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假石云天辨认了一下方向,带头向芦苇更深处钻去。
马小健依旧负责断后,他不仅清理着队伍留下的痕迹,还时不时停下来,耳朵微动,倾听着远处的动静,眼神警惕如机警的猎犬。
与李妞和宋春琳会合后,两人在前方探路,她们身形灵巧,在密不透风的芦苇丛中穿梭,如同游鱼。
小黑则时而潜入水中,时而跃上稍干的土埂,它的嗅觉和听觉是队伍最好的预警系统。
中途在询问下但知那个假石云天叫赵存义。
在他的带领下,一行人七拐八绕,芦苇荡仿佛没有尽头。
脚下是深一脚浅一脚的淤泥。
约莫半个时辰后,前方出现了一片稍高的土坡,坡下隐约可见一个黑黢黢的洞口,被茂盛的藤蔓和芦苇遮掩着,极其隐蔽。
“就……就是那里。”赵存义指着洞口道。
石云天打了个手势,马小健率先悄无声息地靠近,仔细检查了洞口周围,确认没有危险后,才示意众人进入。
砖窑内部空间比想象中要大,虽然废弃已久,布满灰尘和蛛网,但结构还算稳固,空气里带着一股土腥味,却比外面安全得多。
众人终于得以喘息。
几个少年一进窑洞,便彻底脱力,瘫坐在地上,大口喘着气,脸上惊魂未定。
赵存义看着石云天几人虽然同样满身泥污,却依旧保持着警惕和秩序,熟练地分配人手警戒、休息,那种经百战锤炼出的沉稳,与他之前的胡闹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他脸上火辣辣的。
“现在知道怕了?”王小虎瓮声瓮气地开口,带着几分恨铁不成钢的意味,“打鬼子不是唱大戏,光靠嗓门大、不怕死就行!鬼子有机枪有炮,有狼狗有探照灯,就你们那几杆破枪,冲上去就是送死,还给村里招祸!”
赵存义和几个少年被说得抬不起头,嘴唇嗫嚅着,却无力反驳。
石云天摆摆手,制止了王小虎,他走到赵存义面前,蹲下身,目光平和却深邃:“你们有打鬼子的心,是好的,但光有心不够,还要有脑子,有方法,说说吧,我们的名声,还有那些‘事迹’,是怎么传出去的?你们平时都做些什么?”
赵存义面对石云天,再也生不起半点冒充时的底气,老老实实地回答:“就……就是听南来北往的人说,北方有一支‘铁血少年队’,特别厉害,杀鬼子,炸炮楼……我们听着热血,就……就自己也拉起了队伍,平时也就是在村里练练,吓唬一下附近的地痞……没想到今天真碰上鬼子了……”
他的声音越来越低。
石云天心中了然,这是一群被抗战热情和英雄故事鼓舞,却又缺乏正确引导的少年。
他们的行为可笑,甚至可气,但其根源并非恶意。
“你们想打鬼子,想保护乡亲,这没错。”石云天缓缓道,“但真正的战斗,不是凭一股血气之勇,要懂得观察,懂得隐蔽,懂得利用地形,懂得等待时机,就像这次,如果不是我们恰好也在,你们和芦花村会是什么下场?”
赵存义等人想起刚才明晃晃的刺刀,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那……那我们该怎么办?”另一个少年忍不住问道,眼神里重新燃起一丝渴望,那是寻求真正道路的渴望。
石云天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你们对芦花村周围,特别是通往扬州城的水路、陆路,熟不熟?”
“熟!”赵存义立刻点头,“我们从小就在这芦苇荡里摸鱼抓虾,哪条水道能走船,哪条小路能通到官道,我们都清楚!”
“很好。”石云天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光有勇气不够,但熟悉地形,就是你们最大的优势。”
他站起身,看向窑洞外摇曳的芦苇丛,目光变得锐利起来。
“鬼子这次扫荡扑空,绝不会善罢甘休,他们可能会增兵,可能会封锁水道,严查过往行人,我们原计划混进扬州城的难度大大增加了。”
他顿了顿,转身对自家的队员和赵存义等人说道:“所以,我们不能再按原计划直接潜入,需要改变策略,采用迂回战术。”
“迂回战术?”众人都看向他。
“没错。”石云天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简单划拉起来,“硬闯敌人的正面防线是不智的,我们需要绕过他们戒备森严的主要通道和关卡。”
他指向代表扬州城的圆圈:“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查明琼花观内‘文化考察团’的真相,既然直接进去困难,那我们就从外围入手。”
“赵存义,”石云天看向他,“你们熟悉环境,这就是你们的价值,我需要你们分散出去,利用你们的孩子身份做掩护,摸清楚几件事——第一,鬼子这次扫荡后,在附近各个路口、码头增设了哪些哨卡?兵力如何?换岗时间?第二,最近有没有陌生的、特别是挂着特殊旗号的船只在这一带水域出没?第三,扬州城来的商贩、或者从城里出来的人,有没有关于琼花观或者什么‘文化会’的闲谈议论?”
赵存义听着这一连串清晰具体的任务,眼睛渐渐亮了起来。
这不再是漫无目的的胡闹,而是真正有意义的“任务”!
“我们能行!”他挺起胸膛,信心似乎回来了一些。
“记住,”石云天严肃地叮嘱,“你们的任务是观察和打听,不是战斗!遇到任何可疑情况,以保全自身为第一要务,及时回来报告!绝对不能再像今天这样莽撞!”
“是!我们明白了!”赵存义和其他几个少年齐声应道,这一次,他们的眼神里少了浮夸,多了几分郑重。
石云天点点头,对王小虎和马小健道:“小虎,小健,你们轮流在砖窑附近设置警戒,并教他们一些最基本的隐蔽和侦察技巧,李妞,春琳,检查我们的装备,准备好干粮和药品,我们可能要在这里蛰伏一段时间。”
众人领命,立刻分头行动。
窑洞内,石云天看着重新振作起来、并开始接受简单训练的赵存义等人,目光深邃。
这支偶然遇到的“山寨”队伍,虽然带来了麻烦,但或许也能成为一支意想不到的奇兵。
利用他们对本地无与伦比的熟悉度,进行外围侦察,正是目前情况下最有效的迂回战术。
他走到窑洞口,望着被芦苇分割得支离破碎的天空。
扬州城近在咫尺,却又仿佛隔着重关。
通往琼花观的道路,注定不会平坦,但有了本地人的帮助,这条迂回之路,或许能走得更稳,也更出其不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