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朱雀街,寒风裹着细雪粒子,刮在脸上生疼,却挡不住桃记小馆里的暖香 —— 砂锅里的当归羊肉汤咕嘟冒着泡,蒸汽裹着肉香和药香,从后厨飘到街面,引着路人忍不住往门里探。
苏软桃正低头给客人盛汤,手腕上的银镯子轻轻晃着,是萧璟渊送的开业礼。她刚把汤碗递到熟客张阿婆手里,就听见街对面传来 “王记酒楼新推江南药膳,半价尝鲜” 的吆喝声,声音洪亮,带着点刻意的讨好。
“哼,学人家做药膳,也不看看自己有没有那个手艺。” 张阿婆喝了口汤,撇着嘴朝对面瞥了一眼,“前儿我家老头子图便宜去尝了,回来跟我说,那当归羊肉汤腥得很,春笋虾饺的皮硬得像嚼纸,哪有你这儿的好吃。”
苏软桃笑了笑,没接话,只是把刚蒸好的桂花酥往张阿婆面前推了推:“阿婆,尝尝新做的,加了点麦芽糖,更甜了。” 她早从李三那儿听说,王记最近生意差得厉害,自从桃记开了业,来吃酒楼的客人少了大半,王富贵急得嘴上起了泡。
没过多久,就有两个客人掀帘进来,脸上带着失望,一坐下就抱怨:“软桃姑娘,还是你这儿的汤好喝!刚才去王记尝了他们的‘江南药膳’,那羊肉不知道冻了多久,咬都咬不动,春笋还是酸的,半价都不值!”
“就是,” 另一个客人附和,“王老板还说你们的药膳是‘偷来的方子’,我看他是自己做不好,故意造谣!”
苏软桃手里的汤勺顿了顿,依旧是温和的语气:“多谢二位客官认可,咱们做药膳,食材新鲜、火候到家才是根本,别的都不重要。” 她没提王富贵的造谣,也没说要争什么,只是低头继续盛汤,指尖拂过砂锅边缘,温热的触感让她想起母亲说的 “做菜先做人,心诚才味正”。
后厨的春杏却忍不住嘀咕:“姑娘,王老板也太过分了,自己做不好还说您坏话!要不要跟王爷说说?”
“不用,” 苏软桃摇摇头,把煮好的莲子百合羹端出去,“咱们做好自己的就好,客人的嘴就是最好的口碑,他再怎么闹,也不如一碗好汤实在。”
傍晚萧璟渊来的时候,刚好撞见王富贵站在街对面,盯着桃记的门口,脸色难看。萧璟渊走过去,语气平淡:“王老板,与其盯着别人的铺子,不如好好琢磨自己的菜。”
王富贵吓了一跳,看清是萧璟渊,赶紧低下头:“王爷…… 草民就是随便看看。”
“软桃的药膳,靠的是新鲜食材和用心火候,不是靠模仿就能成的。” 萧璟渊瞥了他一眼,“要是真想学,不如光明正大去问,耍小聪明,只会砸了自己的招牌。”
王富贵脸涨得通红,支支吾吾说不出话,萧璟渊没再理他,转身走进桃记。苏软桃正低头算账,看到他进来,笑着递过一碗热汤:“刚煮的生姜羊肉汤,暖身子。”
萧璟渊接过汤碗,喝了一口,暖得胸腔都舒服了。他看着苏软桃,眼底满是欣赏:“听说王记模仿你做药膳,还造谣?”
“客人心里有数,不用管他。” 苏软桃把账本递给他看,“这个月的盈利又多了,我想再添几样新品,比如江南的腌笃鲜,冬天吃暖身。”
萧璟渊看着她眼里的光,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发:“好,我让人从江南运咸肉过来,你想做什么,我都帮你。”
窗外的雪粒子还在飘,小馆里却暖融融的。张阿婆还在跟邻桌的客人夸桃记的汤,声音传到后厨,苏软桃嘴角忍不住上扬 —— 她知道,真味从来不怕投机,用心做的药膳,总会被客人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