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婆把朵朵寄来的布袋挂在阳台时,风正吹得茉莉花瓣落了一地。布袋里的桂花干撒出来些,混着茉莉香漫开来,阿婆深吸一口气,仿佛闻到了大别山院子里的味道——那里有晒谷场的麦香,有灶台边的烟火气,还有小丫头蹦跳时带起的青草香。
小杨送菜上来时,见阿婆在捡地上的桂花,手里的簸箕里已经攒了小半筐。“阿婆,这桂花留着做糕?”他把一捆嫩青菜放在地上,“俺娘说山里的野栗子熟了,让我给您留着,等小丫头来城里,咱们一起炒着吃。”阿婆往他兜里塞了块桂花糖:“回你娘的话,就说她惦记的小丫头,正往布袋里塞野草莓干呢。”
姑娘来的时候,手里捧着个玻璃罐,里面装着新泡的柠檬片。“阿婆,这罐给朵朵寄去,泡水喝能败火。”她指着阳台的两个布袋,“您看,这两个袋子像不像在说话?一个说城里的甜,一个说山里的香。”阿婆笑着点头,忽然想起什么,往朵朵的布袋里装了把新炒的南瓜子——小丫头说过,要把瓜子仁儿攒起来,做串项链送给太奶奶。
寒露那天,阿婆收到儿子寄来的包裹,里面是朵朵织的围巾,针脚歪歪扭扭,却用了阿婆最喜欢的蓝色。“妈,朵朵织了半个月,说要让太奶奶冬天围着暖和。”儿子在电话里笑,“她还把野草莓干缝在了围巾角上,说这样太奶奶就能随时尝到甜。”阿婆把围巾围在脖子上,草莓干的甜香混着毛线的味道,暖得她眼眶发热。
视频里,朵朵举着个小布偶给阿婆看,布偶的手里攥着颗野草莓干。“太奶奶,这是‘甜娃娃’,它会替我陪着您。”小丫头背后的向日葵已经结了籽,花盘沉甸甸地低着头,“奶奶说等把瓜子收了,就寄给太奶奶,装在您的布袋里。”阿婆指着自己的布袋:“太奶奶的布袋里,还有你爱吃的绿苋菜干,等冬天包包子吃。”
霜降那天,小区的百家宴办得热闹,阿婆做的南瓜饼上撒了桂花,甜得人眯眼睛。小杨的炒栗子香飘满楼道,姑娘的柠檬茶被孩子们抢着喝,三楼的媳妇蒸了红薯,说要给朵朵寄去。大家围坐在一起,有人说阿婆的饼里有太阳的味道,有人说小杨的栗子带着山里的土香,阿婆忽然觉得,这满桌的味道,都是从布袋里倒出来的,装着牵挂,混着惦念,香得让人心里踏实。
立冬那天,阿婆往布袋里装了新腌的腊肉。肉是小杨娘寄的,说山里的猪喂的是野菜,肉香得很。她忽然想起三十年前,也是这样的冬天,她站在老家的灶台前,往布袋里装腊肉,准备给进城打工的儿子寄去。那时的布袋也是蓝印花布,只是比现在旧些,却同样装着满当当的牵挂。
视频里,朵朵正在院子里收向日葵籽,小手冻得通红,却笑得灿烂。“太奶奶,我收了满满一篮子!”小丫头举着篮子往镜头前送,“奶奶说要挑最圆的寄给您,让您炒着吃,比糖果还香。”阿婆笑着说:“等寄来了,太奶奶分一半给小杨叔叔,一半给楼上的小哥哥。”朵朵立刻点头:“还要给姐姐留些,她教我做的娃娃最好看。”
小雪那天,阿婆把两个布袋并排挂在阳台,一个装着城里的甜——南瓜子、桂花糖、薄荷糖;一个装着山里的香——野草莓干、向日葵籽、桂花。风一吹,布袋轻轻晃,香味缠在一起,往远处飘去。阿婆知道,这风会掠过城市的屋顶,掠过大别山的茶园,把两袋的甜香送到彼此的心里,告诉那个扎小辫的小丫头,太奶奶的布袋永远装着她的欢喜,装着那些藏在寻常日子里,慢慢酿成的醇厚的甜。
夜里,阿婆坐在灯下缝布袋,给朵朵的布袋加了个新口袋,说要装更多的甜。窗外的月光落在布面上,蓝印花布的纹路里像落了星星。她仿佛看见大别山的院子里,小丫头也在缝布袋,小嘴里念叨着:“太奶奶的布袋里,有太阳,有风,有好多好多甜……”而风穿过阳台,穿过山野,把两个布袋的香揉成一团,在岁月里慢慢漾开,酿成最暖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