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地图上牧区的暖黄光点刚亮了十日,青藏高原的雪线上就传来了轻细的动静——扎着红头绳的女孩卓玛,正蹲在牦牛群旁,用藏袍下摆裹着一只瑟瑟发抖的牦牛犊。小家伙刚出生没多久,蹄子被冻得发红,趴在雪地里哼唧着不肯动。卓玛掏出手机,指尖划过共生地图上牧区的岩羊光点,发了条带着哈气的视频:“小牛犊冻得站不起来了,谁知道怎么帮它暖和起来呀?”
视频顺着共生网的银纹飘出去,最先回应的是草原上的阿古拉。他举着刚收到的“羊群护理手册”,对着镜头比划:“卓玛,找块厚羊毛毡把它裹起来,像这样垫在身下!我再让驿站阿叔把兽医给的暖身草药配方转给你!”卓玛立刻翻出家里的旧羊毛毡,把小牛犊裹得严严实实;没过多久,城里畜牧站的专家也发来消息,附带了一份“高原犊牛防寒指南”:“每隔一小时给它喂点温羊奶,别让它离母牦牛太远,母牦牛的体温能帮它取暖。”
为了感谢阿古拉和专家,卓玛把自家晒的酥油茶饼分成两包,托山下的驿站寄了出去。阿古拉收到茶饼,泡在热奶里尝了尝,立刻拍了段视频发到初心手札:“酥油茶饼好香!我教卓玛给小牛裹毡子,她就寄了这个来,这就是共生呀!”这段视频被城里的兽医看到,他想起之前阿古拉寄的羊毛,又整理了一份“牦牛常见冻伤护理”,一并发给了卓玛,还附言:“帮小牛的同时,也教教牧民们怎么预防冻伤,大家一起帮牦牛群过冬。”
雾林竹根下的晶芽,此刻正悄悄生出新的纹路——这纹路带着酥油茶的暖褐,顺着共生网的银纹往高原延伸。当卓玛按照指南给小牛犊喂温羊奶时,晶芽飘出一缕带着茶香的微光,落在共生地图上,雪线的位置亮起一颗新的光点,光点旁缀着小小的格桑花图案,成了共生网又一支新的“触角”。
这天清晨,青羽灵鸟衔着卓玛寄茶饼时包的格桑花干,飞过雪线、草原、城市,落在每个驿站的共生纹旁。干花碰到驿站的花草,奇迹般地绽出了细碎的花瓣:牧区驿站的羊毛毡旁,格桑花顶着雪粒开了一朵;城市驿站的月季丛里,混进了几朵带着奶香的格桑;高原山下的驿站旁,格桑花顺着共生纹的方向,一路往雪线蔓延。
更动人的是,新的联结让共生地图织出了新的脉络:高原的暖褐光点与草原的暖黄光点连在一起,酥油茶的香气顺着银纹飘向阿古拉的毡房;草原的光点与城市的光点交织,阿古拉拍的茶饼视频,让城里的孩子纷纷学着给流浪动物做暖窝;城市的光点又连着高原的光点,专家寄来的护理指南,被卓玛翻译成藏语,贴在了牧区的驿站墙上。
卓玛看着小牛犊渐渐能站起来,跟着母牦牛身后走,突然对着手机喊:“我要把专家的指南教给村里的小伙伴!以后大家都能帮冻伤的小牛啦!”村里的孩子们立刻围了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记下要点;阿古拉看到消息,特意拍了段“羊毛毡包裹技巧”的视频发过去,还说:“等雪化了,我带草原的小伙伴去看你们的牦牛群!”
夕阳斜照在雪线上,卓玛抱着恢复活力的小牛犊,在初心手札上画了幅画:雪地里,小牛犊裹着羊毛毡,旁边站着卓玛、阿古拉的简笔画,头顶是共生地图的光点,光点旁开着格桑花。旁边写着:“阿古拉在草原帮我,我在高原帮小牛,我们都在共生网里呀!”
夜深了,共生地图上高原的暖褐光点,正和牧区、城市、山区的光点连成一片,像雪地里撒开的彩线。青羽灵鸟落在卓玛家的帐篷顶上,看着初心手札里新增的画面——有孩子们围着牦牛群学护理的,有阿古拉在草原上晒茶饼的,有专家对着电脑修改护理指南的。而雾林的晶芽,正随着这些画面,悄悄把暖褐纹路织得更密,仿佛在说:“不管是草原的雪,还是高原的风,共生都会跟着光,一直延绵下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