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还配有一幅简陋的图谱,画着环绕堰塘的灵能罗带,旁注着“上古陈玄成此术,护地脉百年无忧”。
杂息是地脉运行中产生的微小灵能残渣,长期积累会附着在灵生物体表,影响它们的生长——去年就有灵鱼因体表附着过多杂息,鳞片失去光泽,游动速度变慢;还会降低水体灵能纯度,导致灵田灌溉后产量下降。
可这“水是青罗带”,从古至今仅在上古时期由陈家先祖陈玄成功过一次。
此后的三千年间,无数地脉守护者尝试复刻,均以失败告终:三十年前,陈家族长陈守义因灵能控制不当,灵能丝突然断裂,导致水体灵能暴走,淹没了半里农田——那些农田里的灵稻刚抽穗,一夜之间就被灵能水浸泡得枯萎,灵稻的根系都变成了黑色,那片土地过了三年才恢复生机,期间百姓只能靠祖地接济的灵米度日;二十年前,长老陈守礼强行凝聚罗带,不顾灵脉的承受极限,结果灵能反噬,灵脉受损,从此再也无法操控灵能,只能退居幕后整理典籍,每次看到年轻子弟操控灵能,他眼中都会流露出遗憾的神色;更有三位守护者因灵能反噬伤及本源,英年早逝——他们的名字被刻在祖地的“守脉碑”旁,碑文中记载着他们的事迹,供后世缅怀,每年清明,陈家子弟都会带着灵花去祭拜,缅怀他们为守脉事业付出的牺牲。
月平看着众人凝重的神色,继续说道:“古书记载,‘水是青罗带’需满足三境:一境灵能凝丝,要把灵能转化成细如发丝的‘灵丝’——灵丝的直径不能超过半寸,还得保持连续不中断,一旦断了就得从头再来,之前陈守礼长老就是因为灵丝断裂,才导致灵脉受损;二境水体成带,要用灵丝当经纬,把水体编织成环绕堰塘的‘罗带’——罗带厚度要均匀,误差不能超过半寸,灵能密度也不能差太多,否则会导致部分水域灵能过剩,部分水域灵能不足;三境地脉共鸣,得让灵能罗带与地脉产生共振,频率要跟地脉跳动完全一致,差一点都可能引发地脉排斥,三十年前陈守义长老就是因为频率差了千分之一,才导致灵能暴走。”
他说着,取出腰间的意鉴。
这是陈家特制的地脉监测工具,以百年灵脉晶为核心——灵脉晶来自青龙山深处,经过三年提纯才制成,灵能纯度高达九成五;外覆千年灵木外壳,木壳上刻着细密的“显纹”——这些纹路是陈家工匠花费半月雕刻而成,能将灵能数据转化为可视化的图谱,图谱的精度比传统工具高十倍。
月平指尖注入灵能,意鉴顶端的灵晶立即亮起,一道淡青色的光幕投射而出,在空中凝成一幅立体的堰塘水体图谱。
图谱清晰得如同实物,连水中微生物的活动都能看见——那些微生物是“灵水菌”,能帮助分解杂息,此刻正围绕着灵草根系活动;不同颜色的区域标注着堰塘的状况:灵能充足的地方泛着淡青,边缘灵能较少的地方呈淡黄,暗渠入口杂息多的区域是浅红,灵鱼群聚集的南侧则是鲜活的绿色——绿色越深,说明灵生物越活跃。
图谱旁还标注着具体数据:“当前水体杂息浓度千分之八,灵能密度每立方尺五单位,微生物活性良好。”
“月平不才,虽没有上古先贤的修为,却想以现代地脉监测技术为基础,结合‘纯和黑意’的温和特性,试着突破这三境。”
他的目光扫过九大望眼,眼神中没有丝毫傲慢,只有对地脉的敬畏与对使命的担当——他的祖父曾告诉他,守脉者最重要的不是术法高低,而是对土地与百姓的责任。
“要是有疏漏的地方,还请列位长辈指正。我们今日做这些,不是为了个人功绩,而是为了守护忧乐沟的地脉与百姓,不能因为固守成规,就错过了守护的机会。去年灵田减产,李伯家的困境我还记得,我不想再看到百姓因地脉问题受苦。”
他的话语既尊重传统典籍,又不盲目迷信,让九大望眼原本紧绷的神色渐渐缓和。
北望眼的陈玥忍不住上前一步,她是九大望眼中唯一的女性,擅长灵能精细化操控,手中常年握着一把灵木梳——梳齿由灵脉晶碎屑混合灵木制成,每一根梳齿都泛着淡淡的灵能光泽,哪怕是空气中千分之零点一的灵能波动,都能通过梳齿传递到掌心,让她精准捕捉到地脉的细微变化。
去年青龙山支脉灵能异动前,就是这把灵木梳率先感知到异常,梳齿微微发烫,让她提前通知众人做好准备,才减少了损失。
此刻,陈玥轻轻拨动梳齿,感受着空气中灵能的流动,语气中带着真切的关切:“月平师弟,你说的三境,具体该怎么突破?尤其是灵能凝丝,古籍里说要‘以自身灵脉为引,耗三成灵能方得一丝’。你今日凝聚引脉箭已经耗了不少灵能,方才我这梳子还感知到你灵脉有细微的颤动,要是再用自身灵脉当引,怕是会伤及本源。”
她顿了顿,眼神中闪过一丝回忆:“你祖父当年就是因为灵能透支,灵脉受损,才提前传位给你父亲。我还记得,你祖父最后一次操控灵能时,就是为了修复白虎山支脉的灵能阵,强行注入过多灵能,结果灵脉断裂,从此只能坐在轮椅上整理典籍。他临终前还握着我的手说,‘守脉要惜身,身存才能护地脉长久’,这句话我至今记得。”
月平心中一暖,他知道陈玥是真心为他担忧,也明白灵脉受损对守脉者意味着什么。
他笑着摇头,指尖指向图谱上标注的六块灵脉晶——那些灵脉晶镶嵌在堰塘周边的青石台上,呈六边形分布,石台上还刻着陈家祖传的“聚灵纹”,能增强灵脉晶的灵能输出效率。
“玥师姐放心,弟子并非要以自身灵脉为引,而是借灵脉晶的灵能与三座山峰的灵能共振,形成‘灵能丝’。”
他指着图谱上灵脉晶与山峰的连线,耐心解释道,“这些灵脉晶的灵能纯度极高,每块的储量都抵得上十位意者的总灵能;三座山峰的灵能更是比我自身灵能多十倍,二者结合,足够凝丝,还不会过度消耗我自身的灵脉。”
他抬手拂过衣摆上的“守脉纹”,纹路中的灵能微微涌动:“更重要的是,‘纯和黑意’的特性是温和、稳定、兼容。用它来引导灵能共振,能最大限度减少灵能冲突。之前梳理青龙山支脉时我就试过,当时灵脉出现了一处淤堵,用传统方法疏通时,灵脉波动幅度达千分之六,还损伤了周边的灵草;后来我用‘纯和黑意’引导灵能,波动幅度降到了千分之二,灵草也毫发无损,灵能损耗也少了四成。”
这一创新思路,让九大望眼眼前一亮。
南望眼的陈阳忍不住上前一步,他手中握着一把“灵阵尺”——尺身上刻着密密麻麻的刻度,是用来测量灵阵间距的工具,他曾用这把尺参与过三次地脉灵阵的布置,对传统灵阵的缺陷有着深刻认知。
“此计甚妙!借天地之力而非自身之力,既符合‘顺地脉之势’的核心理念,又能降低灵能反噬的风险。”
陈阳眼中满是赞同,他指着图谱上灵脉晶的位置,“之前我们总想着复刻先贤的方法,用自身灵脉当引,却忘了灵脉晶与山峰本就是天然的灵能源。月平师弟,你这思路比我们这些固守典籍的老家伙开阔多了。”
他想起去年布置灵能阵时的场景,忍不住感慨:“去年我们在白虎山布置‘护脉阵’,就是用了自身灵脉当引,结果三位子弟灵能透支,躺了三天才恢复。要是早想到借天地灵能,也不会让他们受苦了。”
西望眼的陈墨也点头附和,他再次翻开《地脉纪要》,指着其中一页:“你们看,这里记载着陈玄先祖当年凝聚灵能丝时,曾‘引山灵入阵,借晶力凝丝’,只是后来的守护者都忽略了这句话,一味强调自身灵脉的作用,才导致多次失败。月平师弟这是回归了先祖的本意啊!”
月平躬身作揖,语气谦逊:“弟子也是偶然间读到这段记载,才想到这个办法。守脉之法本就该与时俱进,既要传承先贤的智慧,也要结合当下的情况创新,这样才能守护好地脉,让百姓安居乐业。”
“好!”陈重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望眼中的通脉贝泛着更亮的淡金色,“既然思路可行,那就按计划行事。月平,你尽管施为,我们九大望眼会各司其职,监测地脉状态,确保万无一失。”
月平应声,周身灵能微微涌动。
他衣摆上的“守脉纹”泛着淡黑色光晕,与堰塘地脉产生深度共鸣——那些纹路中的灵能与地脉灵能交织,形成一道无形的灵能网,笼罩在堰塘上空。
他脚下的青石板上,细小的灵脉纹路也随之亮起,形成一个微型的灵能阵,增强着他与地脉的连接。
他抬起头,目光落在暗渠入口处——那里的水流正缓缓汇入堰塘,水中还带着少量的灵藻碎屑,暗渠岸边的灵草长得格外茂盛,叶片上沾着细小的水珠。
他声音清晰而有力:“小白猪,烦请你协助转移水中灵生物!”
话音落下不过三息,一道白色灵影便从暗渠中疾驰而出——正是四大意灵中的小白猪。
它通体雪白,毛发蓬松柔软,每一根毛发都泛着淡淡的灵能光泽,那是长期吸收暗渠灵能形成的“灵毛层”。
这层灵毛不仅能抵御杂息干扰,还能增强与其他灵生物的共鸣,像是天然的“灵能转换器”,能将自身灵能转化为与灵生物匹配的频率。
小白猪的步伐轻快而稳健,蹄子踏在青石上没有发出丝毫声响,跑到堰塘边的九重山阙旁便停下了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