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源到达办公室时,新州市委办公楼还没有几个人到岗。
他坐下来,自己泡了一杯茶,打开办公电脑,看了一些新州本地新闻,心情一片大好。
上一辈子,他一般不看本地新闻的,因为下面总是骂声一片。贫富悬殊加上富人们的为富不仁,使得普通百姓对富商普遍心怀不满,看这类新闻就是自寻烦恼。
现在,他有信心多了,因为每一个反对嘲讽他的人,都会被一大群人顶回去。
比如说,有人在《市长和副书记合力救老太太》的新闻后面说了一句:“懂的都懂,不就是个秀吗,看你们那么认真地歌功颂德的样子,我一天的饭算白吃了。”
结果后面是无数人在反驳:“拿命去作秀,你脑子有水吧。”
“你见过泥石流从上往下冲时的样子吗?一般的人见了都站不稳了,还作秀,你是人吗?”
“不否认有很多官员喜欢作秀,但这样也硬说是秀,你真是个沙雕。”
“你这么聪明,现在一定有什么了不起的成绩了吧,要不说来听听?”
陆源心里还是开心的。
救人一命的快乐,本来就能让人开心,被传颂,被赞扬,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说,那可是比什么都珍贵的资源。
正在美滋滋时,一阵急促脚步声打破了宁静,办公室的门被秘书程薏推开了。
“陆书记,省电视台的采访组到了,在第三会议室,录制时间是上午十点开始,九点半之前作好准备,你还有半个小时的准备时间。关于提问的大纲和相关的回答,我已经准备好了,你看还要不要改?”程薏把一份打印好的文案递过来。
陆源拿过来看看,点点头道:“很好,来不及改了,也不用改了,不过,他们怎么这么快就来了?”
昨天下班前程薏就把今天的日程作了安排,其中接受省电视的专访是今天的重中之重,因为这是得到了省委支持的一次专访,专题题目是《跨越奇迹——从公安战线到行政部门的转业军人,为何能屡立新功?》
陆源并不害怕专访,但他以为电视台的人今天才会出发,下午才会到达,没想到来得这么快,这效率太高了,他还没来得及准备,还好程薏替他准备好了。
“昨天晚上就到了,没想到吧。一定是拿了省委的尚方宝剑来的。陆书记,你有没有看你现在火得不得了,有人把你比作月亮,只要你去到的地方,黑暗就会消失,光明就会到来。”
这马屁拍得陆源都有些不好意思了,赶紧憋着笑让程薏出去。
程薏出去后,陆源忍不住在网上搜索月亮两个字,发现还真是有人作了这样的比喻。
上一世虽然有钱,但几乎一路骂声不断,从一开始的“吃软饭,丢尽军人的脸”,到“吃人不吐骨头的畜生”,最后更是被骂到了祖宗十八代去。
这一辈钱没那么多,但完全足够,却得到了那么多的颂扬,这种颂扬,对他来说比财富更重要,毕竟他前一世没缺过财富,只缺过颂扬。
然后他才低头看程薏交上来的问答大纲。
程薏所作的回答非常官方,滴水不漏,能看出作者是在行政机关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文字能力相当强的老手。
当然,这样的回答,明显缺乏爆发力。
不过这种访谈,本身就是政治任务,本来也不追求爆发力,中规中矩,保证不出现问题就可以。程薏的这个回答至少在这方面没问题。一夜之间整理出这么多内容,也是辛苦了。
陆源默读了几遍,把握住了大方向之后,时间快到了,但他还是有点不放心,便把稿子带在身上,整理了一下着装,离开办公室。
推开第三会议室门,里面调试设备的嘈杂声短暂地静止了一下。
摄像机的镜头黑洞洞地对准门口,灯光师还在调整侧逆光的角度。
陆源的目光习惯性地扫过全场,却在接触到采访席后那个熟悉身影的瞬间,猛地定格。
她穿着一身干练的米白色套装,正低头看着采访提纲,侧脸的线条柔和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韧劲。仿佛感受到门口的注视,她抬起头来。
四目交汇。
陆源不禁笑了,声音不无激动与惊喜:“胡莺莺,怎么会是你?你这尊大神终于要重新出山了?”
胡莺莺嘴角勾起一个职业化的微笑,但那笑容深处,漾开一丝陆源无比熟悉的光芒——那是属于战友的、共同经历过风浪的笃定与了然。
“陆书记,好久不见。”胡莺莺看到陆源笑得真诚和放松,一时也受到了感染。
陆源大步走过去,伸出手,笑意盎然:“胡大记者!真是……意外之喜。程秘书说省台记者,可没说是你。身体……都恢复好了?”
他打量着她,几个月前那场几乎致命的摧残,似乎并未在她身上留下明显的痕迹,除了眼底深处那抹沉淀下来的、更深的沉稳。
“报告首长,身体指标一切正常,听说要对你做专访,我就主动申请,毕竟,你还欠我一个专访呢,你不会忘了吧?”胡莺莺的语气带着点昔日的俏皮。
随即将一份精美的采访提纲轻轻推到他面前:“台里让我主持一个新出的访谈专栏,所以,复岗后的第一篇重量级访谈,就献给您这位创造‘跨越奇迹’的主角了。陆副所长?”
她刻意加重了那个“陆副所长”三个字,眼中有种意味深长的笑意,在脸上一闪而过。
陆副所长是她第一次采访陆源时,陆源的身份,短短几个月过去,双方都已经跨越了一大步。
陆源从副所长变成了市委副书记,胡莺莺也从省台驻藩州记者,变成了省台做专访的主持人。
这跨越式的巨变,各自记录着两个人的人生重要节点,特别对于胡莺莺来说,她经历的是一次几乎可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
所以,这一声称呼,背后包含了太多的人世沧桑,但恐怕只有陆源和胡莺莺自己才能品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