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晨的风带着暖意,旧驿道的石碑旁突然响起熟悉的驼铃——上月来过的丝绸商队回来了,骆驼背上驮着鼓鼓的布袋,为首的首领老远就挥手:“带种子来了!还有西域部落的消息!”
十方人很快围了上来,阿石从商队手里接过布袋,倒出里面的种子:有耐旱的中原荞麦,有能喂牲畜的西域苜蓿,还有开紫花的沙打旺。“这些都能在干地长!”商队首领笑着说,“沿途部落都听说戈壁活了,有三个部落想下月来交流种庄稼的法子!”
播种的事立刻提上日程。药部落的阿药带着人选地,在十方林旁圈出一片沙质土,用木耙翻松:“这里离水洞近,光和暖光也能照到,最适合种!”沙筑部落的阿筑则和盐部落合作,把盐晶磨成粉混进沙土:“调点盐肥,苗长得壮,还能防虫!”
可刚播下种子,就遇了难题——戈壁昼夜温差大,夜里的霜气让土面结了层薄壳,种子发不了芽。“得盖层‘保温被’!”巢底部的阿巢灵机一动,带着族人挖来巢底的腐菌叶,铺在土垄上,“这叶子保暖,还能当肥!”风蚀谷的族人则在田边设了矮风柱,裹着光核的暖光,夜里能挡霜气。
林砚每天都带着光核去田边,暖光轻轻扫过土垄,腐菌叶下的土壤慢慢变温。没过几天,土面就冒出了嫩绿的芽尖——荞麦芽细弱,苜蓿芽圆润,沙打旺的芽还带着点紫。商队留下的蜜蜂(上次来带的,专门授粉用)在芽尖上飞,嗡嗡的声音让田埂都热闹起来。
月底时,三个西域部落如约而至,带来了他们的特产:耐旱的鹰嘴豆种子,还有挖水窖的新工具。十方人设宴招待,沙老叔讲十方部落护戈壁的故事,西域部落首领则教大家用鹰嘴豆和荞麦煮杂粮粥,“这粥抗饿,冬天喝最好!”
交流的日子里,各部落一起改良水窖——沙筑部落的人砌窖壁,西域部落的人教在窖顶铺防渗膜,巢底部的人则引地下水进窖,“这样窖里的水能存半年!”阿筑拍着新水窖的壁,声音响亮。
临走时,西域部落首领握着林砚的手:“以后咱们常来往,把戈壁的绿传到更远的地方!”月魂蛊幼虫驮着新收的荞麦种,跟着他们飞了一段路,光粒落在驿道上,和之前的绿光连在一起,像一条闪光的路。
播种的田垄上,沙打旺已经开了紫花,蜜蜂在花间穿梭,荞麦苗也长到了半尺高。十方人在田边立了块木牌,刻着“共生种”三个字,下面列着所有参与播种的部落名字——十方部落,还有商队、西域三部落。
苏清寒望着紫花,轻声对林砚说:“你看,共生不是咱们自己的事,是越来越多人一起的事。”林砚点点头,柔和的暖光洒在花上,紫花显得更艳了。远处的驿道上,又有驼铃响起来——是新的商队,他们听说这里有紫花,有杂粮,特意绕路来看看。
戈壁的风里,除了沙的气息,又多了花的香、粮的甜,还有越来越多的人声。这共生的故事,正像沙打旺的根,在戈壁的土里扎得越来越深,也像驿道上的光,传得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