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着布洛妮娅穿过由厚重钢铁与巨石构筑的宏伟廊道,一行人正式进入了贝洛伯格的城市内部。与空港那种纯粹功能性的冷峻不同,城市内部虽然依旧被寒意笼罩,却多了几分杂乱而顽强的生活气息。金属管道如同血管般在墙壁和天花板上蜿蜒,发出嗡嗡的输送声,空气中混杂着机油、融雪、食物以及…隐约的、属于大量人群聚居的体味。
布洛妮娅安排他们在克里珀堡附近的贵宾区暂住,这里条件相对较好,但透过窗户望出去,依旧是灰蒙蒙的天空与无尽的雪原。简单的安顿之后,娜娜巫便有些坐不住了。她对布洛妮娅口中提到的、在如此严酷环境下依然努力维持的农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在征得同意并有一位银鬃铁卫陪同后,娜娜巫拉着苏晓和樱,前往位于城市下层区、靠近地热源的一处地下农场。
乘坐着轰隆作响、充满铁锈味的巨大升降梯下行,他们来到了贝洛伯格的“地下世界”。这里的空气更加浑浊,光线主要依靠镶嵌在岩壁上的昏黄矿灯和某些发光苔藓,但温度确实比地表高出不少,带着一股潮湿的、泥土与霉菌混合的气息。
所谓的农场,并非想象中开阔的田野,而是一系列利用天然洞穴和人工开凿的隧道构建的、层层叠叠的种植平台。平台上方的岩壁滴着水,凝结成冰锥,下方则利用有限的地热和特制的、散发着微弱暖光的“生长灯”来培育作物。
他们见到了一位负责管理这片区域的老农,他脸上刻满了风霜的痕迹,双手粗糙,正小心翼翼地检查着一片长势蔫搭搭的、颜色苍白如同褪色翡翠的苔藓状作物。
“这是‘暖苔’,”老农的声音沙哑,带着浓重的本地口音,“算是咱们这儿长得最好的东西了,能磨成粉混在粮食里,也能煮汤…就是太难伺候,光不够暖,水多了烂根,水少了立马干死…” 他叹了口气,用粗糙的手指轻轻拂过那些孱弱的叶片,眼神如同在看自己营养不良的孩子。
娜娜巫蹲下身,没有贸然触碰,只是仔细地观察着。她能感觉到这些“暖苔”生命能量的微弱与不稳定,就像寒风中摇曳的烛火。她看向苏晓。
苏晓的目光扫过整个种植区域,他的感知穿透了岩石与土壤。“光照角度与光谱能量配比存在17%的偏差,热能分布不均,导致局部区域温度波动超过作物耐受阈值。土壤中缺乏三种关键微量元素,水分循环系统存在32处效率低下的节点。” 他瞬间报出了一连串冰冷而精确的数据,指出了问题的核心——并非人们不够努力,而是环境太过恶劣,技术手段又过于原始。
“需要优化光照和热能分布,补充土壤元素,并改善水分利用效率。” 苏晓言简意赅地总结。
娜娜巫点了点头,心中已经有了想法。她向老农询问了本地可用的一些材料——比如某种耐寒的、富含特定矿物质的岩石粉末,以及他们用来过滤水源的活性炭渣等。
接着,她开始了自己的“创造”。她将那些岩石粉末与少量自己带来的、蕴含生命能量的伊甸镇土壤混合,又加入了一些她特制的、能促进根系生长的植物精华。她并非直接施肥,而是制作出了一种能够缓慢释放养分、并改善土壤结构的“基质改良剂”。
同时,她根据苏晓指出的光照和热能问题,利用一些反光性能好的废弃金属片,重新调整了部分生长灯的反射角度,并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利用热空气对流原理的导流板,让有限的热能能够更均匀地覆盖作物。
苏晓则在她调整的基础上,以几乎无法察觉的方式,微调了那些生长灯的能量输出频率,使其光谱更接近“暖苔”生长所需,并确保了水分输送管道那几个关键节点的通畅。
樱也在一旁帮忙,她飞到那些看起来最没精神的“暖苔”上方,散发出温和的、充满鼓励与生机的灵性波动,如同在安抚这些在逆境中挣扎的小生命。“加油,会长得更好的…” 她轻声低语。
他们的动作很快,没有大张旗鼓,更像是经验丰富的农艺师在进行一次精细的田间管理。老农在一旁看着,起初有些疑惑,但随着娜娜巫的调整,他敏锐地察觉到种植区内的空气流动似乎顺畅了些,那些生长灯发出的光也仿佛…更“舒服”了一点?
几天后,当娜娜巫再次来到这片地下农场时,老农激动地迎了上来,脸上带着难以置信的喜悦。那些原本蔫搭搭的“暖苔”,虽然远未到繁茂的程度,但颜色明显绿了不少,叶片也舒展了许多,整体透出了一股久违的、健康的生命力!
“神了!真是神了!”老农搓着手,语气激动,“长得快多了!而且…而且看起来壮实了!你们…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娜娜巫只是温和地笑了笑,将一份写有简易维护要点和“基质改良剂”制作方法的笔记递给了老农:“只是一些小技巧,希望能帮上忙。”
她没有居功,将改善归功于“技巧”。但老农和闻讯赶来的其他农人看着他们的眼神,已经充满了感激与尊敬。
离开地下农场,回到依旧寒冷的地表,娜娜巫的心中却充满暖意。在这永冬的世界里,哪怕只是让一片苔藓长得更好一点,也是为这份艰难的生机,注入了一缕来自星海的、微小的希望。而这,正是她所能做的,也是最愿意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