
松赞干布接受着臣民的欢呼与祝贺,心情澎湃。他望向大唐的方向,心中默念:“文成公主……愿你一路平安,早日抵达。我松赞干布,必将以最隆重的礼节,迎接你的到来。这雪域高原,将因你而不同!”
夕阳西下,将雪山之巅染成瑰丽的金红色。盛大的迎亲预演在欢腾中暂告一段落,但逻些城的喜庆气氛却持续不息。酥油灯千万盏点亮,如同洒落人间的星辰,与天上的银河交相辉映。高原迎祥,赞普欣悦,整个吐蕃,都在以最赤诚的热情,等待着那位即将跨越万水千山、带来文明与和平曙光的大唐公主。这壮观的场面,与长安的送别遥相呼应,共同谱写着“万里缘牵”的宏大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