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震惊与狂喜之后,客厅里的气氛渐渐从纯粹的震撼转向一种混合着激动,心疼和无比欣慰的复杂情绪。
乔英子被黄芷陶和季杨杨小心翼翼地搀扶着,坐回柔软的沙发,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呼吸微促,但眼睛却亮得惊人。
方一凡胡乱抹掉脸上的泪痕,蹲在沙发前,仰头看着英子,声音还带着未褪的哽咽,却努力扬起笑容:“英子...你吓死我们了...也高兴死我们了!这...这真是太棒了!” 他激动得不知该说什么好。
乔英子看着他,看着围拢过来的伙伴们,苍白的脸上露出一个虚弱却无比真实的微笑。她能走到今天这一步,所付出的艰辛,远超任何一场考试。
“对了!好消息!”
方一凡终于想起最初的目的,连忙把手机屏幕亮给英子看,“英子你看!南艺!音乐剧!哥们儿考上了!”他又赶紧指向其他人,“磊儿和陶子清华!杨杨北理!我们都来告诉你这个好消息!”
伙伴们也纷纷凑近,把录取信息的屏幕展示给她看,脸上洋溢着分享喜悦的兴奋。
乔英子的目光一一掠过那些屏幕,眼底闪烁着由衷的、毫不掺假的喜悦和祝福。“太好了...”她轻声说,声音虽弱,却充满力量,“恭喜你们...真的...太好了。”
她真心为他们感到高兴,这些喜悦冲淡了她自己错失机会的遗憾。
黄芷陶握住英子的手,关切又小心地问:“英子,那...你之后有什么打算?叔叔阿姨有安排吗?”
所有人都安静下来,看着英子。这是他们心底最关心,又最怕触及的话题。
乔英子深吸了一口气,目光缓缓扫过朋友们关切的脸庞,最后定格在方一凡脸上。
她的眼神变得异常清澈和坚定,仿佛早已深思熟虑。
“我...留在...北京”她清晰地说,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复读”
这个词让所有人都微微一怔。
复读,意味着她要再次面对那份沉重的压力,独自一人。
乔英子似乎看出了他们的担忧,她微微笑了笑,“这次不一样了。我不是为了任何人,是为了我自己。”她的目光越过窗户,似乎看到了遥远的星空,“南大的天文系,那是我的梦想。我只是...绕了点远路,晚...一年到而已。”
她转头看向方一凡,眼神里带着一种温柔的约定和信任,“方猴儿,你...先去南京...替我看看...那里的...梧桐树...摸摸玄武湖...的水,去紫金山...天文台...帮...我...先看...一眼” 她顿了顿,声音轻却无比认真,“等....我一年...明年这个...时候,我...去南大...找你”
方一凡看着她,看着眼前这个刚刚重新学会走路、脸色苍白却眼神执拗坚定的女孩,只觉得胸腔里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情感。心疼、敬佩、支持、还有一份沉甸甸的约定。
他重重点头,没有任何犹豫,脸上露出无比认真的笑容:“没问题!侦察兵方一凡收到任务!先遣南京,为你探路!保证把南京的好吃的、好玩的、连哪棵梧桐树叶子先黄都给你侦查明白!” 他搞怪地敬了个礼,随即语气变得无比郑重,“英子,你慢慢来,不着急。我在南京等你。一年后,咱们南大天文系见!说定了!”
“说定了。”乔英子笑着点头,苍白褪去,泛起淡淡的光泽。
这一刻,无需再多言语。
乔卫东和宋倩站在一旁,看着乔英子和方一凡的约定,看着孩子们之间流动的深厚情谊,眼中再次盈满泪水,但这次是欣慰和放心的泪。他们知道,女儿选择的这条路会很辛苦,但她有支撑,有目标,有朋友在终点等她。这就够了。
巨大的喜悦需要庆祝,但这个庆祝,多了份对未来的期盼和约定。 乔卫东大声张罗着聚餐,庆祝孩子们金榜题名,更是庆祝英子重获新生,踏上新的追梦之路。
晚餐桌上,气氛热烈又温馨。
大人们感慨万千,孩子们聊着未来的规划。方一凡开始喋喋不休地计划着到了南京要怎么给英子“直播”大学生活,林磊儿已经开始搜索北京优秀的复读机构和南大天文系的课程设置了,季杨杨和黄芷陶则商量着周末要时不时回来陪乔英子。
宴席散场,夜色温柔。 孩子们互相道别。
“英子,加油!有任何需要随时打电话!”黄芷陶抱了抱她。
“你们...在大学里...也要...好好的”
英子微笑道。
“保重。”季杨杨言简意赅。
林磊儿推推眼镜:“我会定期分享学习资料和北京天气数据分析。”
方一凡最后一个走到英子面前。 他没有再多说保证的话,只是伸出手,小拇指勾了勾。
乔英子看着他,微微一笑,也伸出自己微微颤抖的小拇指,轻轻地却坚定地勾住了他的。
“拉钩,”方一凡看着她的眼睛,声音低沉而温柔,“南京,南大,明年见。”
“拉钩。”乔英子点头,眼眸映照着璀璨的星光,“明年...见”
路边的灯光洒在他们身上,温柔而坚定,照亮着即将到来的别离,也照亮着一年后那个充满希望的重逢之约。他们的故事,并未因为分离而中断,只是翻开了需要更多耐心和勇气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