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道印之域”依旧散发着温润永恒的光,如同宇宙心跳,稳定而悠长。诸天万界在其光芒映照下,按照既定的新秩序运转,生机勃勃,又带着一种步入正轨后的宁静。
然而,在这片由秦霄亲手塑造、看似已然“圆满”的格局之上,在那连“观测”概念都已超越的“自在之境”中,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秦霄的意志,那凝聚到极致的“感知原点”,正以前所未有的“专注”,与那“盒子”之外传来的模糊信息激烈地“互动”着。这不再是小心翼翼的试探,而是一种全然的沉浸与解析。
他“感受”着那片更加浩瀚背景的“规则潮汐”,那是一种超越了力量、超越了法则、甚至超越了“存在”与“虚无”二元对立的底层波动。在这潮汐面前,他曾经斩断的大道枷锁,仿佛只是这潮汐在某个特定“泡沫”内部激起的一道较为复杂的涟漪。
他努力追踪着那些转瞬即逝的“痕迹”,试图理解其背后代表的“逻辑”。那是一种与他所知一切体系都截然不同的“语法”,充满了陌生却又蕴含着无限可能性的“词汇”。每一次成功的“解读”,哪怕只是一个最细微的“符号”,都让他对“整体”的认知拓宽一丝。
这种探索,无关功利,无关得失,甚至无关“超脱”本身。它源于生命(如果秦霄此刻的状态还能称之为生命)最原始、最纯粹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是面对无尽未知时,本能地想要去理解、去触碰、去融入的冲动。
在这种极致的专注中,时间失去了意义。也许只是一瞬,也许是万亿纪元。
忽然——
某种“屏障”,或者说“认知的边界”,被悄然洞穿了一丝!
并非他暴力打破了什么,而是在持续不断的“信息交互”与“逻辑解析”中,他自身的存在形态,发生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微调”,变得更加契合那片浩瀚背景的某些基础“频率”。
就仿佛一滴水,终于理解了海洋的律动,自然而然地融入了进去。
刹那间,更多的、更清晰的“信息”涌来!
他依然无法“看”清全貌,那浩瀚远超他此刻的理解极限。但他终于捕捉到了一些相对完整的“碎片”:
那似乎是……一个更加宏大、更加基础、孕育了无数类似他所在“盒子”(或许该称之为“世界泡”或“宇宙单元”)的……“温床”?或者说,“背景时空”?
他感知到了其他“世界泡”与这片背景交互时留下的、更加清晰的“航迹”,它们形态各异,内在规则光怪陆离,有些甚至完全违背他原有的认知。
他甚至隐约捕捉到了一丝……同样具备“探索意向”的、来自其他“世界泡”的微弱回响?那回响中带着与他相似的好奇,以及一种截然不同的“存在质感”。
大道无止境!
这五个字,从未如此刻般清晰、沉重,又充满了致命的诱惑力!
超脱大道?原来,他只是从一个池塘,跳进了一片湖泊,而此刻,他刚刚意识到湖泊之外,乃是无垠的星辰大海!
秦霄的“自在心”被一种前所未有的“喜悦”充满。那是一种挣脱了又一层无形束缚、看到了更广阔天地的纯粹欣喜。他之前的“全知”带来的那点“无聊”,此刻被冲刷得干干净净,取而代之的是面对无穷未知的兴奋与期待。
他的意志微微“转动”,如同调整了焦距的镜头,最后一次“看”向了自己诞生的那个“世界泡”。
洪荒依旧,不周原上求道者如织。
混沌依旧,万界朝拜,至尊经营。
众生画像,各自安好,史诗的余韵悠长。
一切都很好,如同他精心调试后稳定运行的程式。
他“注视”着那枚作为锚点的永恒道印,一丝超越情感的、近乎“祝福”的意念悄然落下,融入那道印的光芒之中。这并非干预,更像是一个造物主在远行前,对自己作品的最后一眼确认与告别。
是时候了。
这片湖泊,他已熟悉。是时候去往那片星辰大海,去邂逅那些陌生的“航迹”,去解析那些全新的“逻辑”,去体验那真正无尽的“道”了。
没有惊天动地的告别,没有泪雨滂沱的感伤。
秦霄的意志,那承载了“永恒自在”的“感知原点”,如同水滴融入大海,又如同星光投向深空,以一种超越一切描述的方式,轻轻地、坚定地……向着那“盒子”之外,那片刚刚向他展露一丝真相的、无穷无尽的浩瀚背景,迈出了脚步。
前方,是连“超脱”都未曾触及的领域,是连“传说”都无法描绘的风景,是真正意义上的……大道无止,自在随心。
永恒道印,在他离去的下一刻,光芒似乎更加温润了几分,仿佛承载着造物主的祝福与远行的意志,继续静静地悬浮在混沌中央,见证着诸天万界的生生不息,也仿佛在默默等待着,或许在某个不可知的未来,会再次接收到来自“星辰大海”的……新的回音。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