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嫂庄芳桃一掀门帘进来,就瞧见李兴盛又在显摆他那堆洋玩意儿,顿时乐了:\"哎哟喂,他姑你可别听这小子吹牛!\"
她手里还端着蒸笼,热气腾腾的包子香味,直往人鼻子里钻,\"从决定要回来那天起,这臭小子就在盘算怎么在表哥面前显摆了!\"
她放下蒸笼,拍着大腿笑道:\"还记得不?就为着小时候,明远把他裤衩子挂树上那事儿!\"
说着朝李兴盛挤挤眼,\"多大个人了,还记仇呢!\"
李桂芳一听也来了精神,\"可不嘛!那会儿,兴盛光着腚在池塘里扑腾,哭得跟杀猪似的!\"
两姑嫂顿时笑作一团,完全不管旁边李兴盛那张涨得通红的脸。
李建国在一旁直摇头:\"这小子打小就这德行!上回在海城...\"
话没说完就被李兴盛急吼吼地打断:\"爹!\"
屋里顿时笑得更欢了。
李明远憋着笑,故意冲李兴盛挑眉:\"要不...改天再去池塘游两圈?我保证这次不挂你裤衩!\"
“李明远!”
李明远跟李兴盛是同一年出生,李明远要小几个月。
那会,厂里特别忙,就把孩子放在娘家,两兄弟小时候,差不多天天呆在一块。
李兴盛天天缠着李明远给他当哥哥,两兄弟的感情,自然比其他弟弟妹妹要好!
到二舅妈高秀红,三舅妈罗春杏,陆陆续续端了几个下饭菜进来,才停止打趣这两兄弟。
\"吃饭吃饭!\"庄芳桃抹着,笑出来的眼泪,把包子往众人手里塞,\"再不吃都凉了!\"
她扭头看了眼,还杵在那儿的李兴盛,又补了句,
\"某些人啊,你再不吃饭,明远就不给你当哥了啊!唉你,要不要把金表摘下来就着稀饭吃?\"
满屋子人笑得前仰后合,连最稳重的李建国都呛了口茶水。
李兴盛讪讪地收起录音机,嘟囔着:\"我才是李明远他哥...\"
结果又引来一阵哄笑。所有人都笑你,偏偏你最好笑!
庄芳桃捅了捅李桂芳,压低声音说:\"瞧见没?这爷俩一个德行!老的当年第一次买自行车,不也骑着在村里转了十八圈?\"
这话偏巧让李建国听见了,老爷子顿时急了眼:\"我那叫试试新车!\"
大家在屋里哈哈哈的吃着早饭,早饭刚吃到一半,院外突然传来\"突突突\"的拖拉机声。
紧接着是李建军那标志性的大嗓门:\"大哥!快来搭把手!东西忒多了!\"
屋里人\"呼啦\"一下全站了起来,李桂芳手里的半个包子,都顾不上吃了,跟着大伙儿往外跑。
院门口停着的拖拉机后斗上,堆得跟小山似的年货,李建军和李建党正往下卸。
\"哎呦,我的老天爷!\"李桂芳看着那堆成小山的年货,眼睛瞪得溜圆,\"你们这是把供销社搬回来了?\"
李建党从年货堆里探出头,脸上还沾着面粉:\"姐来啦!快来尝尝这个!\"
他举起一个油纸包,\"海城老字号的核桃酥,排了两小时队才买着!\"
几个孩子一听有好吃的,立马围了上去。小洋猴急地扯开油纸,浓郁的核桃香顿时飘了出来。
\"慢点儿!别噎着!\"
李桂芳嘴上这么说着,自己却忍不住也拿了一块。
酥皮入口即化,甜而不腻,跟她记忆中的味道一模一样。
李建军从年货堆里拎出个网兜,里面装着几个铁皮罐头:\"姐,记得你最爱吃这个!\"
李桂芳接过来一看,竟是黄桃罐头,眼眶顿时热了。
小时候家里穷,只有过年才能分到一小块,她总是舍不得吃,用筷子尖一点一点挑着尝。
\"建军你还记得...\"她声音有些哽咽。
\"那可不!\"李建军咧嘴一笑,露出一排白牙,\"上回你写信说想这口,我特意去友谊商店买的,正宗联合洲货!\"
李明远帮着往下搬东西,越搬越心惊。除了寻常的年货,还有成箱的青岛啤酒、包装精美的糖果、印着鸡肠文的饼干...
这得花多少钱啊!!!
——
早饭一结束,大舅妈就剁好饺子馅,又往里点了些香油,香气立刻窜了出来。
李桂芳挽起袖子,和两个嫂子围坐在八仙桌旁,面前摆着和好的面团和馅料盆。
\"桂芳包的饺子还是这么俊。\"
二舅妈高秀红捏起一个元宝似的饺子,\"瞧这褶子,跟小姑娘的裙边似的。\"
李桂芳笑着往饺子皮,里多塞了勺馅:\"大嫂还记得不?咱娘当年手把手教的,说要捏出十八个褶才算及格。\"
大舅妈庄芳桃捏饺子的手顿了顿,眼角笑出细纹:\"可不是!为这个咱妈每次包饺子都得盯着。\"
她朝三舅妈罗美杏,努努嘴,\"那会儿,凤芝可没少挨笤帚疙瘩,有一回就是把饺子捏成美杏现在包的那样...\"
“唉说到,这丫头了,前几天,她也回来了一趟,说儿子要带她去京市过年,就转转就走了,都没在家吃饭!”
庄芳桃把包好的饺子摆上盖帘:\"她家小子现在出息了,报社当主编呢。\"
手指在围裙上擦了擦,\"就是太忙,这回总算抽空带娘出去转转。\"
庄芳桃把一勺馅料,均匀抹在皮上:\"凤芝这也是熬出头了。\"
她忽然想起什么,抬头笑道,\"对了桂芳,你上回信里说,开了个面点铺子?咋地,生意咋样,啥时候带咱们去瞧瞧!”
\"这几天,过年歇业呢,等初八开门了,你们可都得来啊!\"她熟练地把包好的饺子往盖帘上一放,\"我新琢磨的豆沙包,街坊都说比老字号还软和。\"
大舅妈庄芳桃擀着面皮,闻言笑道:\"那可说定了!我带着咱家这几个馋猫一起去。\"
厨房里蒸汽氤氲,女人们的说笑声混着擀面杖的滚动声。
庄芳桃想起了什么,压低声音:\"桂芳,听说咱们家,隔壁老张家闺女...\"
\"离了。\"李桂芳叹了口气,\"那男的喝醉了就动手,离了也好,就是可怜那几个娃,现在老妈走了,爹也不管,爷爷奶奶天天想着找后妈,可怜见的!\"
高秀红麻利地捏着饺子边:\"现在政策好了,妇女能顶半边天。要搁早些年...\"
话没说完,外屋突然传来\"咣当\"一声。
李明远兄弟几个,正围着李兴盛带回来,的半导体收音机摆弄。
李兴盛懊恼地举着电池盖:\"这接触不良...\"
\"让你显摆!\"庄芳桃隔着帘子笑骂。
李桂芳看着侄子人高马大的,\"大嫂,兴盛对象谈得怎样了?\"
\"我给他介绍了个纺织厂的女工。\"庄芳桃在围裙上擦擦手,\"人家不嫌他老出差,他还嫌弃人家太死板...\"
\"要我说,找对象就得找知根知底的。\"高秀红突然眼睛一亮,\"咱们那二楼住的租客,周家二丫头长得好,就是老家在川市的,太远了...\"
“川市啊,明远他媳妇不就是川市吗?”话说出嘴,才想起什么连忙呸呸呸的,“瞧我这记性...是前媳妇!”
厨房里霎时安静下来。
大舅妈庄芳桃瞥了眼,外屋正帮孩子们修玩具的李明远,往李桂芳跟前凑了凑:\"要我说,明远这条件,再找不难。\"
她突然压低声音,\"他就没跟你通个气啥的?\"
三舅妈罗美杏来了劲,\"等等!\"
她手上还沾着面粉,激动地比划着,\"我娘家侄女在咱们市医院上班,是个护士,上个月刚分到职工宿舍。\"
说着掰起手指,\"二十四岁,卫校毕业,会打毛衣,要不要见见...\"
李桂芳手里的饺子皮,转了两圈,忍不住翻了个白眼,\"人家这条件,你给人介绍个二婚带俩娃的,你也不怕下次,没娘家回!
就明远那样的,他也配啊!\"
三舅妈罗美杏一听这话,立刻不乐意了,手上的面粉都抖落了几分:\"哎哟桂芳,你这话说的!明远咋了?
正经政府公差,吃皇粮的,有房有工作的,长得又精神...\"
她说着朝外屋努努嘴,\"你瞧那身板,干活多利索!\"
庄芳桃在一旁和着面,忍不住插嘴:\"就是!现在离婚算啥?我们在海城那边,今天结婚明天离婚的都一大把!\"
李桂芳把包好的饺子往盖帘上一墩,叹了口气:\"你们是不知道...那俩孩子还小,一下子又找了个后妈,怕他们多想!\"
她声音低了下去,\"再说,明远是被带绿帽的,哪有这个心思...\"
罗美杏突然凑过来,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桂芳,我实话跟你说,我那侄女...也是个苦命人。\"
她手上捏着饺子,眼睛却瞟着门外,\"前年订了亲,结果那男的出国留学,就再没信儿...\"
厨房里突然安静下来,只有灶上的水咕嘟咕嘟响着。
庄芳桃和面的手,停了下来,和李桂芳交换了个眼神。
\"要我说,\"庄芳桃打破沉默,\"先让俩孩子见见,就当交个朋友,现在的年轻人,不都讲究自由恋爱吗?\"
罗美杏连连点头:\"就是就是!我侄女可会做饭了,包的饺子比我这老手还俊...\"
李桂芳看着几个嫂子的星星眼,她朝两个嫂子摆摆手:\"行了行了,这事儿...年后再说吧。\"
厨房门帘,突然被掀开,李明远探进半个身子:\"妈,饺子够数了吧?小源吵着要煮...\"
话没说完就被三个长辈灼灼的目光盯得发毛,\"怎、怎么了?\"
蒸汽氤氲中,三个女人交换了个眼神。
李桂芳低头飞快地捏着饺子褶:\"没事...那个,你三婶单位...\"
话到嘴边又转了个弯,\"...包的饺子不够,再等等。\"
门帘落下时,庄芳桃戳戳李桂芳的后腰:\"怂样!当年给凤芝相看时,的泼辣劲儿哪去了?\"
三人又笑作一团,灶台上的水,也在咕噜咕噜冒着泡!
——
屋外飘起细雪,李桂芳望着在水里翻腾的白胖饺子。
听着里屋传来兄弟几个正在模仿拍电影这个小品的嘻嘻哈哈。
蒸汽蒙住了她的眼睛。
恍惚间,仿佛看见二十年前的光景!
那时候,一大家子也是这样围着火炉包饺子,只不过,那时爹娘还在,新过门的嫂子们,羞答答地低着头掐着饺子褶。
她也还年轻。
\"饺子来喽——\"
庄芳桃端着热气腾腾的饺子走进堂屋,白雾从盘沿袅袅升起。
李桂芳忙撩起门帘,一股熟悉的香气扑面而来——白菜馅里掺着虾皮的鲜,香油裹着葱花的香,是记忆里过年的味道。
八仙桌边已经挤满了人。李明远正给孩子们分筷子,小源眼巴巴地盯着饺子数数:\"我的要比小洋多两个!\"
\"急什么。\"李建国把蓝边瓷碗挨个摆开,碗底磕在桌面上发出清脆的声响,\"都有份。\"
李桂芳的目光落在碗柜,最上层。
那对印着红双喜的搪瓷碗,还摆在老地方,碗边有些掉漆,却擦得锃亮。
她踮脚取下来,指尖抚过碗沿的豁口——那是娘最后一次洗碗时不小心磕的。
\"给爹娘也盛上。\"她往碗里各拨了两个饺子,又淋上香油。
金黄的油珠顺着白胖的饺子滑落,在碗底积成小小的月牙。
屋里突然安静下来。小洋咬着筷子,看看供桌上的相框,又看看大人们:\"太姥姥能吃到吗?\"
\"能。\"李建国揉揉孩子的脑袋,\"你闻闻这香味,神仙闻着都馋。\"
三舅妈端来最后一盘饺子:\"快趁热吃,凉了该坨了。
筷子声、说笑声又响起来。李桂芳夹起饺子咬了一口,热腾腾的汤汁溢了满嘴。
就是这个味儿——娘总说拌馅要顺着一个方向搅,这样馅才抱团。
\"记得小时候过年,\"李桂芳边包饺子边说,\"咱们几个抢着吃饺子里的铜钱,老三还噎着过。\"
李建党不好意思地挠头:\"姐你咋还记得这事。\"
屋里响起一片笑声。
吃过午饭后,李建国拿出台小收音机,调出戏曲频道。
咿咿呀呀的唱腔中,兄弟几个说起这些年在外的见闻。
\"海城现在变化挺大,\"李建国慢慢说道,\"路上自行车多了,不少人家买了电视机。\"
李桂芳给兄弟续上茶水:\"那你们日子过得还习惯?\"
\"刚开始不习惯,现在也适应了。\"李建军接过话头,\"就是总惦记着家里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