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老李的地下室,邢成义简单收拾了一下行李。他把母亲烙的葱花饼剩下的几块仔细包好,又将女儿的婴儿服叠得整整齐齐,放进一个小包袱里——这是他随身要带的念想。其他的衣物、厨具和杂物则分门别类地装进纸箱,用绳子捆牢,准备明天搬到酒店宿舍。老李看着他忙碌的身影,递过来一杯热水:“小邢,以后就在这儿好好干,唐山大酒店是正经地方,待遇不错,别辜负了机会。”“哎,谢谢李哥,我知道。”邢成义接过水杯,心里暖暖的。
第二天一早,天刚亮,邢成义就背着包袱,拖着一个轻便的行李箱,准时出现在唐山大酒店的后厨。刘厨已经在了,看到他来,指了指旁边两个正在准备食材的师傅:“邢成义,过来认识一下,这是鲍哥和张凌,都是咱们这儿的炒菜师傅,以后你们就是同事了,多互相照应。”
“鲍哥,张凌,以后请多指教!”邢成义连忙上前打招呼。鲍哥是个身材高大的汉子,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拍了拍他的肩膀:“客气啥,都是打工的,以后互相帮衬着!”张凌则显得文静些,推了推眼镜,点了点头:“以后一起干活,有事说话。”
一上午的时间,邢成义跟着老陈师傅熟悉后厨的流程,从切配到摆盘,老陈师傅都耐心地指点着,他学得格外认真,手里的活也渐渐熟练起来。转眼到了中午,食堂开饭,鲍哥端着餐盘坐到他对面:“成义,你宿舍还没收拾吧?酒店宿舍离这儿不算近,走路得半个多小时,你行李还在老李那儿,下午咱哥仨抽时间帮你搬过去。”
“那太麻烦你们了!”邢成义连忙说道。“多大点事!”鲍哥摆了摆手,“对了,你没交通工具也不方便,下午搬完行李,咱去附近的旧货市场给你挑辆自行车,便宜又耐用,上下班也省事。”张凌也附和道:“是啊,旧货市场的车性价比高,100多就能买一辆,比买新的划算。”
吃完饭,三人换了衣服,就朝着老李的地下室出发。鲍哥和张凌各拎着一个大纸箱,邢成义拖着行李箱,还背着那个装着念想的小包袱,一路说说笑笑,倒也不觉得累。到了地下室,老李已经把剩下的行李都整理好了,三人一起动手,很快就把所有东西搬上了停在路边的三轮车——这是鲍哥特意找朋友借的。
搬完行李,他们又直奔旧货市场。市场里人头攒动,各种旧货摆得琳琅满目。鲍哥熟门熟路地领着他们来到一个卖二手自行车的摊位,老板热情地招呼着:“三位兄弟,看看自行车?都是好货,便宜出!”鲍哥蹲下身,敲了敲一辆黑色的28寸自行车的车架:“这车架挺结实,轮胎也没毛病,成义,你试试。”
邢成义推起自行车,蹬了几圈,感觉很顺畅,刹车也灵敏。“就这辆吧,老板,多少钱?”鲍哥问道。老板搓了搓手:“兄弟,看你实在,给200块吧。”“180,行就拿走!”鲍哥砍价干脆利落。老板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行,180给你了!”邢成义掏出钱,心里有些激动——这是他来bJ后买的第一件“大件”,以后上下班就方便多了。
骑着新买的自行车,鲍哥和张凌轮流骑着三轮车,一行人朝着酒店宿舍赶去。宿舍在一个老旧的居民楼里,离酒店大约两公里路程。走进宿舍楼道,一股淡淡的消毒水味扑面而来,三楼的302室就是他们的住处。推开门,里面是一间大约二十平米的房间,摆着四张上下铺的铁架床,已经住了五个人,剩下三个空位正好给他们。房间里有一张公用的桌子和几个衣柜,墙角还放着一台老旧的空调,虽然简单,但收拾得还算干净整洁。
“还行吧,成义,八人一间,在咱们这行里算不错的了。”鲍哥放下手里的纸箱,说道。邢成义点点头,心里很满足:“挺好的,比地下室强多了,谢谢你们俩帮忙。”“跟我们客气啥!”张凌笑了笑,开始帮着他整理行李,“赶紧把东西归置好,下午还得上班呢。”
三人一起动手,把纸箱里的东西拿出来,衣服放进衣柜,厨具收在桌子底下,那个装着婴儿服和葱花饼的小包袱,邢成义特意放在了枕头底下。收拾完,看看时间差不多了,三人锁好门,朝着酒店走去。邢成义骑着黑色的自行车,跟在鲍哥和张凌身后,风吹在脸上,却不觉得冷。他看着前方的路,心里充满了踏实感——有了工作,有了住处,还有了热心的同事,他在bJ的新生活,才算真正扎下了根。
下午一进后厨,老陈师傅就把邢成义叫到身边,指了指食材台上的几条鲜梭鱼:“下午教你做唐山菜里的经典——清蒸梭鱼,这菜看着简单,却最讲究原汁原味,是咱们店的常点菜品,你可得好好学。”邢成义连忙点头,拿起一条梭鱼仔细观察,鱼身光滑,鳞片鲜亮,一看就是新鲜的好食材。
“唐山的清蒸梭鱼,和鲁菜的葱烧梭鱼完全是两个路子。”老陈师傅一边示范一边讲解,“鲁菜讲究浓油赤酱,突出酱香,而咱们这道菜,要的就是鱼本身的鲜,调味只能点到为止。”他先拿起剪刀,从鱼腹处剪开,去除内脏和黑膜,又用刀在鱼身两侧各划了三道斜刀,“刀要划得浅,别切断鱼骨,这样既能入味,又能保持鱼身完整。”
邢成义在旁边认真记着,手里也跟着比划。老陈师傅又把鱼放进温水里,轻轻揉搓,去除表面的黏液:“这步不能省,黏液去不干净,会有腥味。”接着,他在鱼身上抹了少许盐,又在鱼腹里塞进几片姜片和几段葱白:“盐要少放,只是提个底味,姜片和葱白是去腥味的关键,但不能多放,不然会盖过鱼鲜。”
“蒸制的火候也有讲究。”老陈师傅把鱼放进蒸屉,盖上锅盖,“水要先烧开,然后大火蒸八分钟,时间不能长,不然鱼肉会老,也不能短,不然没熟透。”邢成义盯着墙上的挂钟,心里默默记着时间。八分钟一到,老陈师傅立刻掀开锅盖,一股鲜美的鱼香瞬间弥漫开来。他把鱼端出来,倒掉盘子里的腥水,然后撒上少许葱花和红椒丝,淋上滚烫的蒸鱼豉油,最后浇上一勺热油,“滋啦”一声,葱花和红椒丝的香味被彻底激发出来。
“你试试做一条。”老陈师傅把食材推到邢成义面前。邢成义深吸一口气,拿起梭鱼,按照老陈师傅的步骤一步步来。处理鱼身的时候,他不小心把刀划深了些,鲍哥正好路过,看到了就提醒道:“成义,刀再浅点,不然蒸的时候鱼身容易散。”邢成义连忙点头,调整了刀的深度。
撒盐的时候,他犹豫了一下,生怕放多了,张凌在旁边炒着菜,余光瞥见了就说:“宁少勿多,不够的话,后续豉油里的盐味能补上,多了就没法救了。”邢成义听了,只撒了薄薄一层盐。蒸制的时候,他紧紧盯着挂钟,一分一秒都不敢耽误,生怕蒸过头。
八分钟后,他小心翼翼地把鱼端出来,倒掉腥水,撒上葱花和红椒丝,淋上蒸鱼豉油,然后拿起热油壶,朝着鱼身上浇去。“滋啦”一声过后,香味同样浓郁,但老陈师傅看了看,摇了摇头:“葱花撒早了,应该先浇热油,再撒葱花,这样葱花更绿,香味也更足。”邢成义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下次一定注意。”
“第一次做成这样已经不错了。”老陈师傅拍了拍他的肩膀,“做菜就是个熟能生巧的活儿,多练几次就好了。”这时,刘厨走了过来,拿起筷子尝了一口,点了点头:“味道还行,就是火候稍微差了点,继续练。”邢成义连忙应着,心里充满了干劲。
傍晚时分,后厨渐渐忙了起来,订单不断传来。鲍哥和张凌各自守着一个灶台,颠勺翻炒,动作行云流水。邢成义在旁边打荷,帮忙递食材、盛菜,偶尔也给鲍哥和张凌打下手。“成义,递个盘子!”鲍哥喊道,邢成义立刻拿起一个干净的盘子递过去。“帮我把葱姜蒜切好!”张凌说道,他马上拿起刀,快速切好,码在盘子里。
忙碌中,时间过得很快。下班的时候,鲍哥拍了拍邢成义的肩膀:“不错啊,第一次上工就挺利索,以后多练练,肯定能独当一面。”张凌也笑着说:“是啊,唐山菜不难学,你底子好,用不了多久就能上手炒菜。”邢成义心里暖暖的,笑着说:“多亏了你们和陈师傅指点,不然我今天肯定手忙脚乱。”
三人一起走出后厨,邢成义推上他那辆新买的黑色自行车,跟在鲍哥和张凌身边。傍晚的风带着些许凉意,却吹不散他心头的踏实。“对了,成义,”鲍哥突然说道,“明天早上早点来,后厨要备料,咱们得提前把食材处理好,你也正好再跟着陈师傅学学清蒸梭鱼的细节。”“好嘞,我一定早点到!”邢成义连忙答应。
回到宿舍,另外五个室友已经下班了,正围在桌子旁聊天。看到他们回来,一个戴帽子的师傅笑着打招呼:“回来了?新室友是吧?我叫老王,负责切配的。”其他人也纷纷自我介绍,都是后厨的师傅,有切配的,有打荷的,大家热情又实在。邢成义一一问好,心里的陌生感渐渐消散。
他爬到自己的上铺,从枕头底下拿出那个小包袱,小心翼翼地打开,看着女儿的婴儿服,心里涌起一股思念。他掏出手机,给王红梅发了条信息:“红梅,我今天上工挺顺利,同事们都很照顾我,还帮我搬了行李、买了自行车,你放心吧。”很快,王红梅就回了信息:“那就好,你别太累了,注意休息,我们都想你。”后面还跟着一个笑脸表情。
邢成义看着信息,嘴角忍不住上扬。他把手机收好,躺下来,闭上眼睛,脑海里一遍遍回放着今天学做清蒸梭鱼的步骤,老陈师傅的指点、鲍哥和张凌的提醒都清晰地记在心里。他暗下决心,明天一定要把清蒸梭鱼做好,不辜负大家的帮助。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邢成义就骑着自行车出发了。清晨的街道很安静,只有零星的早点摊亮着灯。他骑得很稳,黑色的自行车在晨光中穿梭,像一道沉稳的影子。到了酒店后厨,老陈师傅已经在了,正在检查食材。“陈师傅,早!”邢成义连忙打招呼。“早啊,”老陈师傅笑着说,“挺积极,来,今天咱们再练清蒸梭鱼,争取一次成功。”
邢成义点点头,立刻动手准备。这一次,他格外仔细,刀划得深浅适中,盐撒得均匀,蒸制的时间也掐得分秒不差。浇热油的时候,他先把油烧得滚烫,然后快速浇在鱼身上,再撒上葱花,“滋啦”一声,葱花的翠绿和鱼的鲜香完美融合。老陈师傅看了,满意地点点头:“不错,这次比昨天强多了,味道肯定差不了。”
上午的备料工作很快就完成了,鲍哥和张凌也来了,看到邢成义做的清蒸梭鱼,鲍哥拿起筷子尝了一口:“可以啊,成义,这味道已经有那股子唐山菜的鲜劲儿了!”张凌也附和道:“是啊,再练几次,就能上菜单了。”邢成义心里美滋滋的,更有干劲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邢成义跟着老陈师傅认真学习,鲍哥和张凌也时常给他指点,他的唐山菜手艺进步得很快。从清蒸梭鱼到煨肘子,从酱汁瓦块鱼到炸烹虾段,他一道道菜地练,手艺越来越熟练。后厨里,他不再是那个需要时时请教的新人,偶尔也能独立炒几道简单的菜,得到刘厨的认可。
每天下班,他都会骑着那辆黑色的自行车,穿梭在城市的街巷里。自行车的铃铛声清脆悦耳,载着他的希望和努力,朝着更好的生活前进。他会定期给家里打电话,告诉王红梅自己的进步,说自己已经攒了一些钱,等再稳定一段时间,就接她们娘俩来bJ。
那天晚上,邢成义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月光,心里充满了憧憬。他知道,自己在bJ的扎根之路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很多挑战,但他不怕。有家人的牵挂,有同事的帮助,有自己的手艺和坚持,他相信,总有一天,他能在这座城市里,给家人一个温暖的家,实现自己的梦想。而那辆180块钱的黑色自行车,就像他踏实前行的伙伴,见证着他在唐山大酒店后厨的每一次成长,每一步努力。
后厨试锋芒:一席唐山菜定初心
傍晚下班时,刘厨叫住了邢成义:“成义,从明天起你值早班,早上五点半之前必须到岗。早班主要负责炒三个快手菜——青椒土豆丝、番茄炒蛋、榨菜肉丝,还有咱们店的招牌阳春面,这可是老客常点的,不能出岔子。”
邢成义心里一紧,早班意味着要起大早,更关键的是,阳春面看似简单,却最考验功底,他之前从没做过。“好的刘厨,我一定提前到,保证做好。”他连忙应下,心里却暗自盘算着,今晚必须把细节问清楚。
送鲍哥和张凌到宿舍楼下,邢成义拽住两人:“鲍哥、张凌,明天我要值早班做阳春面,你们俩可得教教我,这面的门道到底在哪?”鲍哥一拍大腿:“巧了,我之前值过半年早班,这阳春面我熟!”张凌也补充道:“这面的精髓在汤和面条,还有浇头的火候,我给你说说细节。”
三人坐在宿舍楼下的石凳上,鲍哥掏出烟,点燃一根说道:“咱们店的阳春面,面条得用细圆面,煮的时候水要足,大火烧开后下面,煮到七分熟就捞出来过凉水,这样面条筋道不坨。”他用手比划着,“过凉水的时候别太久,不然面条会发柴,过个十秒就捞出来沥干,放在一旁备用。”
张凌推了推眼镜,接过话头:“汤是灵魂!用的是前一天熬好的骨汤,早上加热的时候要撇干净浮沫,不能有油星子,不然就不清爽了。调味要淡,只放少许盐、一点点生抽提鲜,再滴两滴香油,撒上葱花和香菜,记住,生抽不能多,不然汤会变色,就没那股清鲜劲儿了。”
邢成义听得格外认真,掏出手机把要点记下来:“那浇头呢?青椒土豆丝、番茄炒蛋这些,早上做是不是要注意火候?”“当然!”鲍哥弹了弹烟灰,“早班的菜都是快手菜,火要大,炒得要快。青椒土豆丝要脆,土豆丝切好后得用清水泡掉淀粉,炒的时候先爆香蒜末,再下土豆丝和青椒丝,盐要后放,不然土豆丝会软塌。”
张凌补充道:“番茄炒蛋要酸甜适中,番茄要炒出沙,鸡蛋要炒得蓬松。先把鸡蛋打散,加少许盐,大火滑炒至凝固就盛出来,再炒番茄,炒出汁后加适量糖和盐,最后把鸡蛋倒回去翻匀就行,别炒太久,不然鸡蛋会老。”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把每个细节都讲得明明白白。邢成义反复琢磨着,又想起老陈师傅之前说过“做菜要用心,细节定成败”,心里渐渐有了底。“太谢谢你们了!”他站起身,“我今晚再在脑子里过几遍流程,明天肯定能做好。”
回到宿舍,其他室友都已经睡了,邢成义轻手轻脚地洗漱完,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他闭上眼睛,一遍遍回想鲍哥和张凌说的步骤:骨汤要清、面条要筋、调味要淡、炒菜要快。他甚至在脑子里模拟起操作流程,从点燃灶台到煮面、调汤、炒菜,每个动作都想得仔仔细细。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还悄悄爬起来,从行李箱里翻出自己带的小本子和笔,借着手机的微光,把阳春面和三个快手菜的做法逐条写下来,连“番茄炒出沙再放糖”“土豆丝泡十分钟去淀粉”这样的细节都标注得清清楚楚。写完后,他又通读了一遍,确认没有遗漏,才放心地躺下。
第二天凌晨四点,天还黑着,窗外只有零星的路灯亮着。邢成义准时醒来,轻手轻脚地穿上衣服,叠好被子,拿起昨晚准备好的小本子,又看了一遍要点,才背上包出门。外面的风很冷,他裹紧棉袄,骑上那辆黑色自行车,朝着酒店的方向赶去。路上没什么人,只有自行车的铃铛声在寂静的街道上回荡。
五点二十分,邢成义准时出现在后厨。打开灯,后厨里一片空旷,他先打开通风扇,然后走到灶台前,检查了一下燃气和厨具,接着拿出骨汤,倒进锅里开始加热。他站在锅边,时不时用勺子撇去浮沫,动作仔细得像在完成一件艺术品。
骨汤慢慢升温,散发出浓郁的香味。邢成义又拿出土豆、青椒、番茄和鸡蛋,开始准备食材。土豆丝切得均匀纤细,放进清水里浸泡,水面很快浮起一层淀粉;青椒切成细丝,和土豆丝分开放好;番茄去皮切块,鸡蛋打散备用。每一个步骤,他都严格按照师傅们教的来,不敢有半点马虎。
六点刚过,第一位客人就来了,点了一碗阳春面和一份青椒土豆丝。邢成义深吸一口气,先把水烧开,下面条,煮到七分熟后迅速捞起过凉水,沥干后放进碗里。然后舀出滚烫的骨汤,加少许盐和生抽,滴两滴香油,撒上葱花和香菜,一碗清鲜透亮的阳春面就做好了。
接着炒青椒土豆丝,大火烧热锅,倒入少许油,爆香蒜末,然后捞出土豆丝和青椒丝,快速翻炒。锅铲在他手里翻飞,食材在锅里发出“滋滋”的声响,香味很快就飘了出来。最后撒上盐,翻匀后立刻盛盘,土豆丝脆爽,青椒丝鲜香,颜色也十分鲜亮。
“师傅,您的面和菜好了!”服务员把餐品端给客人,没过多久,就传来客人的赞叹:“这阳春面真地道,汤鲜面筋,土豆丝也脆!”邢成义听到这话,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之前的紧张和不安瞬间烟消云散。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客人渐渐多了起来,订单不断传来。邢成义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煮面、调汤、炒菜,每个动作都越来越熟练。遇到不确定的地方,他就瞥一眼放在旁边的小本子,确保每个细节都不出错。老陈师傅七点到岗时,看到邢成义熟练地应对着早班的忙碌,满意地笑了:“成义,不错啊,第一次值早班就这么稳。”
邢成义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笑着说:“多亏了陈师傅和鲍哥、张凌他们教我,不然我肯定忙不过来。”他拿起自己刚煮好的一碗阳春面,尝了一口,汤清味鲜,面条筋道,和师傅们做的几乎没差,心里满是成就感。
太阳渐渐升起,透过后厨的窗户洒进来,照亮了邢成义忙碌的身影。他知道,这只是早班的开始,未来还有无数个清晨需要他坚守,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凭着这股认真劲儿,凭着师傅们的指点,他一定能把早班的活儿干得漂漂亮亮,在唐山大酒店的后厨里,一步步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