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那边延长油田和化工厂改建成功的消息传到太行山,柯明义捏着电报,在指挥部里来回踱了几步。
左玉波在旁边看着,没吭声。他晓得老板在琢磨什么,油田出油了,化工跟上来了,这就有了高级燃料和部分原料,那下一步,该动真格的了。
柯明义突然停下,手指敲在桌面上:“我决定了,和延安深度捆绑。咱们这边,和延安那边,同时开搞,再建两个大型飞机厂,一旦建成,立即秘密大规模生产风啸-36,铺满数量。
运气好,在小鬼子发现之前能训练出大量飞行员,要是运气不好,飞行员训练不够,那就拿着手册上飞机,生死看淡,不服就干,枪打不准,撞还不会啊,多几架一围,用数量堆死小鬼子飞机。”
左玉波斜了一眼柯明义:“老板,你这什么鬼的馊主意?而且这摊子是不是铺得太大了?人才、设备、原料等等,压力非同小可。”
柯明义跟进一步,两眼一瞪,很不满老左的眼神:“你这啾谁呢?再说了,压力大就不搞了?油都有了,一个螺旋桨的活塞老爷机,能比开汽车难到哪里去,真要飞机出事,座舱连个盖都没有,跳伞不就得了,都撒时候了,不能有点眼力见?”
左玉波右手抹了抹脸上的唾沫星子,靠在墙上,左手在墙上摸了摸,好像退不动了。
回过神来,啪一声,扒开眼前柯明义的那张大脸,赶紧闪到一边。
“好好说话,干啥呢?”
柯明义饶了绕脑袋。
“咳,咳”
刚刚好像有些上头了。
他赶紧走到墙边,一把拉开帘子,后面是一张简陋但清晰的中国地图,上面几个红圈格外刺眼。
“厂子就建两个。一个在我们东山基地深处,绝对安全。另一个,放在延安那边,依托他们的根据地和延长油田的资源。两边同时开工,互为备份,也能互相较劲,看谁干得快干得好!”
左玉波:“这还行!既能快速形成产能,又能把延安也拉进我们的航空体系里,利益捆绑,以后合作更紧密。”
柯明义点头,“暂时就这样吧,还得和延安那边商议呢。”
命令很快形成文字,通过绝密频道发往延安。
几天后,延安的回电还没到,人先到了。
来的是一位姓王的代表,约莫四十岁年纪,穿着洗得发白的灰布军装,眼神锐利,带着两个年轻的随从,风尘仆仆,一看就是日夜兼程赶来的。
柯明义没搞虚的,直接把人带到了隐藏最深的山谷机场。
机场里,三架原型机静静停在机库里,蒙布已经揭开。
“王代表,请看。”柯明义亲自介绍,指着那架双翼的“初教-1”:“这是初级教练机,稳当,耐摔,专门用来培养种子飞行员。没有它,后面都是空谈。”
接着,他指向旁边一架看起来更敦实、机翼下挂着奇怪挂点的单翼机:“这是‘山魈-36’,舔地用的。能带炸弹、火箭弹,专门照顾鬼子的坦克、卡车和步兵群。”
最后,他走到那架线条流畅、低单翼、看起来就不好惹的“风啸-36”面前,语气带着一丝自豪:“这是咱们现在的看家宝贝,‘风啸-36’战斗机。速度够快,火力猛,机翼里装的是两挺12.7毫米重机枪,鬼子的薄皮飞机和轰炸机,碰上它就算倒了血霉了。”
那位王代表看得极其仔细,几乎是把脸贴了上去,从机头看到机尾,甚至伸手摸了摸冰冷的金属蒙皮和厚重的机枪管。他带来的一个年轻随从,更是忍不住低声惊呼:“老天,这真是咱们自己造出来的?”
“如假包换。”张泽远在一旁接口,“从图纸到零件,都是自产,除了部分橡胶和特殊油脂暂时还得实验室小批量生产,其他都能量产。”
王代表沉默地看着,问了几个极其专业的问题,关于发动机的稳定性、航程、着陆速度等。
柯明义和张泽远一一解答,没有隐瞒,把优势和困难都摊开了说。
最后,王代表深吸了一口带着机油和金属味道的空气,重重拍了拍“风啸-36”的机身,转头对柯明义说,声音有些沙哑却异常坚定:
“柯同志,延安方面让我带来一句话:天大的困难,我们一起扛!这飞机厂,延安那边砸锅卖铁也给你们建起来!需要什么,只要我们有的,绝无二话!需要人的,我们立刻动员!延长油田的油,第一批就优先供应你们!”
他看着柯明义,双拳紧握,满眼熊熊烈火:“咱们中国人,一定要有自己的飞机,一定要把鬼子从天上揍下来!”
柯明义看着这哥们,生怕他一激动给自己一老拳。
看他那表情,好像飞机已经漫天飞了,俩大型飞机厂呢,哪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