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坐在会议室里,手里转着一支笔,目光落在白板上密密麻麻的数据点。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来,在桌面上拉出一道道光痕,像是一把把透明的小尺子,量着时间也量着成绩。
“销量不错。”阿梅翻着手中的报表,“但市场反馈有点两极分化。”
“怎么说?”小周问。
“一边是客户说产品很好用,隔音效果明显;另一边是很多人根本没听说过我们这个品牌。”阿梅顿了顿,“就像……你做的饭特别好吃,但没人来吃。”
刘好仃笑了笑:“那我们就得想办法让人知道我们这饭馆开着呢。”
气氛轻松了一下,但很快又沉了下来。毕竟这不是开餐馆,这是在拓展市场,而且是他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地去“走出去”。
“现在的问题不是有没有人喜欢我们的产品,”刘好仃敲了敲白板,“而是我们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知道了我们有这个产品。”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在“数据来源”那一栏后面画了个大圈。
“线上点击、社交媒体互动、销售转化率、复购意向……这些数据我们都收集到了,但问题来了——”
他转身看着大家,“你们谁能告诉我,哪个指标最重要?”
办公室里安静了几秒。
“都挺重要吧。”小周迟疑地说。
“那就等于都不重要。”刘好仃笑着说,“我们要的是能代表市场认知度的核心指标,而不是一堆漂亮但混乱的数据。”
阿梅点点头:“确实,有时候数据越多,越容易迷失方向。”
“所以今天我们开会的目的,就是找出那几个关键数字。”刘好仃语气坚定,“它们要能回答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真的被看见了’。”
会议室里重新热闹起来,大家开始讨论哪些数据最能反映市场认知度。有人提到了广告曝光次数,有人建议看官网访问量,还有人提到电商平台上的搜索热度。
“这些都是线索。”刘好仃边听边记,“但我们需要一个‘主心骨’。”
“比如?”小周问。
“比如品牌搜索指数。”刘好仃写下这三个字,“如果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搜我们品牌的关键词,说明我们在消费者心里‘存在感’增强了。”
“还有社交媒体上的话题提及率。”阿梅补充,“虽然不一定都是好评,但至少说明有人在讨论我们。”
“对,这就是传播力。”刘好仃点头,“第三个指标我觉得可以定为新客户占比。”
“什么意思?”小周不太明白。
“老客户回购说明产品好,但新客户多才说明品牌影响力在扩大。”刘好仃解释,“我们不能只靠回头客活着,得让更多人愿意尝第一口。”
会议进行到一半时,阿梅忽然低头翻了翻手中的客户留言记录,皱眉道:“奇怪。”
“怎么了?”刘好仃问。
“有些客户留言里说‘第一次听说你们品牌’,但已经下单了。”她抬起头,“这说明什么?”
“说明我们宣传有效果,但还没深入人心。”刘好仃接过资料看了看,“他们是被内容吸引来的,但并不了解我们是谁。”
“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还有很多潜在用户还没触达?”小周若有所思。
“没错。”刘好仃笑了,“所以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不是追求数量爆炸,而是让那些还没听见我们声音的人,也能感受到我们的存在。”
气氛渐渐变得专注而理性,像是从一场热闹的派对中抽身出来,坐下来认真谈正事。
“那这三个指标就先定下来。”阿梅总结,“品牌搜索指数、社交媒体话题提及率、新客户占比。”
“再加上一个辅助指标。”刘好仃补充,“客户推荐率。”
“这个有意思。”小周眼睛一亮,“如果客户愿意主动推荐,说明不只是满意,而是认可。”
“对。”刘好仃点头,“这种口碑才是最值钱的。”
会议继续进行,团队开始讨论如何采集和追踪这些核心指标。过程中,刘好仃不时插话,引导大家聚焦重点,避免陷入细节泥潭。
“记住,评估不是为了证明我们做得有多好,而是为了看清我们还有多少没做到。”他说,“别怕数据不好看,怕的是我们不知道哪儿不好。”
阿梅在一旁默默记下这句话,心想:这话说得真像鸡汤,可偏偏还特别有味道。
窗外的阳光慢慢西斜,照在白板上的光斑一点点向右挪动,像是时间也在跟着他们的节奏走。
“好了。”刘好仃放下笔,“今天的任务完成了一半。”
“另一半是什么?”小周问。
“下一步,我们要根据这些核心指标,制定更清晰的评估流程。”刘好仃看着两人,“你们觉得,谁最适合负责这项工作?”
“我来吧。”阿梅主动接下,“我可以每天整理一次数据变化,形成简报。”
“行。”刘好仃点头,“那你明天就开始做第一份报告,我们下周再开一次会,看看这些指标能不能真实反映出我们的市场表现。”
“明白。”阿梅应声。
会议结束,三人收拾东西准备离开。小周忽然想起什么:“刘哥,你觉得这次我们真能走出深圳吗?”
刘好仃站在门口,回头看了眼空荡荡的会议室,笑了笑:“不一定马上走出去,但至少,我们已经在路上了。”
他走出门,阳光正好打在他脸上,暖洋洋的,像是给这段旅程盖上了第一个小小的印章。
玻璃厂的风依然带着金属和泥土的味道,但今天闻起来,似乎多了点别的气息——或许是希望,或许只是春天提前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