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色楞格河畔枯燥地等待了一周后,铁铉终于从遥远的秋明地区发来电报。
电报内容简明扼要:已顺利抵达秋明地区,简易机场平整完毕,可随时起降大型飞机。同时,缴获的牛羊除留足自用外,其余均已处理完毕,交由东大方面接收。
接到电报的当天,朱棣便下令大军拔营,班师回朝。而王卓则登上了早已准备就绪的运-20运输机,朝着北方的秋明地区飞去。
运输机在秋明新平整的机场平稳降落时,王卓一眼就看见了等候在跑道旁的铁铉。
这位以稳重着称的文官,此刻脸上也带着几分疲惫,但眼神中却透着完成任务后的欣慰。
王大人,一路辛苦。铁铉上前迎接,按照东大教官的指示,仓库和临时营地已搭建完毕。
王卓点点头,顾不上寒暄,立即开始工作:铁大人辛苦。我现在就传送专家和设备过来,接下来的勘探开发工作,就要拜托您和张将军、盛将军了。铁铉点头告退。
随着时空信标的启动,一批批重型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陆续出现在机场空地上。钻探机、管道、发电设备,以及穿着橙色工装的工程师们,很快就在这片荒凉的西伯利亚平原上搭建起了一个临时的工业基地。
铁铉看着眼前这一幕,不禁感慨:昔日漠北的荒原,今日竟要变成大明的能源重镇,真是沧海桑田啊。
王卓勉强笑了笑,心思早已飞回了数千里外的应天。他快速地向铁铉交代完注意事项,便迫不及待地重新登上了运输机。
王大人不在此停留几日?铁铉诧异地问。
不了,王卓头也不回地摆摆手,这里有诸位在,我很放心。应天还有要事,我得立即回去。
运输机在应天郊外的机场降落时,已是黄昏时分。王卓顾不上休息,立即赶往皇宫求见朱元璋。
武英殿内,朱元璋正在批阅奏章。见到王卓,他放下朱笔,脸上露出难得的温和笑容:回来了?秋明那边安排得如何?
回陛下,一切顺利。王卓恭敬地回答,铁铉等人已在那里建立基地,专家和设备也都传送过去了。预计三个月内就能打出第一口油井。
好,好啊!朱元璋站起身,踱步到殿中,语气中充满感慨,中原王朝有史以来,最大的威胁都是来自北方。汉武帝耗尽文景之积储,唐太宗也要与突厥结城下之盟。如今,这个千年大患,总算是在咱手里彻底解决了。从此以后,北方无忧了!
朱元璋越说越激动,开始详细询问起秋明地区的具体情况,从气候到地形,从资源储量到开发计划。
然而王卓的心思,早就飘到了宫外的家里。朱元璋的话语在他耳中渐渐变成了模糊的背景音,他的眼神开始飘忽,嘴角不自觉地泛起一丝傻笑。
...所以咱以为,这条输油管道应该先修到...朱元璋正说到关键处,却发现王卓完全没有反应。他皱了皱眉,提高了音量:王卓!
殿内一片寂静。侍立在一旁的太监吓得脸色发白,小心翼翼地抬眼看向王卓,却发现这位驸马爷竟然还在神游天外。太监心中暗惊:这位驸马爷真是胆大包天,君前奏对都敢走神,就是皇子们也不敢这么干啊!
太监不得已,轻轻拉了下王卓的衣袖。王卓这才猛然回神,一脸茫然地问:陛下说什么?
朱元璋强忍着脱下鞋子抽人的冲动,额头上青筋直跳。他看着王卓那副魂不守舍的样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脸上的怒容渐渐化为无奈。他挥了挥手,语气中带着几分好笑又好气:
滚吧!知道你惦记着家里的媳妇儿。瞧你这点出息!
王卓如蒙大赦,连忙行礼:臣告退!
转身离开武英殿时,王卓还在心里嘀咕:我出差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来汇报工作,够敬业了吧?对着你一个糟老头子有什么好说的,赶紧回家看看自己的老婆和未出世的孩子才是正经。
他几乎是跑着出了皇宫,跳上等候在宫门外的马车,连声催促车夫快马加鞭。
轿车在应天府的街道上疾驰,王卓的心早已飞回了驸马府。他想起了第一次见到安庆时的情景,想起了她在奉天殿的决绝,想起了临行前她依依不舍的眼神...
当侯府的朱红大门出现在眼前时,王卓刚把汽车停稳就跳了下来,三步并作两步冲进府中。
公主呢?他抓住一个侍女急切地问。
在、在后园赏花...侍女话未说完,王卓已经朝着后园奔去。
夕阳的余晖洒在驸马府的后花园里,安庆正坐在亭中,低头专注地绣着一个小肚兜。当她抬起头,看见气喘吁吁站在园门口的王卓时,先是一愣,随即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那一刻,王卓觉得,所有的奔波与辛苦,都值得了,这一刻,王卓在明朝时空终于有了家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