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机关总管彭立清拿着一份文件走了进来。
“少帅,李总长。”彭立清向两人点头致意,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正题,显示出这个事务的紧要。
他将文件递给陆绍远:“少帅,这是我们上次民政院牵头,组织国内规划、经济、地理、历史、军事等各领域顶尖专家,召开的‘九州战略发展专家咨询会’后,形成的最终成果——《迁都可行性研究与备选城市分析报告》。”
他略微停顿,让陆绍远翻开报告,然后继续清晰地说道:“经过多轮闭门研讨和实地勘察,与会专家多数人认为,有三个城市在未来发展潜力上最具优势,但正如报告中所详述的,它们也各有明显的优缺点,最终决策,需要少帅您来权衡定夺。”
陆绍远翻开报告,彭立清在一旁简要概述核心内容:
“第一个是广城。优势在于,它是我们南方目前最大的沿海商贸中心、工业基地和金融枢纽,也是我们现有统治的核心区域,根基深厚,经济活力最强。但缺点在于其位置偏南,对于未来需要统筹的广阔北方领土,其辐射力和控制力可能稍显不足,长远看,或许不利于九州的均衡发展。”
“第二个是建康城(南京)。优势非常突出,历史底蕴极其深厚,曾为多个重要朝代都城,地理位置极佳,位于南北要冲,控遏龙江下游。但……也有专家提出,其距离东部海岸线较近,在特定的、最坏的战略考量下(例如面对拥有绝对优势海权的敌人),可能会被视为易受攻击,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第三个是津门城。作为北方重要港口城市,近代工业基础良好,拥有渤海湾出海口,是北方联通海洋的门户。若定都于此,意味着国家重心明确北移,有利于巩固新收复的北方广袤疆域,并能直接辐射和影响高丽半岛及更广阔的东北亚地区。但其缺点也在于过于偏北,对于经营南方和西部,距离过远,可能存在管理上的滞后。”
陆绍远快速而仔细地浏览着报告中关于三个城市的详细数据分析、利弊权衡和专家评分。看完后,他没有立即表态,而是将报告递给了身旁的李岩:“李总长,你也看看,从你的专业角度,有什么看法?”
李岩接过报告,看得比陆绍远更为仔细,尤其是在军事布局、防御态势和战略机动性相关的部分停留良久,半晌,他放下报告,看向陆绍远:“少帅,彭总管这份报告做得非常全面、专业,利弊分析得很透彻。如果纯粹从军事角度出发,我个人……倾向于建康城。”
他走到地图前,用手指点着建康的位置:“正如报告所说,它在‘特定战略考量下可能被视为易受攻击’。但反过来看,同样是因为这个位置,在我们主动进攻的特定战略下,它却能成为最完美的前进指挥中枢和力量投送中心!它地处我国东部海岸线的中心,面向我们下一步的核心目标——东瀛本土。“
”无论是调动海军舰队,还是部署空军基地,从此地出发,效率都是最高的。它背靠龙江这条黄金水道和广阔的江南腹地,后勤补给便捷,而且,它本身并非像津门那样直接暴露在渤海湾,有一定的缓冲地带。相比于广城的偏安一隅和津门的过于突前,建康在攻守平衡上,做到了最佳。定都于此,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进攻信号和战略姿态!”
陆绍远听完李岩的分析,脸上露出了同意表情。他站起身,再次走到地图前,看着着建康城所在的位置,脑海中结合着后世的认知与当下的现实,进行着最后的权衡与决断。
几分钟后,他转过身,目光坚定,显然已经做出了最后的决断,“彭总管,”他的声音十分的清晰,“我的决定是——定都建康城。”
他开始详细阐述他的理由:
“首先,从军事和安全角度看, 李总长说得非常对。建康城位于海洋与内陆的战略平衡点上。它既便于我们接收海外的物资、技术,保持开放的姿态,又拥有足够的内陆战略纵深,能有效规避当前主要海上威胁(大鹰、高卢舰队)的直接攻击,避免了将九州的中枢暴露于敌人舰炮射程之下的巨大风险,这一点,远比广城和津门这两个纯粹无遮无拦的沿海城市要优越。”
“更重要的是,正如李总长所指出的,我们的下一步核心战略,是登陆东瀛本土,彻底解决这个心腹大患,建康城地处我九州东部沿海的中心位置,是调度全国海空力量、组织庞大跨海登陆作战群的最理想指挥中枢和后勤总基地。“
他指着墙上的地图继续说道:“从这里到东南沿海各大军港和前线空军基地的距离都相对均衡,指挥效率、兵力投送和物资转运效率都将达到最高!”
“从更大的地缘战略来看,建康面朝需要重点经营和打击的东方(东瀛),同时也能兼顾需要警惕的北方(潜在的北极国方向),以此为都,我们的战略态势将极为主动,可东可北,游刃有余。”
“其次,从经济与发展角度看, 建康城坐拥龙江这条黄金水道的下游枢纽,龙江流域在后面我们的发展中将成为我们的经济命脉所在。”
“定都建康,犹如扼住了整个龙江流域的咽喉,能最有效地整合沿江各省的资源,强力推动内陆与沿海的均衡发展。其经济腹地的深度、广度和潜力,远非偏于一隅的广城或工业结构相对单一的津门所能比拟。这将为未来的长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再者,从历史与文化层面看, 建康作为六朝古都,拥有无与伦比的历史底蕴和政治象征意义,在此定都,能最大限度地凝聚九州百姓的历史认同感和民族向心力,并能够向全世界清晰地宣示:一个强大、统一的九州已经重生,我们继承的是这片土地上自古以来的正统法统与文明薪火!这种文化上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是无形却至关重要的战略资源。”
陆绍远总结道,语气中充满了对未来笃定:“综合来看,建康城完美地平衡了经济发展、国防安全与战略进攻三大核心需求,它既是我们对内凝聚人心、引领发展的旗帜,也是我们对外宣告崛起、展现力量的号角,所以就选建康城!”
彭立清听着陆绍远条理清晰的论述,眼中透露出敬佩的目光。他发现,陆绍远的考量远比专家们罗列的优缺点更加深远和全面,尤其是将定都与未来核心战略紧密结合的视角,让他豁然开朗,越发觉得建康城的选择简直是神来之笔。
“明白了,少帅!”彭立清兴奋地应道,“民政院将会联合相关各部牵头成立‘新都建设委员会’,立即开始着手进行建康城的规划与建设工作!”
陆绍远点了点头,叮嘱道:“新都的建设,一定要有前瞻性!城市规划、基础设施、防御工事、政府办公区、民生配套……所有一切,都要立足于未来五十甚至一百年的发展需求来设计,要把它建成一个具备现代化、国际化、兼具文化底蕴与战略功能的城市!”
“是!”彭立清应道。
交代完迁都大事,陆绍远看向李岩和彭立清,用少有的认真语气说道:“另外,今天下午,你们两个都把时间留出来,我要在小会议室召开一个紧急会议。与会者只有你们二人,我,以及……政治局的局长熊岳。”
李岩和彭立清闻言,互相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因为下午与会的三人,分别代表了九州权力结构中最重要的三驾马车——李岩是军队体系的最高代表,彭立清是行政民政体系的最高负责人,而熊岳,则是掌管着“政治局”这个监察与内部安全系统的核心人物。
这个规格的闭门会议,所讨论的议题,必然关乎未来九州国体、政体乃至未来根本道路的最高决策!
“好的少帅!”两人没有任何犹豫,立刻齐声应道。
他们知道,一个决定九州未来命运走向的关键时刻,或许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