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建五年(公元573年,癸巳年)
春天,正月癸酉日,陈国任命吏部尚书沈君理为右仆射。戊寅日,齐国这边让并省尚书令高阿那肱掌管录尚书事,全面负责外兵事务和内省机密。高阿那肱和侍中城阳王穆提婆、领军大将军昌黎王韩长鸾一起掌握国家大权,被称为“三贵”。这三个人祸国殃民,一天天越来越过分。
韩长鸾的弟弟韩万岁,儿子韩宝行、韩宝信,都当上了开府仪同三司,韩万岁还兼任侍中,韩宝行、韩宝信都娶了公主。每次大臣们早上进宫参拜,齐国皇帝总是先把韩长鸾叫到跟前询问事情,韩长鸾出去之后,才让奏事的官员进来。要是皇帝不处理朝政,内省有紧急奏报,都得通过韩长鸾上奏给皇帝。国家军事和重要机密,没有他不经手的。他特别讨厌读书人,每天除了吃喝玩乐,就是在皇帝面前说别人坏话。他经常带着刀骑着马横冲直撞,从来不好好走路,瞪着眼睛,挥舞着拳头,一副要吃人的样子。朝廷官员向他请示事情,都不敢抬头看他,稍微不顺他意就会被他呵斥。他还经常骂道:“这些汉人太让人受不了,就该杀了他们!”
庚辰日,齐国派崔象来陈国访问。
辛巳日,陈宣帝到南郊祭祀;甲午日,到太庙祭祀;二月辛丑日,又去明堂祭祀。
乙巳日,齐国把右皇后穆氏立为皇后。穆皇后的母亲叫轻霄,原本是穆家的婢女,脸上还有刺字。穆皇后认了陆令萱做母亲,把穆提婆当成娘家人,称陆令萱为“太姬”。太姬是齐国皇后母亲的称号,相当于一品官员,地位排在长公主之上。从这以后,穆皇后就不再管轻霄了。轻霄自己治疗脸上的刺字,想见女儿,陆令萱却派人把她看管起来,轻霄最终也没能见到穆皇后。
齐国皇帝挺喜欢文学。丙午日,祖珽上奏建议设立文林馆,招揽了很多有文学才华的人进去,让他们当待诏;还让中书侍郎博陵人李德林、黄门侍郎琅邪人颜之推一起管理文林馆事务,又让他们一起编撰《修文殿御览》。
甲寅日,北周太子宇文赟到西部巡视。
乙卯日,齐国让北平王高坚掌管录尚书事。丁巳日,齐国皇帝去晋阳。
壬戌日,北周派司会侯莫陈凯等人去齐国访问。
庚辰日,齐国皇帝回到邺城。
三月己卯日,北周太子在岐州抓到两只白鹿,献给了北周皇帝,北周皇帝下诏说:“国家重要的是德行,而不是祥瑞。”
陈宣帝打算讨伐齐国,大臣们意见不一,只有镇前将军吴明彻坚决主张出兵。陈宣帝对大臣们说:“我主意已定,你们一起推举个元帅吧。”大家商量后觉得中权将军淳于量地位高,就一起推举他。只有尚书左仆射徐陵说:“吴明彻家在淮左,熟悉当地风俗;论带兵打仗的才能,现在也没人能超过他。”都官尚书河东人裴忌也说:“我同意徐仆射的看法。”徐陵马上接着说:“不光吴明彻是良将,裴忌也是很好的副手。”壬午日,就开始安排各路军队,任命吴明彻为都督征讨诸军事,裴忌为监军事,率领十万大军去攻打齐国。吴明彻从秦郡出兵,都督黄法氍从历阳出兵。
夏天,四月己亥日,北周皇帝到太庙祭祀。
癸卯日,前巴州刺史鲁广达和齐国军队在大岘交战,把齐军打败了。
戊申日,齐国封兰陵王高长恭为太保,南阳王高绰为大司马,安德王高延宗为太尉,武兴王高普为司徒,开府仪同三司宜阳王赵彦深为司空。
齐国在秦郡设置秦州,州前的江浦和涂水相通,齐国人在水中用大木头做了栅栏。辛亥日,吴明彻派豫章内史程文季带着勇猛的士兵拔掉了栅栏,攻克了秦州。程文季是程灵洗的儿子。齐国人商量怎么抵御陈国军队,开府仪同三司王纮说:“咱们官军最近老是打败仗,人心惶惶。要是再出兵驻守江、淮,恐怕北面的突厥、西面的北周趁咱们虚弱的时候来进攻,那国家可就危险了。不如减轻赋税,减少徭役,让百姓休养生息,培养人才,使朝廷上下和睦,远近的人都能归心。这样天下都能平定,哪只对付陈国这一个敌人呢。”但他的建议没被采纳。齐国派兵去救历阳,庚申日,被黄法氍打败了。又派开府仪同三司尉破胡、长孙洪略去救秦州。
赵彦深私下向秘书监源文宗请教计策,说:“陈国这帮人太嚣张了,都打到这份上了。老弟你以前当过秦州、泾州刺史,熟悉江、淮一带的情况,现在有什么办法能抵御他们呢?”源文宗说:“朝廷的精兵,肯定不会大量交给将领们;几千人以下的兵力,只会白白成为陈国的诱饵。尉破胡的能力,您是知道的。打败仗那是早晚的事。国家对待淮南,就像把箭射出去一样,根本不重视。按照我的计策,不如专门委任王琳,在淮南招募三四万人,他们风俗相通,能为我们卖命;再让老将带兵驻扎在淮北,足以坚守。而且王琳对陈顼,肯定不会低头称臣,这是明摆着的。我觉得这是上策。要是不真心信任王琳,还派其他人牵制他,那只会更快招来灾祸,更没办法了。”赵彦深感叹说:“老弟你的计策确实能出奇制胜,但我跟他们争论了十天,也没被采纳。现在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两人相对着流下了眼泪。源文宗名彪,人们一般称呼他的字,他是源子恭的儿子。
源文宗的儿子源师担任左外兵郎中,兼管祠部事务,他曾经跟高阿那肱说:“龙星出现,应该举行雩祭。”高阿那肱惊讶地问:“哪儿出现龙了?什么颜色的?”源师说:“是龙星刚刚出现,按照礼制应该举行雩祭,不是真的龙。”高阿那肱生气地说:“你们这些汉人就爱多事,还假装懂星宿!”就没举行祭祀。源师出来后,暗自叹息说:“礼仪都荒废了,齐国还能长久吗!”
齐国军队挑选身材高大、力气大的人组成前队,还有苍头、犀角、大力等兵种,前锋非常锐利。又有西域来的胡人,擅长射箭,百发百中,陈国军队特别害怕他。辛酉日,双方在吕梁交战。开战前,吴明彻对巴山太守萧摩诃说:“要是能杀了这个胡人,敌军就会士气低落,你的本事可就不输给关羽了。”萧摩诃说:“请给我指一下他的样子,我为您把他干掉。”吴明彻就把投降过来认识这个胡人的人叫来,让他指给萧摩诃看,还亲自给萧摩诃倒酒。萧摩诃喝完酒,骑马冲向齐军。胡人站出来,在阵前十几步的地方,刚拉开弓还没射箭,萧摩诃远远地扔出铣鋧,正好击中胡人的额头,胡人当场就倒下了。齐国十几个大力士出来迎战,萧摩诃又把他们都杀了。于是齐军大败,尉破胡逃跑,长孙洪略战死。
尉破胡出兵的时候,齐国人让侍中王琳和他一起。王琳对尉破胡说:“陈国军队很厉害,应该用长远的计策对付他们,千万不要轻易交战!”尉破胡没听他的,结果打了败仗,王琳单人匹马勉强逃脱。回到彭城后,齐国人马上让他去寿阳招募士兵抵御陈国军队,又任命卢潜为扬州道行台尚书。
甲子日,南谯太守徐槾攻克石粱城。五月己巳日,瓦梁城投降。癸酉日,阳平郡投降。甲戌日,徐槾攻克庐江城。历阳的守军走投无路,请求投降,黄法氍稍微缓了缓,他们又坚守起来。黄法氍生气了,带兵猛攻,丙子日,攻克历阳,把守城的士兵都杀了。接着进军合肥,合肥守军举旗投降,黄法氍禁止士兵侵扰掠夺,安抚慰劳守城的士兵,还和他们盟誓后放了他们。
丁丑日,北周任命柱国侯莫陈琼为大宗伯,荥阳公司马消难为大司寇,江陵总管陆腾为大司空。侯莫陈琼是侯莫陈崇的弟弟。
【内核解读】
这段记载生动勾勒出南北朝后期(公元573年)的政治军事图景,其中的权力博弈、人物抉择与战争逻辑,至今仍具启示意义:
北齐的溃败基因:从权力结构到战场表现
北齐(高阿那肱、穆提婆、韩长鸾)的专权,堪称腐朽统治的教科书案例。韩长鸾汉狗大不可耐,唯须杀之的极端言论,暴露了这个鲜卑政权对汉族士人的深度猜忌,而这种内部撕裂直接导致治国失序:
--决策层被私怨裹挟:源文宗提出依托王琳招募淮南兵的精准策略,却因权力斗争被束之高阁,反映出北齐宁信亲族,不信贤能的致命缺陷;
--军事指挥的业余化:尉破胡无视王琳以长策制之的劝告,仅凭西域胡等精锐逞勇,最终在吕梁之战中一败涂地,印证了将帅无能,累死三军的古训;
--礼仪崩坏的象征:高阿那肱因无知怒斥龙星雩祭汉儿多事,折射出政权对文化传统的抛弃——当一个王朝连基本的治理逻辑都已混乱,覆灭只是时间问题。
陈朝的逆袭密码:决策与用人的胜利
陈宣帝伐齐的决策,展现了小国逆袭的关键要素:
--精准的情报与定位:徐陵力推吴明彻时强调其家在淮左,悉彼风俗,点明了战争中的重要性。吴明彻果然利用地理优势,以程文季破栅、萧摩诃斩胡等战术,精准打击北齐弱点;
--用人不疑的魄力:从推举主帅时的争议,到最终以吴明彻为帅、裴忌为副的搭配,陈朝决策层展现了任人唯贤的清醒——对比北齐对王琳的猜忌,陈军的凝聚力已占据先机;
--军事伦理的双刃剑:黄法在历阳尽杀戍卒与合肥禁侵掠的反差,揭示了乱世中的复杂选择:残酷震慑与怀柔安抚的结合,成为陈军快速推进的重要手段。
历史的镜鉴:细节里的兴衰逻辑
--文化符号的隐喻:周主在德不在瑞的表态,与北齐穆后母凭婢身份跃升、轻霄被禁形成对比——前者以构建合法性,后者靠权力扭曲伦理,预示了北周后来统一北方的深层原因;
--个体选择的重量:王琳虽识破战局却无力回天,萧摩诃以勇武改变战场态势,说明历史洪流中,个体的专业判断与执行力仍能创造局部奇迹;
--制度的致命性:北齐文林馆的设立本可聚拢人才,却因专权沦为摆设,印证了一个真理:再优质的资源,若置于腐朽的制度框架内,只会加速崩塌。
这段历史最深刻的启示在于:政权的竞争力,从不取决于疆域大小或兵力多寡,而在于能否凝聚共识、启用贤能、恪守基本的治理逻辑。北齐的速败与陈朝的一时得势,不过是这一逻辑的又一次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