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江南水乡的春末,晨雾还没散透,青石板路上就传来了脚步声。镇东头的岐仁堂刚卸下门板,药香就混着巷子里早点摊的油条香飘了出去——掌柜的岐大夫正坐在柜台后翻《脾胃论》,老花镜滑到鼻尖,手指在“饮食不节则胃病”那行字上轻轻划着。

“岐大夫,岐大夫!您快给看看我家老婆子!” 门帘“哗啦”一掀,退休的王主任扶着个穿碎花衬衫的阿姨走进来,阿姨脸膛红得像熟透的苹果,额角还渗着细汗,一进门就扶着八仙桌喘气:“头沉得像裹了块湿布,眼睛也糊,刚才走过来这几步,脚都发飘。”

岐大夫放下书,起身搬了把椅子让阿姨坐下,指尖搭在她手腕上,指腹贴着寸关尺三脉。片刻后他皱了皱眉:“王嫂子,你这脉洪大得很,按下去还带着劲,是实热啊。”

这位阿姨是王主任的爱人李桂兰,今年五十一,打从王主任退休后,家里伙食就没落下过——早上豆浆配油条,中午红烧肉炖土豆,晚上还得整个酱肘子当下酒菜,王主任总说“退休了就得补补”,李阿姨也爱这口,一来二去,体重比去年重了十斤,肚子也鼓了起来。

“可不是嘛,”王主任在旁边搭话,“前阵子她就说脸发烫,我以为是春捂多了,让她减件衣服,结果没用。后来找西街上的刘中医看,给开了点菊花、金银花煮水喝,喝了五天,脸还是红,头照样昏。”

李阿姨揉了揉太阳穴,声音带着点委屈:“夜里也睡不好,翻个身都觉得身上燥,有时候还口干,想喝凉水。昨天跳广场舞,人家张大妈还说‘桂兰你这脸咋红得跟喝了酒似的’,我都不好意思了。”

岐大夫点点头,又问:“平时吃饭,是不是顿顿都有肉?甜的、油的是不是也爱吃?”

李阿姨脸更红了,低头抠着衣角:“嗯……我爱吃我家老王做的红烧肉,还有蛋糕房买的奶油蛋糕,有时候下午看电视,还得吃点糖糕。”

“这就对了。”岐大夫转身从书架上抽出本泛黄的《黄帝内经》,翻到“阳明脉解篇”,指给两人看,“《内经》里说‘阳明气盛有余,则身以前皆热’。阳明经就是胃和大肠这条经,本就是多气多血的地方。你顿顿吃肥甘厚味,肉多油多糖多,脾胃哪消化得了?这些东西积在胃里,时间长了就变成湿热——湿热往上走,头面是‘诸阳之会’,所有阳气都往这儿聚,湿热跟着阳气一冲,脸能不红、头能不昏吗?”

王主任凑过去看那本书,挠了挠头:“那之前刘中医给喝的菊花水,咋不管用呢?”

“菊花是清上焦的热,就像你家屋顶着了火,只在房檐上浇水,底下的柴火没灭,火能熄吗?”岐大夫放下书,给两人倒了杯温开水,“王嫂子这病,根在脾胃里的湿热,得先把肠胃里的积热通出去,再清经络里的余热,才能断根。要是只清头面的热,那是治标不治本。”

旁边抓药的学徒小张停下手里的戥子,好奇地问:“师傅,那会不会是肝阳上亢啊?我之前看《金匮要略》里说,肝阳往上冲也会头红头昏。”

岐大夫笑了笑,拍了拍小张的肩膀:“你这孩子看书还挺细。是有这个可能,但得看根由。王嫂子平时脾气急不急?有没有头晕的时候天旋地转,或者手脚发麻?”

李阿姨摇摇头:“我脾气还行,就是有时候做饭慢了会着急,头晕也不是天旋地转,就是沉得慌,手脚也不麻。”

“这就不一样了。”岐大夫说,“肝阳上亢的人,大多爱生气,或者熬夜多,肝里的火气往上冲,会带着头晕目眩,甚至耳鸣。但王嫂子这情况,是因为吃太多肥甘的东西,脾胃堵了,湿热往上拱,时间长了也可能影响到肝——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不好,气血生化不足,肝得不到濡养,也会有点火气,但根子还是在脾胃。要是只平肝阳,不清脾胃湿热,那湿热还在,肝阳迟早还会上来。”

王主任听得连连点头:“那岐大夫,您说该咋治?咱听您的。”

岐大夫走到柜台后,拿起毛笔,在处方笺上写下“调胃承气汤加味”,一边写一边解释:“《伤寒论》里的调胃承气汤,就是治阳明里实热的——大黄泻下通便,把肠胃里的积热拉出去;芒硝软坚润燥,帮着大黄清积;甘草缓和药性,不让肠胃受太大刺激。再加黄连,《神农本草经》里说黄连‘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痢’,能清脾胃的湿热;还有水牛角,代替古时候的犀角,凉血解毒,治头面的红热。先吃三副,每天一副,水煎服,早晚各一次,吃完后可能会拉几次肚子,那是在排湿热,不用怕。”

写完处方,岐大夫又叮嘱李阿姨:“这三天里,肉啊、蛋糕啊、甜饮料都别吃了,就喝小米粥,吃点清炒青菜,比如菠菜、芹菜,多喝水,别熬夜,晚上早点睡。”

李阿姨有点犯难:“那红烧肉……”

王主任赶紧拍了拍她的手:“听岐大夫的,红烧肉先放放,等好了咱再吃清淡点的!”

三天后,李阿姨又来了,这次脸不那么红了,额角的汗也少了,进门就笑着说:“岐大夫,您这药真管用!第一天吃了就拉了两次,不是稀水,是成形的软便,拉完之后头就不那么沉了,晚上也睡香了。”

岐大夫又给她诊了脉,点点头:“脉比之前缓多了,洪大的劲儿也小了,湿热排得差不多了。现在该清经络里的余热了,用升麻加黄连汤。”

他又拿起处方笺,写了“升麻加黄连汤”,解释道:“这方子是李东垣在《脾胃论》里提的,升麻能升提阳气,还能清阳明经络的热——阳明经走头面,升麻能把经络里的余热带出去;黄连继续清脾胃的湿热;再加白芍敛阴,防止清热的时候伤了津液;甘草调和药性。再吃五副,还是清淡饮食,这次可以加点蒸南瓜、煮山药,补补脾胃。”

小张在旁边记笔记,忍不住问:“师傅,为啥先用调胃承气汤通下,再用升麻加黄连汤清经络啊?不能一起用吗?”

“脾胃里的积热没清出去,先清经络,就像河里的石头没搬走,光清水面上的浮萍,石头还会往上冒浮萍。”岐大夫耐心地说,“得先把肠胃里的‘石头’(积热)搬走,再清经络里的‘浮萍’(余热),这样才能彻底。这就是‘标本兼治’,先治标的急(头面红热、头昏),再治本的根(脾胃湿热)。”

李阿姨拿着处方,又问:“岐大夫,那我好了之后,还能吃红烧肉不?”

岐大夫笑了:“能吃,但不能像以前那样顿顿吃,一周吃一次,一次少吃点,搭配着青菜吃。《黄帝内经》里说‘食饮有节’,就是吃饭要有节制,不能想吃啥就吃啥,吃多了脾胃负担重,还会生湿热。平时可以多吃点山药、小米、莲子,这些能养胃,脾胃好了,就不容易生毛病了。”

旁边来抓药的张大妈凑过来,笑着说:“桂兰,我家那小子也是,天天吃外卖,烧烤、炸鸡顿顿不离,脸也红扑扑的,是不是也跟你一样啊?”

岐大夫看向张大妈:“你家小子是不是也爱犯困,早上起不来,舌头边上有齿痕,舌苔黄腻?”

张大妈一拍大腿:“对对对!就是这样!还总说肚子胀,我还以为是他懒,不爱动呢!”

“也是脾胃湿热的事儿。”岐大夫说,“现在年轻人爱吃外卖,油多盐多糖多,还有的爱喝冰饮,冰饮伤脾胃阳气,阳气不足,湿热更排不出去,时间长了就会脸红、犯困、腹胀。可以让他来看看,或者先少吃外卖,多自己做饭,吃点冬瓜、薏米,薏米能祛湿,冬瓜能清热,煮点薏米冬瓜汤喝,也管用。”

张大妈赶紧记下来:“好嘞!我回去就让他改!”

又过了五天,李阿姨第三次来,这次脸基本恢复了正常肤色,头昏的症状也全没了,走路也利索了。她拉着王主任,手里还拎着一篮自己种的青菜,非要送给岐大夫:“岐大夫,太谢谢您了!这五副药吃完,我现在早上起来头清清爽爽的,跳广场舞也有劲儿了,昨天称体重,还轻了两斤呢!”

岐大夫接过青菜,笑着说:“不用谢,这是你自己听话,清淡饮食的功劳。以后记住,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脾胃好了,身体自然就好。”

王主任也感慨道:“以前总觉得退休了就得补,没想到补多了反而害了病。以后我也跟着吃清淡点,多陪她散步,不让她再积着湿热了。”

这时候,巷子里又来了几个街坊,听说李阿姨的病好了,都围过来看热闹。张大妈拉着李阿姨问东问西,还有人问岐大夫:“岐大夫,我家老伴也总头昏,脸也有点红,是不是也能吃这个药啊?”

岐大夫摇摇头:“不行,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脉也不一样。有的人是湿热,有的人是气虚,有的人是阴虚,得诊了脉,看了舌苔,问了症状,才能开方。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不是一个方子能治所有人的病。”

他指着墙上挂的《黄帝内经》语录,说:“你们看这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说别等病了再治,平时就要注意饮食、作息。现在生活好了,想吃啥都能买到,但也不能贪嘴,肉好吃,糖好吃,吃多了就会伤脾胃,脾胃一伤,各种毛病就来了。”

街坊们都点点头,有人说:“是啊,以前穷的时候,一年也吃不上几次肉,身体倒好,现在天天吃肉,反而病多了。”

“就是这个理。”岐大夫说,“脾胃是后天之本,就像家里的灶台,灶台干净,火才能烧得旺;脾胃干净,气血才能生得足。要是总往灶台上堆脏东西(肥甘厚味),火就会烧得又旺又乱,还会冒烟(湿热上冲),头面就会红热、头昏。所以啊,保护脾胃,就是保护健康。”

李阿姨和王主任谢过岐大夫,拎着空篮子走了,青石板路上传来他们的说笑声。岐大夫回到柜台后,又拿起《脾胃论》,小张凑过来问:“师傅,您刚才讲的这些,都是从经典里来的,难怪这么管用。”

“可不是嘛。”岐大夫翻着书,说,“老祖宗传下来的经典,都是经过千百年验证的,只要辨证准了,方子用对了,就能治病。咱们当中医的,就得好好学经典,多实践,才能帮街坊们解决病痛。”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脾胃论》的书页上,“人以脾胃为根本”那行字,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岐仁堂里的药香,混着巷子里的生活气息,飘得很远很远——这江南小镇的清晨,因为这份医者仁心,格外温暖。

又过了半个月,李阿姨带着邻居赵阿姨来就诊,赵阿姨也是因为吃太多油腻的东西,脸发红、头昏,岐大夫还是按照“先通下、再清经络”的思路,给她开了调胃承气汤加味,再用升麻加黄连汤调理,没过多久,赵阿姨的病也好了。

后来,街坊们都知道岐仁堂能治“红脸病”,遇到类似的情况都来咨询。岐大夫也不藏私,每次都耐心讲解饮食的重要性,还把《黄帝内经》里“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的话写在纸条上,送给来就诊的人。

有一次,镇上的小学请岐大夫去讲健康课,岐大夫就给孩子们讲“为什么不能总吃零食”,用简单的话解释“脾胃湿热”:“就像你们的小书包,要是装太多东西,就会背不动;脾胃装太多肉和糖,也会‘背不动’,就会生病。”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回家还跟爸妈说“不能吃太多糖,会让脾胃累”。

王主任也成了岐仁堂的“义务宣传员”,遇到街坊说头昏脸红,就跟他们说:“去岐仁堂看看,岐大夫能治,还能教你咋吃饭!”

岐仁堂的药香,就这样伴着街坊们的健康,在江南小镇的巷子里,一年又一年地飘着。岐大夫常说:“当中医,不只是治病,更是教人们怎么好好生活。老祖宗的智慧,得传下去,更得用在生活里,这样才不算白学。”

而那本《脾胃论》,依旧放在岐大夫的柜台后,书页上的批注越来越多,每一条批注,都藏着一个街坊的故事,藏着一份医者的用心。

CC读书推荐阅读:医笑倾城踏星陆隐极品家丁弃妃,你又被翻牌了!韩娱之灿冷冰冰的战神王爷堵门求我疼疼他女帝的现代生活喝醉后,女神让我忘了她人到中年,觉醒每日结算系统傲世玄医暴徒出狱重生:大帝归来炼神丹!御神兽!废材大小姐竟是绝世帝女玩家超正义隐主龙玉冰冷总裁未婚妻重生的李峰青梅有点酸,竹马你别闹超强打工仔我的六个姐姐,由我来守护!极品仙尊之高高在下豪门重生之撩夫上瘾有妖气客栈天亮了,就不需要灯塔了都市修仙从摆摊开始太初灵境尊龙出狱送王船重生60:我靠打猎让全家致富我的宝藏男神藏不住了古镇奇谭从认购证开始在欧美区扬名变成女生后兄弟也跟风了陆太太复婚吧诸界碰撞,我杀出归墟芈月传(蒋胜男)亿万契约:杠上钻石老公我的冷艳娇妻谍战:我能用不同的身份搞暗杀重生之重启2004京城异能王亿万首席,前妻不复婚重生1990之改写人生农女医妃富甲天下那位杀手不太冷模拟:身为无上巨头,托起人族高武世界:开局觉醒天人合一高武:家父五虎将,掠夺鸿蒙体!画堂归别回去了,送你一杯温热的豆浆
CC读书搜藏榜:海贼王之最强冰龙皇上非要为我废除六宫邢先生的冷面女友战国混沌剑神的猴子猴孙们独享一吻成灾:帝少的77次锁情诸神来犯,我在现代重演神话神级狂医在花都都市之最强战神奶爸逍遥修真少年空间之归园田居重生之妃王莫属女导演的爱情电影重生后,我在都市杀疯了重生,我就是回来当厨神的湛少的替婚新妻韩娱之魔女孝渊迷彩红妆公主爱妻你别跑两界真武暗影谍云偏执首席放过我爱如星辰情似海百万调音师:我只好亲自上台了!祸害娱乐圈,你说自己是正经人?都市之邪皇狂少这个傀儡师有点那啥重生娱乐圈之女王至上乡村疯子致富路墨守陈规狂龙下山退休后她只想在娱乐圈养老重生九零恶婆婆商女谋夫回2001陪你长大我在梦里逐步成神变成女孩子,将高冷千金养成病娇亲情凉薄我转身自立门户我的世界,又要毁灭了重生后休了王爷重回1976,下乡当知青御膳房的小娘子重回七七种田养娃霞光升起金牌宠妃(系统)绯闻男神:首席诱妻成瘾我是导演,却拿着演员的技能我的师傅慢半拍邪医修罗:狂妃戏魔帝异世倾心
CC读书最新小说:年代,世家少爷自逍遥重回黄金年代灵泉养鱼,钓鱼佬疯了吃货也疯了美女村官醉酒试探,我将计就计杀手重生从六零年开始人王宋晓辉:游戏人间无敌纨绔丹帝灵气复苏我是警察我要打击犯罪胜者即是正义,分奴圣骑怎么你了都市冥帝:玄针逆乾坤都市阳神:从国术入道开始全民觉醒,只有我觉醒了嘴炮抵债娇夫,总裁姐姐撩疯了开局四个挂,你让我避他锋芒?修真万年之我的傻婿人生异能觉醒:从学渣开始逆袭我的中医生涯之路幕后:改造人类文明神豪:少爷的快乐,你想象不到神笔新艳我的青春恋爱绝不可能扭曲且胃酸逆天妖孽龙门战神赘婿全球美女我想要就要丁宇升官记幕后:从扮演云骑军开始灵异复苏内衣厂里的假夫妻重生中考:我竟成了修真者金山碎光杂集四合院:我的秘密藏不住了现代桃源记寰宇巨企:我来建立星际和平公司正义不会迟到,因为老子就是正义陪着蓝星成长杀机重重,以血还血七罪赎命无限穿越的长生者赤帜寰宇:复兴之战鬼帝在都市1935赤血天灾,从老区到抗战乡野神医快活无敌潮涌苍茫代驾小哥横推豪门局最强女保镖小不点人生亮剑:旅长,求求你别打劫了!离开山区?不,我要留下来重生75开局喂饱九个女知青重生79年打猎供妹妹上学太帅了美女都喜欢我怎么办