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脊疮
鱼脊疮由身体虚弱的人引发,是感受湿热在皮肤间凝结而成,体质虚寒的人发病较缓,水疱会渗出液体,通过艾灸可使脓液变稠厚,促使阳气生发。
【注释】这种病症形状像鱼脊,由阳气虚寒的人,又感受湿热结滞而形成。多生长在筋骨之间,因为阳气虚寒,所以发病进展缓慢,只在皮肤处出现坚硬凝结的肿胀疼痛。初期起白色水疱,渐渐长大形如鱼脊,破溃后渗出黄水。正常的脓液生成较晚,初期治疗无论已破未破,适宜用蒜片艾灸,以疏通阳气;外用真君妙贴散,用香油调敷,适宜服用内补十宣散,能生出稠厚、颜色鲜亮的脓液是顺证,如果艾灸没有反应,疮色发暗、腐烂,流出臭水的是逆证。其余内治、外治方法,都参照痈疽溃疡的相关治法。
真君妙贴散(见“肿疡门”相关内容)
内补十宣散(见胸部“[疒\/其]疬痈”相关内容)
骨痿疮
骨痿疮起初像粟米豆子般大小,颜色发红,渐渐长到梅子、李子般大小,是火毒引发的。瘀血排不出,脓液生不成,疼痛就不会停止,按疔疮的治法来治就能见效。
【注释】这种病症刚出现时,形状像粟米、豆子,颜色发红并逐渐变大,如同梅子、李子一般,由火毒引起。瘀血无法排出,脓液不能生成,疼痛就会一直持续,时间久了会蔓延到全身。内服和外用的治疗方法,可以参考疔疮的疗法。
风疳
风疳症像风癣的样子,抓破后流出黄水,有点痒又微痛,是因风湿侵入谷道所致,用如圣膏涂抹就能治好。
【注释】这种病症是由于风湿邪气侵入谷道而引发的。形状像风癣一样发痒,抓破后流出黄水,会蔓延到全身,伴有轻微疼痛,适宜用如圣膏涂抹,很快就能痊愈。
如圣膏
当归(五钱) 巴豆(去壳,三钱)
香油八两,把两味药放入油中炸至焦枯,去除药渣;加入黄蜡三两,待黄蜡完全熔化后离火,用绢布过滤干净,等药液将要凝固时加入轻粉二钱,搅拌均匀后涂抹使用。
【方歌】如圣膏用归巴豆,二味一同入香油,煠炸枯加蜡添轻粉,凝搽风疳功即收。
血疳
血疳的形状就像紫色的疥疮,痛痒时不时发作,容易导致血分损伤。病因是风热之邪阻塞了皮肤的纹理,服用消风散效果最好。
【注释】这种病症是由于风热之邪阻塞皮肤纹理引起的。形状像紫色的疥疮,痛痒交替发作,属于血燥有热的情况,适合服用消风散。
消风散(见项部“钮扣风”相关内容)
白疕
白疕的形状像疹和疥,颜色发白且瘙痒难耐,主要是因为风邪侵袭皮肤,再加上血燥难以滋养肌肤外层。
【注释】这种病症俗称蛇虱。长在皮肤上,形状类似疹和疥,颜色发白且瘙痒,抓挠时会起白皮。病因是风邪侵入皮肤,同时血燥无法滋养肌肤。初期服用防风通圣散,之后服用搜风顺气丸,用猪脂和苦杏仁按同等分量一起捣烂,用绢布包着擦拭患处,都有效果。
搜风顺气丸
大黄(酒浸,蒸晒九次,五两) 车前子(酒炒) 山萸肉 山药(炒) 牛膝(酒浸) 菟丝子(酒煮) 独活 火麻仁(微火焙,去壳) 槟榔 枳壳(麸炒) 郁李仁(滚水浸,去皮。各二两) 羌活(一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茶、酒任下,早晚各一服。
【方歌】搜风顺气车前子,萸药大黄膝菟丝,羌独火麻榔枳郁,服去风邪血燥滋。
防风通圣散(见头部“秃疮”相关内容)
漆疮
漆疮是因感受漆毒而引发,由于皮肤腠理不致密,出现肿胀、发红且灼热的症状。起初发作时感觉瘙痒,后来症状类似瘾疹,皮肤发红,会蔓延到全身各处,伴有灼热疼痛,皮肤破损后会溃烂起斑、流出液体,疼痛更加剧烈。
【注释】这种病症是因为人体皮肤腠理不致密,感受了漆的辛热之毒而产生的。刚开始发作时,面部发痒且肿胀,搔抓后渐渐变得类似瘾疹,颜色发红,会蔓延到全身肢体,伴有灼热疼痛,皮肤破损后会溃烂起斑、流出液体,严重的还会出现发冷发热交替的症状。
适宜用韭菜汁调和三白散涂抹患处,内服化斑解毒汤。禁忌用热水洗浴,忌吃油腻、味厚及容易诱发疾病的食物。
也可以用神曲研成粉末,用生蟹黄调拌后涂在患处,效果尤其显着。
三白散
铅粉(一两) 轻粉(五钱) 石膏(煅,三钱)
共研匀,韭菜汁调敷,纸盖。如无韭菜汁,凉水调亦可。
【方歌】三白散敷漆疮消,轻粉铅粉煅石膏,去热解毒功效速,研匀须用韭汁调。
化斑解毒汤(见肋部“内发毒疮”相关内容)
血箭
血箭是指血液从毛孔中像箭一样射出,这是因为心火过于旺盛,逼迫血液乱行所致。用桃花散加凉水调敷,再涂上金墨,出血就能止住。
【注释】这种病症又叫肌衄,由于心肺火盛,迫使血液从毛孔中像箭一样射出。适宜服用凉血地黄汤,外用桃花散,用凉水调后敷在患处;或者把金墨研成粉末,用醋调凉后涂在患处,出血就能停止。
凉血地黄汤
生地(三钱) 黄连 当归(各一钱五分) 甘草 栀子(生,研) 元参(各一钱) 黄芩(二钱)
水二钟,煎八分,量病上下服之。
【方歌】凉血地黄心火盛,毛孔血溢不归经,黄连归草芩栀子,元参煎服效通灵。
桃花散
取半升白石灰,用水泼成粉末,加入一两五钱的大黄片一起炒制,直到石灰变成红色时停止;去掉大黄,把石灰筛成细粉,用凉水调拌后敷在患处。
【方歌】桃花止血最为良,一两五钱生大黄,半升石灰相并炒,去军研筛水调强。
血痣
血痣刚开始像痣一样,渐渐长大到豆子大小,颜色发红,擦破外皮会流出鲜血,是肝经有怒火、血液瘀滞引起的。
【注释】这种病症是由肝经怒火、血液瘀滞导致的。刚开始像痣一样,颜色发红,渐渐长到豆子大小,碰破时会流出鲜血,用花蕊石散撒在患处。血止住后,适合用冰蛳散去除原来的痣,再涂上月白珍珠散,用太乙膏覆盖贴上,能长出新皮痊愈。出血严重的,要服用凉血地黄汤,同时忌吃油腻厚重的食物和发物。
花蕊石散
花蕊石(火煅,入童便淬之七次,五钱) 草乌 南星 白芷 厚朴 紫苏 羌活 没药 轻粉 龙骨(煅) 细辛 檀香 苏木 乳香 蛇含石(火煅,童便淬三次) 当归 降真香(各二钱) 麝香(三分)
共为细末,罐收;临用时,撒于患处。
【方歌】花蕊石散止血强,草乌星芷厚苏羌,没轻龙骨细檀麝,苏木乳归含降香。
冰蛳散(即冰螺捻研末。见乳部“乳岩”相关内容)
月白珍珠散(见“溃疡门”相关内容)
凉血地黄汤(见“血箭”相关内容)
太乙膏(见“溃疡门”相关内容)
朘痛
朘痛本因寒气侵袭而生,寒邪郁在肌肤之中,疼痛牵连至心;衣物触碰或用手按压时,就像肌肤不存在一般疼痛难忍,治疗方法适宜用椒酒蘸绵布温敷。
【注释】这种病症是由于突然受寒,寒气郁积在肌肤里无法消散。偶尔被衣物触碰或用手按压,就会疼痛彻心,如同肌肤缺失一般。治疗方法是取胡椒四钱、烧酒四两,一同放入瓷碗中,隔水加热炖煮,用柔软的棉布蘸取酒液,温敷疼痛部位,即可见效。
疮口误入毒水
疮疡破溃后误入污水等毒素,或是有异物刺伤导致疼痛深入骨髓,用金蝉散煅制后敷在疮口内,能让毒水流尽,刺也会自行排出。
【注释】这种病症是因为疮疡破溃后,误入皂角水、驴马粪尿等各种污秽毒水,或是有木刺等异物留在疮内,导致患处红肿灼热,疼痛深入骨髓。治疗时,先用温水清洗疮口,擦干后,将煅炼好的金蝉散撒在疮内,外面用加味太乙膏覆盖,过一段时间毒水就能排尽,即使有刺也会自己出来。
金蝉散
大干蛤蟆(一个) 胡椒(十五粒) 皂角子(七粒)
上用干锅,入药在内,瓦盖锅口慢火煅至烟尽,取出存性,研为细末取用。
【方歌】金蝉溃疮受毒水,肿痛或因木刺伤,虾蟆胡椒皂角子,火煅烟尽研撒良。
加味太乙膏(见“溃疡门”相关内容)
诸疮生蝇疽
夏月各种疮疡溃烂后腐臭难闻,苍蝇聚集产卵,以致生出蛆虫,治疗不可怠慢。服用蝉花散可清除,蛆虫会化为水液,苍蝇也会避之不及。
【注释】夏季各种疮疡溃烂后腐臭,或是独居、懒惰之人,不注意清洁洗浴,脓液积聚污秽不堪,苍蝇闻到臭味聚集而来,导致疮内生出蛆虫。应赶紧服用蝉花散,蛆虫会全部化成水流出,苍蝇也不敢靠近疮口。婴儿出痘疮溃烂生蛆的,也服用前面说的蝉花散,外用寒水石研成细末撒在疮上;这方法也能治疗疮疡脓液突然发臭的情况。有冬季疮疡溃烂生蛆的,是因阴湿环境化生而成,可用海参研末撒在疮上,或是将皂矾煅烧后研成细末撒上,蛆虫也会化为水液。
蝉花散
蛇蜕(火烧存性,研末,一两) 蝉蜕 青黛(各五钱) 细辛(二钱五分)
上为末,每服用三钱,黄酒调服,日用二服。
【方歌】蝉花散疗诸疮秽,夏月生蛆蝇近围,蛇蜕细辛蝉蜕黛,酒调蛆化蝇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