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钊铭神色凝重,目光紧紧锁住父亲的眼睛,仿佛在传递着内心深处的坚定信念,重重地点了点头后,用力握住父亲的手,语气中既有不容置疑的决心,又带着一丝恳切的期待,说道:“父亲,我需要你的帮助!这件事,仅凭我一人之力,难以周全。”
刘正堂感受到儿子手中传来的力量,微微一怔,抬眼望向刘钊铭。
只见儿子眼中满是坚毅与决然,那是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势。
他心中明白,儿子定是经过深思熟虑,才会如此郑重其事地寻求自己的帮助。于是,他轻轻拍了拍儿子的手,温和而坚定地说道:“钊铭,你说,只要是爹力所能及的,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刘钊铭深吸一口气,将一直以来压在心底的顾虑毫无保留地倾诉出来:“父亲,我已然下定决心,要去刺杀大雍皇帝。这昏君勾结外敌,致使生灵涂炭,实在是罪无可恕。可我忧虑的是,一旦我成功将其诛杀,大雍那些心怀鬼胎的诸侯军阀,必定会趁机兴风作浪,各自为政,割据一方。
如此一来,大雍必将陷入更加混乱不堪的局面,百姓们也依旧无法摆脱水深火热的悲惨境遇。您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见多识广,深知其中的门道,您觉得我该如何应对这种局面呢?”
刘正堂凝视着儿子,眼中渐渐涌起欣慰的神色。他发现,历经风雨的儿子如今考虑问题竟是如此全面、细致,不仅有着果敢的决断力,还能未雨绸缪,为后续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谋划应对之策。
与之前相比,儿子已然脱胎换骨,不再是那个冲动鲁莽、行事不顾后果的少年了。
“钊铭啊,你能想到这些,爹真的很欣慰。看来这一年在外的经历,让你成长了太多太多。”刘正堂感慨地说道,眼中满是对儿子的赞许。
刘正堂微微低下头,陷入沉思,片刻后,他抬起头,目光中闪过一丝睿智而犀利的光芒,语气沉稳而有力地吐出两个字:“造势!”
“造势?”
刘钊铭一脸的疑惑,眉头瞬间紧紧皱在一起,眼中满是不解。他紧紧盯着父亲,眼神中充满了渴望得到详细解释的急切。“父亲,这‘造势’二字,该如何理解?又该如何去做呢?还望父亲明示。”
刘正堂微微一笑,那笑容中透着一种久经世故的从容与自信。
他再次拍了拍儿子的手,像是在给予他力量和信心,随后耐心地解释道:“没错,就是造势。你要大张旗鼓地宣扬,四处宣告你要刺杀皇帝,且要让天下人都知道,你此举乃是为了替天行道!
要将大雍皇帝的种种恶行,诸如勾结魔族血族,致使大宁百姓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等,都公之于众。
让每一个人都清楚地明白,你是为了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才不惜冒此天大的风险挺身而出。如此一来,在民间,你便能赢得百姓们广泛的支持和衷心的拥护。
毕竟,百姓们深受其害,他们渴望有人能站出来,为他们讨回公道。而你,便是他们心中的希望。
同时,这也能给那些心怀不轨的诸侯军阀造成巨大的压力。他们心里清楚,若在你刺杀皇帝后,公然割据,为所欲为,那便是与天下人为敌,必将遭到舆论的强烈谴责。如此,他们便不敢轻易轻举妄动。”
刘正堂神色从容,目光沉稳地看着刘钊铭,继续侃侃而谈:“钊铭啊,关于大雍皇帝死后由谁来接掌皇位,这里面的门道可大有讲究,你不必为此忧心忡忡,自会有合适的人选浮出水面。”
刘钊铭双眉紧蹙,眼中满是困惑与担忧,迫不及待地追问道:“父亲,这究竟是何道理?如今大雍局势错综复杂,犹如一盘乱麻,诸侯军阀们个个心怀鬼胎,野心勃勃,他们向来争权夺利,水火不容,又怎会心甘情愿地齐心协力,推举出一位贤能之士来继承皇位呢?这实在是让人难以想象。”
刘正堂轻轻摇了摇头,脸上浮现出一抹洞悉世事的笑容,那笑容中带着久经官场的智慧与从容。他缓缓开口,语气平和却又充满力量:“儿子,你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此事。这些诸侯军阀,虽说每个人都野心勃勃,妄图称霸一方,但他们并非毫无理智之人。
他们心里清楚得很,若大雍因为皇帝之死而陷入无休止的内乱,各方势力混战不休,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大雍国力耗尽,被周边其他势力趁机吞并。到那时,他们辛苦打拼得来的一切,都将化为乌有,自己也将一无所有。”
刘正堂稍作停顿,目光变得更加深邃,仿佛能看穿未来的局势。他继续说道:“所以啊,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维护大雍表面上的稳定,他们不得不暂时放下彼此之间的矛盾,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商议。而且,你要知道,舆论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
如今天下大乱,百姓们饱受战乱之苦,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内心无比渴望能有一位贤明的君主出现,带领大雍走向安定与繁荣。在这种情况下,诸侯军阀们若是公然违背民意,随意扶持一个傀儡来当皇帝,必然会引发更大的民愤,激起民变。到那时,局势将彻底失控,他们更难以掌控局面。”
刘钊铭微微点头,若有所思,喃喃自语道:“原来如此,父亲的意思是,诸侯军阀们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以及对舆论压力的忌惮,会在权衡利弊之后,选择推出一个看似贤能的人来继承皇位,以此来安抚民心,维持大雍表面上的统一,对吗?”
“正是如此!”刘正堂肯定地说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欣慰,为儿子能够迅速理解自己的意思而感到高兴。“在这场权力的博弈中,各方势力会相互制衡,彼此妥协。最终,他们会选出一个让大多数人都能接受,且在表面上看起来贤能的人来登上皇位。
这样一来,既可以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安抚民心,又能维持大雍的整体框架,不至于让大雍陷入四分五裂的绝境。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巧妙地利用好这个时机,顺势而为,推动局势朝着有利于百姓、有利于天下太平的方向发展。如此,方能真正实现我们的目标,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刘钊铭满脸钦佩地看着父亲,眼中闪烁着光芒,由衷地感叹道:“父亲,还是您老谋深算啊!姜,果然还是老的辣!” 那眼神里,满是对父亲的敬重与叹服,仿佛在这一刻,他重新认识了眼前这位饱经沧桑的长辈。
刘正堂佯装嗔怒,伸手轻轻点了点刘钊铭的额头,笑骂道:“你这臭小子,学会调侃你爹了啊!我这还不是为了你,为了这混乱世道里的万千百姓。” 嘴上虽是责备,但那微微上扬的嘴角却泄露了他内心的愉悦,显然,儿子的夸赞让他心里很是受用。
父子二人目光交汇,相视而笑。这笑容中,饱含着历经风雨后的释然,也充满了对彼此的信任与支持。
此刻,周围的喧嚣仿佛都已远去,在这小小的角落里,他们仿佛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情感堡垒。这一笑,仿佛也驱散了笼罩在他们心头关于未来行动的阴霾,让他们对即将到来的挑战,多了几分坚定与从容。
就在刘钊铭父子沉浸在这温馨而充满希望的氛围中时,不远处,舟梦寒注意到了这边的动静。
她身着一袭淡蓝色的长裙,裙摆随着微风轻轻摇曳,宛如春日里绽放的花朵。她莲步轻移,身姿婀娜,迈着轻盈的步伐缓缓走来,脸上带着温和而亲切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暖阳,仿佛能驱散世间所有的阴霾。
舟梦寒来到二人面前,微微欠身,轻声说道:“刘伯父,钊铭,你们在聊什么呢,气氛如此热烈,远远看着都能感受到那份愉悦。”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如同山间清泉,在这略显嘈杂的环境中显得格外动听。
刘正堂微微转头,目光中带着几分好奇,上下打量着眼前这位气质出众的女子。他温和地问道:“钊铭,这位姑娘是?瞧着端庄大方,绝非寻常之人。”
刘钊铭赶忙恭敬地介绍道:“爹,这是舟梦寒姑娘。她如今可是金陵暗城的城主,手握一方重权,将暗城治理得井井有条。我们曾一同在知源书院求学,那时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是极为要好的同窗好友。”
刘正堂听闻,眼中不禁闪过一丝赞许的光芒,他微微点头,语气中满是欣赏地说道:“原来是金陵暗城的城主,年纪轻轻便能担此重任,实在是年轻有为啊。这乱世之中,能有如此成就,着实不易。” 说完,他微微抬头,眼神逐渐变得悠远而怅惘,仿佛思绪一下子被拉回到了过去。
他轻轻叹了口气,语气中满是怀念与惋惜地感叹道:“唉,要是你的夫子,离耳还在,这天下或许真能安定些。想当年,离耳夫子学识渊博,智慧超群,对天下局势洞若观火,总能一眼看清问题的关键所在。他为人公正,威望极高,各方人士皆对他敬重有加。
若他还在,以他的能力从中斡旋,那些纷争或许能平息,各方势力也不会如此肆意妄为,陷入这般混乱的局面。如此,百姓们便能少受些战火之苦,天下也能早日恢复太平。” 话语间,满满的都是对离耳夫子深深的怀念与无尽的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